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被教導,成功來自於不懈的努力、長期的規劃,以及對目標的堅定執著。然而,矽谷頂尖投資人暨哲學家納瓦爾·拉維坎特(Naval Ravikant)提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悖論:生命的意義在於專注於事情本身,體驗過程,享受當下。
神奇的是,當我們將焦點從「目標」轉向「過程」時,反而能做得更好。即使是在賺錢這個被認為最世俗的遊戲中,也能成為賺得最多的那個。
1. 生命的意義:將工作視為藝術
納瓦爾將這種專注於過程的心態描述為一種「藝術創作」的境界。
藝術的定義是什麼?藝術的目的和關注點在於創作本身,是因為喜好、喜歡而創作,是為了自娛、自賞而創作,沒有其他外在目的。他認為,生活中能達到這種狀態的有三件事:毫無保留地愛,隨心所欲地創造,無憂無慮地玩耍。
對納瓦爾而言,創業就是玩耍。他指出,最好的工作是終身學習者在自由市場中的創意表達。當你投入於自己真正熱愛且好奇的事物時,你會覺得這一切就像玩耍一樣輕鬆有趣,但對別人來說卻需要付出努力。這就是你累積獨特「專長」的途徑。
2. 成功的反直覺法則:專注過程,超乎預期
當我們極度渴望一個外在結果(例如金錢、地位或職位)時,我們其實是讓自己陷入了一種「慾望」的痛苦之中。慾望就是你跟自己的約定,約定的內容是:不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我是不會快樂的。這種執著反而會破壞我們當下的專注力和創造力。
納瓦爾親身體驗了這個反直覺的法則:
「我為自己創造財富最多的一年,其實是工作最不努力、對未來最不關心的那一年。我做的大部分事情純粹是為了好玩兒。
我等於在昭告身邊的人:『我退休了,不再工作了。』這樣一來,我能把時間花在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項目上。由於只關心過程,我反而取得了最好的結果。」
對一件事情的慾望越小,顧慮和執念就越少。當你遵循內心,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始終不渝地做下去時,你的作品品質也會因此提升。
最終,成功的動機從實現某個目標,轉變為把企業做到極致,使之成為精美的藝術品。有趣的是,納瓦爾覺得這樣一來,他現在反而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3. 活在當下:通往幸福與平和的唯一道路
將專注力放在過程上,不僅能提升自身的工作表現,更是通往幸福的核心路徑。
納瓦爾對幸福的定義,傾向於「平和」而不是「快樂」。他認為,幸福就是一種不需要主動作為的狀態,是一種毫無缺憾感的充盈狀態。這種狀態要求我們真正擁抱當下,擁抱現狀,擁抱現實的一切。
然而,大多數人的大腦總是不停地在規劃未來或悔恨過去。這種不斷湧現的想法正是焦慮感的來源。如果每天都沉浸在對未來的規劃和幻想中,那就是在親手扼殺自己的幸福。
當你將注意力拉回眼前的細節、手上的工作、當下的體驗時,你就消除了這種缺憾感,從而更容易活在當下。
納瓦爾對「退休」的定義也與此相關。退休並非到了65歲領退休金,而是:
「退休就是不再為了想像中的明天而犧牲今天。當你能活在當下,內心充盈地度過每一天時,你就達到了退休的狀態。」
因此,如果想在長線遊戲中獲得財富(生活中所有的回報都來自複利),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而耐心來自於對自己熱愛的事物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當你愛上過程本身,自然就不會去計算自己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總結
真正的「自由」和「財富」是同時擁有時間、健康和金錢,而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或許就是放棄對結果的執念。
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像玩耍一樣的工作,追隨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並把它視為一種藝術創作,將注意力放在體驗過程和享受當下,那麼成功將不再是必須追逐的目標,而會成為我們創造美好體驗的副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