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1】數據思維升級計畫:提升 某外送平台客單價思路解析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一、起點:一個明確的商業目標

這次練習的起點,不是一個模糊的用戶問題,而是一個清晰的商業目標:身為 某外送平台 的產品經理,本季度的核心任務是「提升平均客單價 (Average Order Value, AOV)」。

這個目標為我的所有分析設定了方向。我的任務,就是從數據中找出能驅動 AOV 成長的機會點。

起初基本的數據資料

訂單數據範例 (Recent Orders)

 | order_id | user_id | restaurant_type | num_items | has_drink | has_side_dish | order_value_ntd |

| :--- | :--- | :--- | :--- | :--- | :--- | :--- |

| 1001 | A | 便當 | 1 | FALSE | FALSE | 140 |

| 1002 | B | 飲料 | 2 | TRUE | FALSE | 110 |

| 1003 | C | 炸雞 | 5 | TRUE | TRUE | 550 |

| 1004 | A | 麵食 | 2 | TRUE | FALSE | 190 |

| 1005 | D | 便當 | 1 | FALSE | FALSE | 150 |

| 1006 | B | 炸雞 | 2 | TRUE | TRUE | 280 |

| 1007 | C | 麵食 | 6 | TRUE | TRUE | 720 |

| 1008 | D | 飲料 | 1 | TRUE | FALSE | 60 |

我看到了什麼?

  • 我看到以上數據資料,我並沒有先了解現況,也就是說,我知道這次產品目標,但我不知道現在的客單價是多少,這會讓我後續再定義目標或是在分析時,缺少了一個基準。
  •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兩件事:
    • 加點附餐 (side_dish) 對 AOV 的提升效果最顯著。
    • 加點飲料 (drink) 也有正面影響。
  • 同時我也忽略另一個數據:「多人訂單」 (num_items > 3) 的 AOV 更是遠遠超過平均值。

二、數據探索:在訂單中尋找線索

看到了一份簡化的訂單數據,Genimi 透過一系列的提問,讓我感受,光是分析資料,第一步除了找到關鍵因子之外,還要從中獲得更深層的數據,而不是立刻發想功能。

我的初步假設是,訂單內的「商品數量 (num_items)」以及是否包含「附餐 (has_side_dish)」或「飲料 (has_drink)」是關鍵因子。

在上述的假設前提下,Genimi 給我更多資料,這個假設不僅成立,而且揭示了驚人的潛力:

從數據的資料的顯示,我看到不只針對關鍵因子類型訂單算出 AOV,還與基準作比較計算其成長幅度。

raw-image
額外分享,最近在閱讀「精益數據分析」一書,裡面有提到關於數據分析,要分析或是定義指標除了要具體、可衡量之外,可以善用比較、比例的方式,將其數據具體化。

核心洞察:數據清晰地指向,「多人訂單」是提升 AOV 最強力的槓桿,其客單價是平均訂單的近三倍。我們的機會點,就在於如何鼓勵與促成更多的多人訂單。

三、問題定義:同理「揪團訂餐」的痛

數據告訴我們「什麼」有價值,而身為 PM ,必須要去理解「為什麼」這個行為沒有更頻繁地發生。Genimi 開始引導我深入思考使用者在「揪團訂餐」時的真實情境與痛點:

  1. 點餐過程的混亂:主揪需要像服務生一樣,用訊息或口頭統計每個人的餐點、辣度、客製化選項,過程繁瑣且極易出錯。
  2. 付款與分帳的麻煩:由誰先墊付?如何計算每個人含外送費與折扣後的金額?事後收錢更是充滿尷尬與人情壓力。
  3. 配送與分餐的困擾:餐點送達後,在沒有明確標示的情況下,要從一堆相似的便當盒中找出自己的那一份,宛如一場災難。

四、解決方案:打造無縫的「揪團功能」

基於上述痛點,我構思了一個名為「揪團功能 (Group Order)」的產品解決方案,它的核心是將混亂的線下溝通,轉移到順暢的線上協作:

  • 發起與參與:主揪選好餐廳後,可以生成一個「訂餐連結」分享到群組。
  • 協作點餐:團員點擊連結,即可進入同一個購物車,各自選擇並客製化自己的餐點後提交。
  • 智慧分帳:訂單完成後,系統會自動產出一個分帳頁面,清晰列出每位成員的品項與應付金額(含自動攤分運費與折扣),並提供進度追蹤功能。
  • 商家友善:在商家端,系統可以為每個品項標註點餐者姓名,大幅降低備餐與分餐的出錯率。
在練習的過程中,我更加體會到,一個功能的推出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經過數據的支撐與驗證,才能形成如今各大外送平台常見的「揪團訂餐」功能。雖然這項功能目前已相當普及,但我仍持續思考,若從使用者體驗與實際情境出發,該如何讓揪團功能變得更完善、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這個過程讓我意識到,功能設計的核心不僅是「實作已有的東西」,而是要結合數據洞察、使用者經驗與產品思維,去重新定義並優化整體體驗。

