面試,其實不只是公司在選你,也是一面照見自己的鏡子。
今年到目前為止,我總共面試了10間公司,大多數都有2次面試,有的甚至面試3次。
這樣加總起來,至少也有20次的面試經驗,不管是第一階段人資面試、小主管面試、大老闆面試,又或者是協作團隊面試,在過程中我發現,我一開始從未想過的事情。
我在面試過程中,發現了三件事:
① 面試官幫你看見「職涯的優劣勢」。
「我們不只是來面試你,也想幫你釐清職涯方向。」我去面試數間公司,在面試時,主管都有提到這句類似的話。
有的主管喜歡單刀直入,不要自我介紹;有的則是趁著你自我介紹時,再複習一下你的學經歷,或是單純想看你如何展現自己、將自己推廣出去。
我一開始真的不太會介紹自己,應該說,不太好意思,雖然有講出成果,但大部分的過程與動機都被我輕描淡寫。
實際上,我們應該針對想應徵的職缺,列出最需要的特質,在找出一個對應的故事。
大家其實都不太記得制式化的自我介紹,反而故事,會令他們印象深刻。
在自我介紹中避免給許多形容詞,那些都太空泛了。
你說你熱愛學習,從何證明?
你說你主動幫助同事,何以看出?
真正會問問題的主管,總能抽絲剝繭,幫你找出完成這件事情的核心,引導你講出「能代表你的故事」,也從中讓你知道,自己在這段經歷的動機、人格特質、成果。
這些在原本的單位,這段貢獻或許上不了檯面,但他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外人看起來,卻是如此的珍貴。
我甚至還遇過,面試官跟我說:
「我很看重你自主學習、主動積極的特質,我認為你在這段經歷故事可以多說一點哦,而不是等我問了才說!」
我才知道我該如何調整我的自我介紹,也讓我發現原來自己有些能力,被我忽略了。
② 與主管談話推敲「公司與團隊氛圍」。
大部分的面試時間,都有1個小時以上,除了他們要了解你之外,他們也會花時間告訴你他們想要的人才,以及這份職缺的工作內容。
有時候主管甚至會分享他的升遷故事,這樣你也可以看出這家公司是否有暢通的升遷管道,以及主管是男性女性,底下團隊的氛圍也能從主管的行事作風略知一二。
甚至你可以問他這份工作需要何種特質,最看重哪個能力。
舉我自己為例,因為我沒做過業務,我就想了解,以他們資深的角度看人,若是沒有經驗的人想從事業務,哪個特質是必備的?
也從中了解自己的特質,是否適不適合業務這個領域。
③ 面試讓我更清楚「市場在找怎樣的人」。
我們常問:「我想要什麼工作?」
但忘了問:「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
當面試官說:「這職位適合學習快又有執行力的人」時, 我開始回頭問自己——
我有做到嗎?
當答案是否定時,我是否能夠下定決心朝這個方向增進自己?
面試之前,也請你練習「盤點自己」:
✨ 我做過的哪些事,能展現可轉移的能力?
不是只寫「賣蛋」,而是展現「品牌推廣、顧客互動、市場觀察」。
你是如何開啟這個專案,是遇到什麼困難、怎樣的契機?
又是透過何種方式,最後達成什麼結果?
✨ 我的經驗,能幫公司解決什麼問題?
公司不買經驗,公司買「能帶來成果的能力」。
這段經歷能夠展現何種特質,是否符合這份職缺?
✨ 如果我是面試官,我會用什麼理由錄取我?
面試官為何要錄取你?你有何種優勢,他們非你不可?
當你懂得換位思考,履歷就不只是文字,而是你價值的證明。
最後我想說:
面試不是輸贏,而是一場「雙向的覺察練習」。
每一次被問問題的瞬間,其實都是在幫自己釐清方向。
你會越來越清楚自己要什麼、能做什麼、 也會更懂得珍惜那些「願意花時間給你回饋」的面試官。
一起想一想
你最近一次面試,有沒有學到什麼關於自己的事? 留言和我分享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