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追求效率、崇尚「快速行動」的時代,我們總被教導要提早規劃、堅定不移,並害怕失敗所帶來的尷尬。但這樣的想法,是否反而扼殺了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與真正偉大的想法失之交臂?
組織心理學家 Adam Grant,一位曾被《富比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的學者,以其開創性的研究不斷挑戰我們對工作、動力與成功的既定認知。他不僅是華頓商學院的明星教授,更是暢銷書作家與人氣播客主。然而,這位思想先驅曾犯下一個巨大的投資錯誤:他斷然拒絕了當時剛起步、後來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知名眼鏡電商 Warby Parker。
這個「看走眼」的經歷,促使他深入探究一群他稱之為 「原創者」 的人。他們是誰?他們為何能推動改變,並將新穎點子化為現實?在一場精彩且充滿洞見的演講中,Adam Grant 分享了三個令人意外的關鍵特質,它們徹底翻轉了我們對創造力、拖延與成功的想像。演講核心主題
「原創者」 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們不僅有新奇的想法,更會付諸行動去實踐。他們推動著世界的創造與改變。然而,他們的外在表現往往與我們想像中的「成功者」形象不同。
演講大綱與三個關鍵點
Adam Grant 透過他錯誤拒絕投資 Warby Parker 的親身經歷,引伸出三個他學到的關鍵教訓:
第一點:擁抱「適度的拖延」
- 迷思: 我們通常認為「拖延」是生產力的殺手,而「提前完成」才是美德。真相: 研究發現,總是趕在最後一刻的「慢性拖延者」和總是提前完成的「提前症患者」,其創造力都不如 「適度拖延」 的人。原因: 拖延提供了「醞釀期」,讓問題在腦中持續發酵,有機會進行非線性思考,從而產生更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子:李奧納多·達文西 畫了16年《蒙娜麗莎》,期間他對光學的研究反而讓畫作更卓越。馬丁·路德·金 在「我有一個夢想」演講前仍在修改講稿,上臺後即興說出的名言,正是他腦中不斷醞釀的結果。核心啟示: 「拖延是生產力的惡習,卻是創造力的優點。」 原創者往往是 「快速開始,但緩慢結束」。
第二點:質疑預設值,擁抱「Vuja de」
- 迷思: 原創者總是充滿自信,從不懷疑。真相: 原創者和我們一樣會感到恐懼和懷疑,但他們區分 「自我懷疑」 和 「想法懷疑」。自我懷疑 會讓人麻痺。對想法的懷疑 會激發你去測試、實驗和改進。如何實踐: 像原創者一樣,質疑預設的選項。他舉了瀏覽器的例子:主動選擇 Firefox 或 Chrome 的人,在工作表現和投入度上優於接受電腦預設 IE 或 Safari 的人。這代表一種「不滿足於現狀」的思維。核心概念: 「Vuja de」:看著一個你看過無數次的事物,卻突然有了全新的見解。例子:《冰雪奇緣》的編劇 Jennifer Lee 質疑了「邪惡女王」的傳統設定,將其重塑為「受盡折磨的英雄」,從而創造了影史經典。
第三點:你需要大量的壞點子來產生少數的好點子
- 迷思: 原創者天生就有很多好點子。真相: 最偉大的原創者,往往是那些失敗最多、嘗試最多的人。要產生少數的傑作,必須先有大量的嘗試。例子:愛迪生 發明了燈泡,但也發明了嚇人的說話娃娃。古典作曲家(巴赫、貝多芬、莫扎特) 為了創作出幾部傳世傑作,都寫了成百上千首作品。Warby Parker 在為公司命名時,嘗試了超過 2,000 個可能性。核心啟示: 你最大的錯誤不是嘗試了卻失敗,而是根本沒有去嘗試。 害怕看起來愚蠢會讓大多數人選擇沉默,但原創者寧可冒險一試。
Adam Grant 拒絕 Warby Parker 的原因與反思
- 他們行動太慢(適度拖延): 他誤以為他們的拖延是缺乏決心,沒想到他們是在仔細打磨線上銷售眼鏡的商業模式。他們有備用計劃(B計劃): 他誤以為這代表他們缺乏勇氣和信念。但事實上,原創者並非盲目的冒險家,他們會管理風險。他迷信「先行者優勢」: 他擔心別人已經在線上賣眼鏡了。但研究顯示,改進者 的成功率遠高於 先行者。Facebook 和 Google 都不是第一個做社交網絡和搜尋引擎的公司,但它們做得「更好、更不同」。