五、商業論證:將「好功能」轉化為「好生意」

一個好的功能,最終需要能證明其商業價值。我為這個提案建立了清晰的商業論證:

1. 預期效益: 此功能的核心商業邏輯是「訂單合併」。它能有效地將原本可能是多筆「低客單價」的單人訂單,轉化為一筆「超高客單價」的多人訂單,從而直接且顯著地提升公司整體的 AOV 指標。

我一開始在敘述預期效益時,我只是一昧的在闡述一些看似有道理但實際上不夠具體的理由,蛋 Genimi 提醒我,可以把它包裝得更具說服力,方法就是直接與公司的核心目標連結。

2. 成功指標: 我會用一個層次化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功能的成功

  • 主要指標全站平均客單價 (Overall AOV) 的提升。這是衡量此功能是否對公司產生最終價值的唯一標準。
  • 次要/診斷指標
    • 功能採納率:「揪團訂單」佔總訂單的比例。
    • 功能效益:「揪團訂單 AOV」 vs. 「單人訂單 AOV」的對比。
    • 功能轉換率:發起揪團後的訂單成功率。
撰寫成功指標時,我更聚焦在次要指標,而忽略層次以及團隊最在意的主要只標,因此 Genimi 建議我在向團隊報告時,可以把指標組織成更有層次的「主要指標」與「次要指標」。
主要指標 (Primary Metric):這應該是與我們最初的商業目標直接掛鉤的指標。
次要/診斷指標 (Secondary/Diagnostic Metrics):這些指標用來衡量功能本身的健康度,並解釋主要指標為什麼會變化。

