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系列(5):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35/100 📌 第 4 周:無線接取網 RAN - 基地台+無線鏈路,連接用戶與核心網。
35. NG-RAN 🌐
gNodeB 分 CU/DU,靈活的 5G 架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單元導讀
進入 5G 時代,無線接取網路(RAN)也進化為 NG-RAN(Next Generation RAN)。
4G LTE 的 eNodeB 雖然一體化簡化了架構,但在 5G 需要 超高速率、超低延遲、超大連接 的新需求下,一體化模式已顯不足。
因此,5G 的 gNodeB(gNB) 被拆分為 CU(Central Unit,中控單元) 與 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單元),搭配 RU(Radio Unit),形成靈活可調的分層架構。
👉 一句話:NG-RAN = gNodeB 拆分為 CU/DU/RU,讓 5G 接取網更靈活、更高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NG-RAN 的核心組成
1️⃣ gNodeB(gNB)
• 5G 的基站,對應 4G 的 eNodeB。
• 可採用 一體化模式(CU+DU 在同一設備)或 分離模式。
2️⃣ CU(Central Unit)
• 集中控制單元。
• 功能:
o 高層協定(如 PDCP)。
o 移動性管理、QoS 控制。
o 更適合集中式部署(如雲端)。
3️⃣ DU(Distributed Unit)
• 分布單元,靠近無線前端。
• 功能:
o 下層協定(如 RLC/MAC/部分PHY)。
o 時延敏感功能。
o 部署在靠近基站的位置,降低延遲。
4️⃣ RU(Radio Unit)
• 最靠近天線的單元。
• 功能:
o 射頻收發。
o 數位/類比轉換。
o 與 DU 透過 前傳接口(如 eCPRI) 連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NG-RAN 的特色
• 分層架構:CU/DU/RU 分拆部署,靈活因應不同場景。
• 低延遲:將時延敏感功能下沉至 DU/RU。
• 雲化/虛擬化:CU 可部署在雲端,支援 vRAN / O-RAN。
• 適應多樣化需求:滿足 eMBB(高速)、URLLC(低延遲)、mMTC(大連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ASCII 示意圖
5G NG-RAN 架構
📱 UE (手機)
|
v
📡 RU (Radio Unit) ← 無線收發
|
v
🖥 DU (Distributed Unit) ← 低延遲控制
|
v
🖥 CU (Central Unit) ← 高層控制、雲端部署
|
v
🏢 5GC (核心網)
這張示意圖展示的是 5G 網路中基地台的分層架構,也稱為 gNB 的功能拆分。使用者設備(UE)透過無線收發單元(RU)進行訊號傳輸,RU 負責射頻處理與天線端收發,再將訊號傳送給分佈式單元(DU),由 DU 執行即時性高的控制與資料排程,以降低延遲。接著,中央單元(CU)負責高層協議與網路控制,通常部署於雲端資料中心,集中管理多個 DU。最後,所有資料與控制流量進入 5G 核心網(5GC),完成網際網路或語音等服務的連接,形成高效、雲端化、低延遲的 5G 網路架構。
👉 說明:RU 靠近天線,DU 負責時延敏感功能,CU 負責高層協調,三者組合讓 5G RAN 更靈活與高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模擬題
1️⃣ 專業題:為什麼 5G 要將 gNodeB 拆分為 CU / DU / RU?
5G 將 gNodeB 拆分為 CU(Central Unit)、DU(Distributed Unit)、RU(Radio Unit),是為了達到 靈活部署、雲端化管理與低延遲通訊 的目標。
在 LTE 時代,eNodeB 為一體化設計,所有控制與無線處理功能集中於單一節點,導致系統擴充性與維運效率受限。
5G 採用功能模組化後:
• RU 負責射頻與基頻前端(Layer 1,下層 PHY),可放在天線端,縮短訊號傳輸距離。
• DU 處理實時性任務(MAC/RLC 層),部署於邊緣(Edge),確保毫秒級低延遲。
• CU 處理高層控制(PDCP/RRC),可集中於資料中心或雲端,便於統一管理與 AI 優化。
👉 結論:
拆分設計能提升網路靈活性、降低運維成本、支援多 DU 協作與雲原生(Cloud-native)架構,是 5G 相較 4G 的關鍵演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應用題:5G 智慧工廠的 CU / DU / RU 部署方式
在智慧工廠場景中,5G 需同時滿足 低延遲控制(<1ms) 與 高可靠傳輸(>99.999%)。
典型部署策略如下:
• RU(Radio Unit):安裝於廠區內各生產線、機械臂或 AGV(自動導引車)附近,確保無線覆蓋無死角。
• DU(Distributed Unit):部署於廠區內的邊緣伺服器(MEC),負責即時資料排程與控制邏輯,減少傳輸延遲。
• CU(Central Unit):集中於企業私有雲或資料中心,負責整體網路管理、切片調度與 AI 分析。
👉 優點:
此部署方式能實現「現場即時控制 + 雲端智慧調度」,達到智慧製造的高效、安全與穩定連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境題:高鐵沿線如何利用分布式 DU 確保 handover 不中斷?
在高鐵時速超過 300 km/h 的情況下,用戶切換(handover)頻繁,是 5G 網路的重大挑戰。
為確保不中斷通訊,可採以下策略:
1. 分布式 DU 部署:在沿線每隔數公里設置 DU,讓每個 DU 管理多個 RU,形成區域性小區群。
2. CU 集中控制:CU 集中於雲端,統一協調各 DU 的 handover,縮短信令交換延遲。
3. Xn 介面快速切換:DU 間透過高速光纖與低延遲骨幹網連接,使用 Xn-based handover,減少核心網參與。
4. 預測式切換:利用 AI/ML 根據列車位置預測下個 DU 的接入時機,提前完成連線準備。
👉 結果:
此架構可讓高鐵乘客在車上無縫使用影音與通訊服務,達到「高速移動不中斷、低延遲穩定連線」的 5G 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小結與啟示
• NG-RAN = 5G 的無線接取核心。
• gNodeB 拆分為 CU/DU/RU,靈活應對不同應用需求。
• 特色:低延遲、可雲化、支援多場景(eMBB/URLLC/mMTC)。
• 意義:NG-RAN 架構為 5G 大規模應用與未來 6G 的 AI 原生網路奠定基礎。
👉 一句話總結:NG-RAN 靠 CU/DU/RU 的分層設計,讓 5G 基站更聰明、更靈活,能支撐智慧時代的各種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