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4】數據思維升級計畫:一次「失敗」A/B 測試,如何從數據中學習並逆轉決策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從「相關性」中找到「啊哈時刻」

此次練習背景始於一個強烈的數據信號:

「在註冊 7 天內,主動建立『第一個自訂播放清單』的用戶,其 30 天後轉為付費訂閱者的機率,是其他用戶的 5 倍。」

這是一個潛在的「啊哈時刻」。

身為 PM,第一個任務不是盲目的慶祝,而是去詮釋「為什麼」。

  • 從用戶心理與用戶行為提出假設: 這不只是聽音樂,這是一種「投入 」。
    • 當用戶花時間建立清單時,他們在心理上將這個 App 變成了「自己的」,創造了「專屬感」和「捷徑」,因此黏著度更高。
  • 立定行動計畫: 建立 A/B 測試來證明「引導建立清單」這個動作,能導致轉換率提升。
    • 對照組 (Control): 維持現狀,不主動引導。
    • 實驗組 (Experimental): 為了降低摩擦力,我們設計在用戶聽完 10 首歌後,「自動」為他們生成一個播放清單範本。

解讀「好壞參半」的複雜數據

A/B 測試上線的四周後,實驗報告出爐了,但結果非常棘手:

raw-image

如何根據數據詮釋?

從一個複雜的用戶故事開始思考與敘述

乍看之下,主要指標失敗了,但深入分析次要指標,可以看到一個「兩極化」的故事:

  1. 實驗是「有效」的: 自動建立播放清單這個功能,成功讓更多人建立了播放清單 (10% -> 35%),而且這些人的 7 天留存率也顯著提升了 (+4%)。這證明了我們的核心假設—「播放清單是個寶藏」。
  2. 實驗是「有毒」的: 但是,App 卸載率也顯著上升了 (+5%)。這強烈暗示,我們「自動建立」的方式侵入性太強。
  • 核心洞察: 自動建立播放清單可能取悅了一群用戶(留存率上升),但同時惹惱了另一群用戶(卸載率上升)。
    • 這兩股力量相互抵銷,導致我們的主要目標「付費轉換率」看起來持平。
    • 實驗並沒有證明「播放清單」是錯的,但證明了「自動建立」是個糟糕的執行方式。

如何制定下一步決策?

我們不能放棄這個方向,但必須改變 or 迭代「機制」。

  • 失敗的迭代: 想把觸發時機從「10首歌」改成「3天」。
  • Genimi給的挑戰: 「如果用戶 3 天後還是被自動塞了一個他不喜歡的清單,他難道不會一樣生氣嗎?」
  • 更聰明的迭代(最終方案): 被這樣提問,我頓時領悟到,沒錯,問題不在「時機」,而在「機制」。因此我想到,迭代方向應該要把控制權還給用戶。
    • 新實驗計畫: 從「自動建立」改為「主動推薦」。
      • 例如,在用戶註冊三天後,推送一張卡片,顯示「根據你的聆聽紀錄,我們推薦這 20 首歌,點擊一鍵建立你的專屬清單」。

策略溝通:將「失敗」包裝成「最有價值的學習」

最後一關,是如何向質疑的主管捍衛這個迭代計畫。

情境: 主管提出,「主要指標失敗了,卸載率還上升了。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浪費資源?」

可以嘗試用以下框架進行回報

  • 誠實透明
  • 重新定義「失敗」
  • 強調正面訊號
  • 提出清晰的下一步

最終的數據洞察報告:

主管,你說的沒錯,這次實驗的主要指標『付費轉換率』並沒有顯著提升,而且我們確實觀察到卸載率上升了 5%。

但這份報告反而是我們最有價值的學習。數據清楚地顯示,這個實驗在「策略方向」上是絕對成功的

  1. 我們的 7 天留存率顯著提升了 4%
  2. 被引導用戶建立播放清單的比例提升了 15%

這證明了「引導用戶建立播放清單」確實是提升留存的關鍵。而卸載率的上升,也精準地告訴我們為什麼主要指標沒有提升:因為我們「自動建立」方式侵入性太強,惹惱了一部分用戶。

