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成圖
文/喬正一
諸法無常,世事多變化。台灣許多補教業者接連倒閉,其他行業也在困境中求生。線上數位教學因應時勢,逐漸成為未來十年至二十年的主流趨勢。我深刻體會到,唯有洞悉先機,順應並掌握因緣轉變,才能避免被時代洪流吞沒。因此,我早早便規劃投入線上法律教學課程的工作,堅信目前所走的道路符合時代需求。
線上課程需要錄製,在貴人好友的幫助下,我每兩週錄三小時以上的課程。這是既耗費體力又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然而,有時母親的狀況,讓我更感吃力。母親偶爾半夜精神亢奮,譫妄讓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凌晨三點起床說要搭計程車,我哄她回床休息,她卻像個有小心機的孩子,表面順從躺下,半小時後又悄悄起身。為了她的安全,我無法入睡,只能牽著她的手陪她坐在客廳沙發。有時她喊餓,我還得烤麵包給她吃,就這樣熬到天亮。隔天去錄影時,精神不濟,疲憊不堪。
儘管如此,我仍心懷感激,至少母親沒有大吵大鬧或哭鬧,這已是最大的安慰。
有一次,一位志工大哥與我聊起他的母親。這位大哥為人謙和有禮,我一直認為他非常孝順,因為我曾親眼見過他帶著九十五歲高齡的母親到北榮就診。那時我值班,便主動幫忙推輪椅,但他婉拒了,表示母親還能行走,他希望讓母親自己活動。
然而,一年後,他滿眼含淚地告訴我,他不得已將母親送進了安養院。他說,母親現在大小便失禁,每天弄髒床單,且已經失智。夜裡會大聲自言自語,有時半夜敲他和太太的房門,吵醒全家,要求幫忙找走失的狗,甚至開始幻想鄰居很吵等情況。
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前一年見到他母親時還能自行行走,怎麼變化得如此之快?他解釋,年初母親摔了一跤後行動不便,身體迅速退化。他曾在北榮請醫師開鎮靜劑,但效果不佳。後來安養院附設醫院提供的藥物反而更有效。他曾將安養院的藥帶給醫師看,醫師表示那已是最強效的鎮靜劑,但對老人家傷害很大。
他含淚說,母親的好友都已過世,他曾試著帶母親去教會,但母親無法融入。他考慮過請外籍看護,但母親與太太都排斥與外人同住。他也曾向彭婉如基金會尋求看護協助,但母親因為認為看護是外人而拒絕開門。
最後,他走投無路,只能忍痛將母親送進安養院,這是他做過最艱難與不得已的決定。
又過了幾個星期,我關心地詢問他的母親是否安好?
他神情哀傷地回答:「不好。」安養院的人告訴他,母親雖可自行進食,卻拒絕吃東西,看起來像在絕食。無奈之下,只能讓母親喝牛奶與營養品,如桂格或安素等。
每次他去探望母親時,母親都不說話、不理他,也不看他,彷彿拒絕與他交流。我問:「是不是母親知道自己被送進安養院而生氣了?」志工大哥沉思後說:「有可能吧,但我也不確定。」他接著解釋,自從過年後摔了一跤,母親狀況急轉直下,從此大小便失禁,行動困難。
其實,他已非常孝順又善良。但,這或許就是業力因緣果報中無法避免的命運。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我總覺得,對一位長期照顧失智老人的家屬說「加油」實在很奇怪,因為都這樣了,還加什麼油呢?
最後,我只能誠懇與坦白對他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你,可因為我也有一位失智的母親,所以我真的能感同身受。」
志工大哥聽後,感激地回應:「我收到了。」他說他能理解,並誠心向我道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