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是吸血鬼作息,凌晨三四點才睡,有時甚至五六點天光大亮,他人都已陸續起床準備出門上學上班,我才將將躺下。然後睡到中午,渾渾噩噩地掙扎爬起床吃早午餐。
會形成這種作息,跟我的工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不是我值大夜班,而是身為自由接案者,接案初期時常接到必須熬夜趕工的案子。
初出茅蘆的菜鳥能接到工作就謝天謝地了,即使是價錢低的急件也是一律應下,畢竟每個月都有房租等著要繳,通常是來什麼工作就接什麼。
即使想要盡量十二點前就睡覺,但是偶爾業主半夜十一點一通電話打來,還是必須熬夜修改。當時的勞基意識還沒現在這麼高,加之菜鳥沒有底氣開口拒絕,於是便把自己的時間掌控權交了出去。
幾次作息顛倒下來就形成惡性循環。
作為一個自由接案者,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時間管理真的是首要難題。
當時的租屋處是巷弄內的老公寓,一走出巷口就有三家早餐店齊聚路口。其中一家用尋常早餐的價錢賣早午餐內容。睡到十一點爬起來去那家早餐店將早餐和午餐一併解決,幾乎是逼自己起床的動力和每日常態。
吃完早午餐,喝杯熱拿鐵(對,這家早餐店有奶泡厚厚、認真拉花的熱拿鐵)後回到房間窩在電腦前開始剪片。
於是就這樣,整日坐在電腦前,雙眼盯著螢幕。唯一出門的時候是去附近的菜市場買菜(菠菜一把十五元可以煮四餐)和覓食,周邊生活機能方便,徒步兩分鐘範圍內有自助餐、便當、炸物、滷味、雞肉飯、切仔麵、永和豆漿⋯⋯懶得走更遠的路去別的地方覓食,於是日常運動量是顯而易見的少。
有一套理論是熬夜未必傷身,傷身的是作息混亂,睡眠時間不固定,倘若作息規律地晚睡晚起,身體自然會重新順應作息調節經絡運行時間。
曾經我也挺信奉這一套,並且深信自己是個夜貓子,覺得就是要在夜深人靜時工作才不會被人打擾、才有效率。
然而久坐、沒曬太陽、不運動——身體很快就爛掉了。
有陣子卯起來趕案子趕到沒日沒夜的,結果眼睛和心臟接連出現問題,才痛定思痛,暫停工作搬回老家休養。
可是身體被糟蹋得太過,即使想要早睡卻翻來覆去輾轉難眠,越是睡不著心越慌,心越慌就越睡不著。
去看中醫,醫生說這是胃火燒心,身體長期發炎導致。
吃了好久的中藥調理身體,身體稍微好轉之後試著恢復接案,結果總是一坐到電腦前就過度投入,回過神已是凌晨,很快又打回吸血鬼作息。
晝伏夜出的,幾乎沒曬太陽。直到許久未見的友人碰面時驚訝問道:「你還好嗎?臉色怎麼這麼差?」我才驚覺自己又默默地開始催殘自己的身體。
為了調整作息,讓自己培養好習慣,我看了許多時間管理和習慣養成的書籍,什麼《原子習慣》、《複利效應》、《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但是即使知道早起有許多好處,依舊失眠依舊會在鬧鐘響起時因為太睏倦而按掉繼續睡回籠覺。這樣長期失眠然後隔天爬不起來的情況差不多有十年,期間每次想要徹底扭轉晚睡晚起的生活方式,卻都是以失敗告終。整個人臉色差不說,身體也虛浮無力,鎮日精神不濟,陷入強烈的自厭。
後來幫助我終於改變作息的是——早上七點半的瑜伽課!
為了要在七點十五分可以準時出門,將鬧鐘設在六點。早上六點鬧鈴響,起床後自己做早餐吃,早餐一定會有雞蛋和碳水,灌杯黑咖啡是提神也是催便,吃完早餐大約六點四十分去拉晨屎,趁著蹲馬桶期間順便玩多鄰國學新語言和複習日語,之後在手帳復盤昨日並寫下今日計畫,接著換裝出門上課,
八點半流動瑜伽下課,回家沖個冷水澡頓時感到神清氣爽,此時大概還不到上午九點,自己已經把運動這一重要項目給打勾了(順便連早起這一項也打勾了),成就感爆棚!
要讓自己可以無痛早起還有一項就是必須早睡——現代人最難做到的事。
現代人普遍有失眠的困擾很大一部分是手機平板的藍光刺激太多,造成交感神經過度活躍,若要早睡就必須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度,所以我開始逼自己劃分出睡前緩衝期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
不管工作有沒有做完,晚上九點就是我的熄燈時間,即使手上還有工作,依舊爬上床開始進行睡前儀式,其他的事隔天再說。
可能是瑜伽課有活動全身筋絡,晚上不再像以往輾轉難眠,入睡時間逐漸往前提早,不再有徹夜難眠導致隔天昏昏沉沉的狀況發生。
早起的生活真的很棒,可以很有效率地做很多事。之前還無法理解母親為何能夠早起出門去上瑜伽課,自己習慣這樣的作息之後,深深體會到早起運動的美好,逐漸了解為何國外那麼多人都會在上班前去運動。有時候就是必須過了開頭的適應期,就會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當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會有吸血鬼作息的困擾,這個煩惱大概只會發生在自由接案工作者身上。
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各位分享:
早起其實沒有很難,要讓自己早起,就找個不得不早起的活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