Adam Grant 在演講最後給出了清晰的建議:
- 快速開始,慢慢結束,讓創意在拖延中醞釀。用 「對想法的懷疑」 來激勵自己,而非讓 「自我懷疑」 癱瘓自己。擁抱嘗試失敗的恐懼,知道不去嘗試的遺憾遠大於失敗的遺憾。願意產生 大量的爛點子,因為這是激發出少數絕佳點子的必經之路。
最終訊息: 成為原創者並不簡單,但這是我們改變世界的最好方式。這場演講扭轉了我們對創造力、拖延、懷疑和失敗的傳統看法,提供了更人性化、也更可行的成功路徑。
關於 Adam Grant
Adam Grant 是一位傑出的組織心理學家、作家和教授,以其在職場動力、創造力和成功心理學領域的先鋒研究而聞名全球。他不僅是一位備受推崇的學者,更是一位善於將複雜心理學概念應用於現實生活的暢銷書作家和演說家。
核心思想與原則
他的一個核心指導原則是:
「像自己才是對的那樣去辯論,像自己可能是錯的那樣去傾聽。」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他開放、辯證的思維方式:他既能堅定地捍衛自己的觀點,同時又保持謙遜,願意接納反饋並改變自己的想法。
職業成就與影響力
- 學術地位:他是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並已連續七年被學生評為該學院的「頂級教授」。
- 暢銷作家:他的多本著作都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總銷量達數百萬冊,影響了無數讀者對工作的看法。
- 知名演說家:他的TED演講總觀看次數超過2,500萬,廣受歡迎。
- 熱門播客主:他的播客《WorkLife with Adam Grant》深入探討職場中的各種奇特現象,並多次在播客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 榮譽肯定:
- 被《富比士》評為「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商業思想家」之一。
- 入選《財星》雜誌的「40位40歲以下精英」榜單。
- 獲得美國心理學會和國家科學基金會頒發的傑出科學成就獎。
主要貢獻
Adam Grant 的研究重新定義了人們對領導、工作與生活的理解。他激勵人們去挑戰關於動機、慷慨和創造力的傳統假設。他的一個著名觀點是:
「樂於助人」是生產力與創造力的源泉。
正如《紐約時雜誌》所評論的,對他而言,幫助他人並非生產力的敵人,也不是耗費時間的干擾;相反地,它是激發更高生產力和創造力的「主礦脈」。
教育背景與個人生活
- 學歷:擁有哈佛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學位。
- 有趣的經歷:在成為心理學家之前,他曾是一位魔術師和青少年奧林匹克級的跳板跳水選手。
- 現居地:目前與妻子及三名孩子居住在費城。
結語
Adam Grant 的這場演講,像是一劑解放思想的良藥。他溫柔地說服我們:「拖延」並非罪惡,而是創造力的溫床;「懷疑」並非軟弱,而是精益求精的動力;「失敗」並非終點,而是邁向原創的必經之路。
他的見解讓我們明白,我們無需成為第一個提出想法的人,但可以努力成為那個將想法做得更好、更與眾不同的人。我們不必等到充滿百分百自信時才行動,因為所有的原創者,都是在與內心的恐懼和疑惑共舞中,一步步將夢想推向前。
下次當你為自己的拖延感到愧疚,或因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而卻步時,請想起 Adam Grant 的智慧。或許,正是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習慣與掙扎,正在悄悄將你塑造成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原創者」。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多不會犯錯的完人,而是更多願意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上,勇敢嘗試的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