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被朋友問:「妳到底怎麼維持的?為什麼年過五十還能保持不胖、氣色又好?」
其實,我沒有刻意的太多飲食控制,也沒有請體重身材管理師,除了瑜伽,走走山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運動。
我也什麼都吃——肉也吃,酒也小酌,早上也會吃一些澱粉,甚至有時候邪惡的美食我也喜歡。
唯二不碰的,就是糖和水果。
很多人聽到這裡都會皺眉:「水果不是健康的嗎?」
是的,水果有維他命、有纖維,但它也含有相當高的果糖。
果糖進入身體後,不經過胰島素調節,而是直接進入肝臟代謝,多餘的果糖最後會變成脂肪,累積在身體裡。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覺得自己吃得「很健康」,每天兩顆蘋果、一根香蕉,卻還是瘦不下來。
我在三十幾歲快四十的那幾年開始察覺,身體的變化比想像快。
睡醒容易水腫、下午容易疲倦、晚上容易嘴饞。
那時候我開始接觸「低糖飲食」的概念,試著戒糖、戒水果。
一開始很難,因為甜味對人有一種「安慰」的力量,
不吃糖,就像少了生活裡的一點小確幸。
但我告訴自己:給身體一個機會試試看。
三個月後,變化非常明顯。體重自然回到43公斤,體脂下降,精神變好,皮膚也不再出現突發的狀況。
最明顯的改變是「清醒感」——早上起來頭腦很清楚,不再昏沉,也比較容易專注。
我不主張極端飲食,也不認為每個人都該照著做。但我發現,當我戒掉糖,味覺變得更敏銳,原本覺得「沒味道」的食物,竟然變得好吃起來。番茄有酸的層次,苦瓜不再苦到討厭,黑咖啡也能喝出香氣與細節。
那是一種「乾淨」的味覺,是回到自然狀態的感覺。

我還是會吃澱粉、會喝咖啡,也會偶爾和朋友喝點酒。
只是我不再依賴甜味。因為甜味最容易讓人「成癮」,而且不自覺地吃過量。
少了甜味之後,我開始真正地「吃」食物——
吃它的味道、口感、溫度,而不是吃情緒、吃習慣。
戒糖之後,我最大的收穫是:我不再怕餓,也不容易胖。
血糖穩定,情緒穩定,整個人變得更平衡。
我開始懂得分辨「嘴巴想吃」和「身體真的需要」。
那是一種新的自由。
五十歲以後,我學會讓身體說話。健康不是節制,而是理解。我選擇什麼都吃,但只不吃糖與水果,因為那是我與身體達成的和平協議。
少一樣甜味,卻多了清醒、能量與自信。
#健康飲食 #無糖生活 #低糖飲食 #身體平衡 #五十歲的日常 #自然老去 #健康習慣 #方格子創作 #Summer的生活筆記 #活得更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