心得

這次練習讓我完整地走過了一位產品經理從0到1的思考路徑。

最大的學習是,數據不僅僅是用來驗證結果的,更是用來發現機會的。而一個成功的產品功能,往往誕生於「數據洞察」與「用戶同理心」交會的那個甜蜜點上。

這是我第 41 天的練習紀錄,將持續練習這個「數據思維升級計畫」,持續優化觀察力與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產品人升級中
2會員
63內容數
記錄各種學習心得與反思
產品人升級中的其他內容
2025/10/10
當YouTube首頁用戶平均觀看時長在72小時內無預警下降12%時,身為推薦演算法PM該如何系統性地偵錯?本文分享了運用「What -> Where -> Why」偵錯框架,層層拆解問題、建立分析模型,並提出基於數據的精準假設,最終找出潛在的策略轉向或用戶行為改變。
Thumbnail
2025/10/10
當YouTube首頁用戶平均觀看時長在72小時內無預警下降12%時,身為推薦演算法PM該如何系統性地偵錯?本文分享了運用「What -> Where -> Why」偵錯框架,層層拆解問題、建立分析模型,並提出基於數據的精準假設,最終找出潛在的策略轉向或用戶行為改變。
Thumbnail
2025/10/08
這次練習的場景是:假設我是某電商購物網負責結帳流程的 PM,在上週末 「購物車完成率」無預警地下降了 15%,不僅是一個數字,它代表著上萬筆交易的流失,以及對公司營收的直接衝擊。 這種高壓時刻,PM的價值不在於立刻給出答案,而在於提出一個清晰、有條理的「偵錯計畫」,帶領團隊從混亂中找到方向。
Thumbnail
2025/10/08
這次練習的場景是:假設我是某電商購物網負責結帳流程的 PM,在上週末 「購物車完成率」無預警地下降了 15%,不僅是一個數字,它代表著上萬筆交易的流失,以及對公司營收的直接衝擊。 這種高壓時刻,PM的價值不在於立刻給出答案,而在於提出一個清晰、有條理的「偵錯計畫」,帶領團隊從混亂中找到方向。
Thumbnail
2025/10/07
一、背景與問題 假設我是一位剛加入 Substack 的產品經理。 Substack 是一個讓創作者 (Writers) 能輕鬆建立電子報、並讓讀者 (Readers) 訂閱的平台。創作者可以選擇免費或付費的模式,讓內容生態得以自然成長。如何從中定義北極星指標和拆解,本篇將會一一解析
Thumbnail
2025/10/07
一、背景與問題 假設我是一位剛加入 Substack 的產品經理。 Substack 是一個讓創作者 (Writers) 能輕鬆建立電子報、並讓讀者 (Readers) 訂閱的平台。創作者可以選擇免費或付費的模式,讓內容生態得以自然成長。如何從中定義北極星指標和拆解,本篇將會一一解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過去,當我們要進一步增加電商網站業績的時候,增加產品線的種類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是:要加賣什麼商品?不論是蝦皮、選品店,還是品牌電商官網,除非我們已經有充足的把握,否則都只能猜或是「什麼東西熱賣就賣什麼」,最終就只能淪為價格混戰。 但如果我們可以善用既有已經購買過的受眾呢?賣這些受眾本來就可
Thumbnail
在過去,當我們要進一步增加電商網站業績的時候,增加產品線的種類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是:要加賣什麼商品?不論是蝦皮、選品店,還是品牌電商官網,除非我們已經有充足的把握,否則都只能猜或是「什麼東西熱賣就賣什麼」,最終就只能淪為價格混戰。 但如果我們可以善用既有已經購買過的受眾呢?賣這些受眾本來就可
Thumbnail
在業務簡報時,不只有內容和邏輯是重要的,還需要先抓住受眾,瞭解他們的需求。資深業務已經執行過多次,他們想聽的是有什麼新的、吸睛的、一種感覺賣得動的信心。在簡報中先抓住受眾,讓他們感到心情舒爽,就能成功地傳遞溝通訊息。
Thumbnail
在業務簡報時,不只有內容和邏輯是重要的,還需要先抓住受眾,瞭解他們的需求。資深業務已經執行過多次,他們想聽的是有什麼新的、吸睛的、一種感覺賣得動的信心。在簡報中先抓住受眾,讓他們感到心情舒爽,就能成功地傳遞溝通訊息。
Thumbnail
產品需求怎麼來?產品經理能決定產品走向嗎?產品路線圖怎麼制定?這篇想整理我在不同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也分享不同公司的產品決策方式。
Thumbnail
產品需求怎麼來?產品經理能決定產品走向嗎?產品路線圖怎麼制定?這篇想整理我在不同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也分享不同公司的產品決策方式。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週一推薦 #行銷人必學 數據洞察行銷的專場分享 面對瞬息萬變的數據行銷時代,您準備好了嗎? 在我眼中,沒有難做的市場,只有看不見的藍海 而準確的線上數據越來越能夠協助我們洞悉商機 #消費者旅程的洞察 隨著第三方cookie消失|各大品牌和電商積極收集從公領域轉到私領域流量的數據,如果線上和
Thumbnail
#週一推薦 #行銷人必學 數據洞察行銷的專場分享 面對瞬息萬變的數據行銷時代,您準備好了嗎? 在我眼中,沒有難做的市場,只有看不見的藍海 而準確的線上數據越來越能夠協助我們洞悉商機 #消費者旅程的洞察 隨著第三方cookie消失|各大品牌和電商積極收集從公領域轉到私領域流量的數據,如果線上和
Thumbnail
EP24 精華重點: 1.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先找到目標客群,再開發產品。 2.透過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模式,先做小批量產品,並藉由問卷、試吃會等方式了解消費者反應,驗證市場需求。 3.親身實地面對顧客,了解真實反應和需求,做為後續產品改良的參考。 4.產品差異化很重要
Thumbnail
EP24 精華重點: 1.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先找到目標客群,再開發產品。 2.透過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模式,先做小批量產品,並藉由問卷、試吃會等方式了解消費者反應,驗證市場需求。 3.親身實地面對顧客,了解真實反應和需求,做為後續產品改良的參考。 4.產品差異化很重要
Thumbnail
公司營運營收數字除了重要的總額之外,更需要注重營收來源地區/國家、產品線等資訊。透過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業務主管客觀地分析實際情況,瞭解營收來源是否太集中、效率差異是否過大、業務團隊能否有效推廣每個產品線等。需要集中人力資源在最有利潤的產品線上,而非過多分散精力。
Thumbnail
公司營運營收數字除了重要的總額之外,更需要注重營收來源地區/國家、產品線等資訊。透過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業務主管客觀地分析實際情況,瞭解營收來源是否太集中、效率差異是否過大、業務團隊能否有效推廣每個產品線等。需要集中人力資源在最有利潤的產品線上,而非過多分散精力。
Thumbnail
企業需要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和做法,透過創新的方式吸引潛在客戶,並引導他們完成購買。深入瞭解目標客戶群體、優化網站設計和購物體驗、善用數據分析工具、適度運用社群媒體和內容營銷手段、及時跟進潛在客戶和評估優化轉換策略。
Thumbnail
企業需要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和做法,透過創新的方式吸引潛在客戶,並引導他們完成購買。深入瞭解目標客戶群體、優化網站設計和購物體驗、善用數據分析工具、適度運用社群媒體和內容營銷手段、及時跟進潛在客戶和評估優化轉換策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