因此,我建議的下一步不是放棄,而是進行一次更聰明的迭代:從「自動建立」改為「主動推薦」

我們將在用戶註冊三天後,推薦 20 首歌曲讓他們「自行選擇」加入清單。

這樣做,我們預期能保留這次實驗所有的好處(高留存率),同時消除所有壞處(高卸載率),從而真正推動付費轉換率的提升。

總結

這次完整的練習,讓我學到了資深 PM 如何處理模糊且不如預期的數據。

資深 PM 的工作不是在數據面前「放棄」,而是在數據中「學習」,並將「失敗的實驗」轉化為「更聰明的迭代」,最後用一個有說服力的故事,來推動產品策略繼續前進。

這是我第 44 天的練習紀錄,將持續練習這個「數據思維升級計畫」,持續優化觀察力與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產品人升級中
2會員
65內容數
記錄各種學習心得與反思
產品人升級中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當 B2B 專案管理工具的週活躍用戶 (WAU) 無預警下降 10% 時,該如何釐清問題?本文將引導你從數據下跌的迷霧中,學習資深 PM 的價值:建立有結構、有優先級的「偵錯框架」。透過層層拆解,從「在哪裡」到「為什麼」,最終驗證規模並制定行動方案,有效解決問題並預防未來發生。
Thumbnail
2025/10/27
當 B2B 專案管理工具的週活躍用戶 (WAU) 無預警下降 10% 時,該如何釐清問題?本文將引導你從數據下跌的迷霧中,學習資深 PM 的價值:建立有結構、有優先級的「偵錯框架」。透過層層拆解,從「在哪裡」到「為什麼」,最終驗證規模並制定行動方案,有效解決問題並預防未來發生。
Thumbnail
2025/10/25
面對「點子過多、資源稀缺」的甜蜜負擔,本季目標為「提升MAU增長」。本文將展示如何透過「預期總體效益 = 預估觸及用戶 (Reach) % × 預估影響力 (Impact) %」的公式,客觀比較不同功能選項,並結合開發時程限制,制定季度路線圖。這是一次關於數據思維升級與決策框架的練習。
Thumbnail
2025/10/25
面對「點子過多、資源稀缺」的甜蜜負擔,本季目標為「提升MAU增長」。本文將展示如何透過「預期總體效益 = 預估觸及用戶 (Reach) % × 預估影響力 (Impact) %」的公式,客觀比較不同功能選項,並結合開發時程限制,制定季度路線圖。這是一次關於數據思維升級與決策框架的練習。
Thumbnail
2025/10/22
本文嘗試以一位外送平臺產品經理的視角,闡述如何從釐清商業目標「提升平均客單價 (AOV)」出發,透過數據分析找出「多人訂單」的潛力,深入同理用戶痛點,設計出「揪團功能」,並建立有層次的商業論證與成功指標。強調數據不僅用於驗證,更是發現機會的關鍵,並指出成功產品來自「數據洞察」與「用戶同理心」的結合。
Thumbnail
2025/10/22
本文嘗試以一位外送平臺產品經理的視角,闡述如何從釐清商業目標「提升平均客單價 (AOV)」出發,透過數據分析找出「多人訂單」的潛力,深入同理用戶痛點,設計出「揪團功能」,並建立有層次的商業論證與成功指標。強調數據不僅用於驗證,更是發現機會的關鍵,並指出成功產品來自「數據洞察」與「用戶同理心」的結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B班的人在敲碗怎麼不教多一點,其實都累積在A班了,我寫了850篇文章,幾乎都跟選擇權相關。要從這裡挖技術與資料就來這邊訂閱吧! https://vocus.cc/pay/salon/once/645345c1fd897800018c8aec?planId=640b0bb8fd8978000131
Thumbnail
有B班的人在敲碗怎麼不教多一點,其實都累積在A班了,我寫了850篇文章,幾乎都跟選擇權相關。要從這裡挖技術與資料就來這邊訂閱吧! https://vocus.cc/pay/salon/once/645345c1fd897800018c8aec?planId=640b0bb8fd8978000131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總結一下目前有的素材: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3:資料集載入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4:定義資料清洗的函數 AI說書 - 從0開始 - 105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87 說:Wang 等人 2019 年的論文,提供了合理答案的選擇 (Choice of Plausible Answers, COP
Thumbnail
最近有新的訂閱者加入, 想趁這個機會再分享一次學習心法與建議給第一次練習的讀者、同學們。 如果你本身已經很熟練演算法,那隨機挑題目練習ok,可以測試觀念是否正確,並且驗證寫code的效率與正確程度。 如果是剛畢業或還在學,以前沒有打過程式競賽。 想開始有系統地增強演算法&資料結構的能力
Thumbnail
最近有新的訂閱者加入, 想趁這個機會再分享一次學習心法與建議給第一次練習的讀者、同學們。 如果你本身已經很熟練演算法,那隨機挑題目練習ok,可以測試觀念是否正確,並且驗證寫code的效率與正確程度。 如果是剛畢業或還在學,以前沒有打過程式競賽。 想開始有系統地增強演算法&資料結構的能力
Thumbnail
瞭解人生決策過程中的關鍵能力,包括把握人生精度、看透世界本質、提升決策品質、思維進化與重啟、領導/管理智慧鑑識以及精進商業模式。學習在判斷力、思考維度、槓桿和深度思考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改變思維模式和成功經營模式,挑戰自我,在市場競逐中找到關鍵的能力。
Thumbnail
瞭解人生決策過程中的關鍵能力,包括把握人生精度、看透世界本質、提升決策品質、思維進化與重啟、領導/管理智慧鑑識以及精進商業模式。學習在判斷力、思考維度、槓桿和深度思考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改變思維模式和成功經營模式,挑戰自我,在市場競逐中找到關鍵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