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允許對方與自己不同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理解對方」,但實際上是在用自己的經驗、恐懼或慣性去詮釋對方

這樣的理解,其實是一種「投射式理解」——不是看見對方,而是看見自己。


🌫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被拒絕」的恐懼會讓人傾向:

  • 主動合理化對方的行為,讓自己不那麼痛。
  • 用自己的邏輯去替對方找理由,好像這樣就能維持聯繫。
  • 用同理之名掩飾逃避,以為理解能換來安全感。

但這樣的「理解」其實不是尊重,而是一種控制——想透過理解去避免失去、避免面對現實。

真正的理解是不替他詮釋,也不急著改變他

  1. 停下自己的反應——不總是從自己感受出發
  2. 觀察對方的立場——看見他在什麼脈絡下做出這樣的選擇
  3. 承認彼此不同——允許對方的世界不是你的延伸。

理解,不是讓兩人變得一致;而是讓兩個獨立的意識,能夠真實相遇。

不要用「害怕失去」的心,去包裝成「理解」。真正的理解,是帶著清醒的慈悲。


「理解」聽起來像是一種善意,但當中常夾雜著「投射」——我們以為在理解他人,其實是在看見自己。

🌙 關於理解與投射

有時我們說「我懂你」,但那句話裡,裝的其實是「我希望你像我」。

理解,本該是讓我們走近彼此,可當它被恐懼污染,就成了投射——我用自己的經驗去替你解釋,用自己的情緒去推測你的意圖,甚至用自己的需要去定義你的冷與熱。

真正的理解,是不急著判斷、也不急著親近。它允許「不同」的存在,允許對方的世界不必照我的樣子長。

當我們放下「想被理解」的執著,也就不再強求「理解他人」的控制。

彼此的距離,反而變得真實而清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51會員
356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府辛聊瘉室的其他內容
2025/10/25
對於太陽星座或水星在風象、三宮強的人來說:語言是安全的,感受是危險的。 語言能受我們的大腦控制、讓我們不至於失控;感受會讓人顯得脆弱、被動。 當我們習慣用「分析」或「理性陳述」去包裝情緒,藉此保持「掌控感」。 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看似理解、實則與自己的感受、情緒疏離的狀態。 不知不覺養成習
Thumbnail
2025/10/25
對於太陽星座或水星在風象、三宮強的人來說:語言是安全的,感受是危險的。 語言能受我們的大腦控制、讓我們不至於失控;感受會讓人顯得脆弱、被動。 當我們習慣用「分析」或「理性陳述」去包裝情緒,藉此保持「掌控感」。 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看似理解、實則與自己的感受、情緒疏離的狀態。 不知不覺養成習
Thumbnail
2025/10/24
「為什麼把錢花在娛樂上會感到不安」——其實不只是金錢焦慮,而是一種「內在價值與安全感的衝突」。試著從幾個層次理解: 🌿 一、潛意識的信念: 許多人從小被灌輸「錢要花在有用的地方」、「娛樂是浪費」、「要為未來存錢」等觀念。 這些信念在潛意識裡,變成一種「道德準則」——如果我把錢花在讓自己快樂的
Thumbnail
2025/10/24
「為什麼把錢花在娛樂上會感到不安」——其實不只是金錢焦慮,而是一種「內在價值與安全感的衝突」。試著從幾個層次理解: 🌿 一、潛意識的信念: 許多人從小被灌輸「錢要花在有用的地方」、「娛樂是浪費」、「要為未來存錢」等觀念。 這些信念在潛意識裡,變成一種「道德準則」——如果我把錢花在讓自己快樂的
Thumbnail
2025/10/23
從人類演化與社會發展的角度,可以清楚看到「親密關係」如何隨着時代與生存需求而變化。 愛與伴侶的概念,其實是人類文化與意識進化的反映。 🌍 一、從演化角度看「為什麼人需要親密關係」 在人類早期,親密關係的起源並不是浪漫的愛情,而是生存策略。 🪶 1️⃣ 生物本能期:以「繁衍與保護」為核心
Thumbnail
2025/10/23
從人類演化與社會發展的角度,可以清楚看到「親密關係」如何隨着時代與生存需求而變化。 愛與伴侶的概念,其實是人類文化與意識進化的反映。 🌍 一、從演化角度看「為什麼人需要親密關係」 在人類早期,親密關係的起源並不是浪漫的愛情,而是生存策略。 🪶 1️⃣ 生物本能期:以「繁衍與保護」為核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結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而辦婚禮更是一件耗時間耗心力又得花大錢的事。但這可是小豬和小蝸一生一次的重大決定,就算沒有太多錢,也不想失去該有的質感怎麼辦? 今天就來開箱小豬和小蝸的婚禮,和大家分享我們怎麼用少少的錢買到那些不可或缺的東西。當然是靠蝦皮購物啊!!!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分享新家入住與佈置的蝦皮購物好物,包含入厝儀式用品、玄關收納、衣櫥整理等。同時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學如何操作並分享聯盟行銷優點,以及雙11購物優惠資訊,鼓勵讀者一同加入賺取額外收入。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人有各式各樣的投射、反應, 最難的是發現自己真實模樣, 並且真誠的面對自己是誰。 - 當你正在經歷或做A事件的時候, C角色會因為A的挫敗,投射過往的恐懼,將其反應放在你身上。 其實C角色的經歷並不是你的...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最近很有感覺的一段話~ 第一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引起的情緒」 第二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無意但自己突然被激起的情緒」 第三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衝突,但自己自行站隊引起的情緒」 第四次理解可以理解為 「他人的言行,但自己感到不妥加以批判」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迷惘是因為擁有很多選擇;感到自己不被接受是因為自己正在展現獨特與勇敢;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擁有看見他人美好的眼睛;失落是因為自己擁有超多無處可去的愛;孤單是因為我們心中允許了同伴參與生活;恐懼失去是因為正擁有著。 從自己的困擾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和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迷惘是因為擁有很多選擇;感到自己不被接受是因為自己正在展現獨特與勇敢;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擁有看見他人美好的眼睛;失落是因為自己擁有超多無處可去的愛;孤單是因為我們心中允許了同伴參與生活;恐懼失去是因為正擁有著。 從自己的困擾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和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Thumbnail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另外型式來發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你能否發展出來
Thumbnail
接觸了一些認識自己的工具,出發點是為面對自己的難關、了解自己的迷惘是從何而來。 慢慢的也開始為身邊的朋友解惑,發現看別人的事都很透徹,看自己的卻總是似懂非懂。都說要先看懂自己,才能看懂別人。但其實最難看透的卻是自己。 看別人的時候往往能站在比較理性及客觀的角度用學理去分析,不會代入太多的情緒及個
Thumbnail
接觸了一些認識自己的工具,出發點是為面對自己的難關、了解自己的迷惘是從何而來。 慢慢的也開始為身邊的朋友解惑,發現看別人的事都很透徹,看自己的卻總是似懂非懂。都說要先看懂自己,才能看懂別人。但其實最難看透的卻是自己。 看別人的時候往往能站在比較理性及客觀的角度用學理去分析,不會代入太多的情緒及個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接受不一樣,放下控制欲。
Thumbnail
接受不一樣,放下控制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