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是獻給有勇氣面對創傷的每個人。「創傷後重新建立信任」是需要時間、覺察與自我關係修復的歷程,無論是人際、組織或個人層面,其核心都是「安全感的重建」。
🧩 一、個人內在層面:重建「自我信任」
創傷常讓人懷疑自己的判斷或價值,所以第一步是恢復與「自己」的安全關係。
🤕覺察與命名創傷經驗
承認「我受傷了」。避免壓抑或否定,先願意讓經驗被看見;因為壓抑或否認,是自己給自己的二次傷害。給經驗一個命名是"見證"創傷存在的方式,例如【失落的青春記憶】、【被遺棄的舊傷復發】、【沒有存在感的邊緣人派對】或總之任何你喜歡的命名。💆重新建立身體安全感(trauma-informed somatic work)
練習呼吸、身體掃描、溫柔地察覺身體的張力與放鬆。
Feldenkrais、超覺靜坐、瑜伽、慢走等有助重建「身體信任」。
😇練習小而確定的自我承諾
例如:「今天只要完成一件小事就好」,做到後立即肯定自己。
每一次「我說到做到」都在恢復「我可以信任自己」。
🤞理解信任的界線
信任不是全有全無,而是有層次與速度。
學會辨識「我願意信任到哪裡」而非「我要完全信任或完全關掉」。

二、人際與關係層面:修復「對他人信任」(例如當創傷與他人背叛、暴力、欺瞞有關),信任重建需更謹慎:
- 安全空間(Safe Space)與心理界線(Boundary)
不急於重建關係,先建立清晰界線:什麼讓我安全、什麼讓我不安。
可以用語言/文字明確表達:「我需要一點時間/我現在不想談這個」。
- 以小行動重建可預測性
信任來自「一致性」。
對方若能長期展現穩定的言行(例如準時、遵守承諾),會慢慢恢復信任。
- 開放但有條件的脆弱
先在安全的人際環境裡(治療師、可信任的朋友)練習表達情緒,感受「我可以被聽見而不被評價」,再逐步擴展到其他關係。
- 修復對話(Restorative Dialogue)
當雙方都準備好時,使用「非暴力溝通(NVC)」或「修復式對話」方法。核心是:表達感受、需求與請求,而非責備或辯解。

🏛 三、群體與組織層面:信任文化重建(若創傷發生於職場或團隊)
- 承認傷害與誠實透明
領導者要清楚承認問題,而非模糊處理。「Yes, that happened.」是信任重建的起點。
- 重設制度與行為準則
讓行為規範清楚、回饋機制公開,讓安全不只是「靠人品」。
- 建立「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文化
鼓勵勇敢表達與錯誤分享,讓團隊感受到「說出真話不會被懲罰」。
- 以行動重建信任,而非口號
信任恢復的速度取決於:新的承諾是否一再被實踐。

一些好用的輔助工具與專業協助
- 創傷知情心理治療(Trauma-informed therapy)如 EMDR、IFS、Somatic Experiencing。
- 支持性社群(Support group):讓經歷相似的人彼此見證、共感。
- 寫作或藝術表達:讓內在經驗找到外在表達(能降低內在混亂)。
- 團隊教練對話(Team coaching),透過專業引導重新看見衝突、練習建立新的團隊規則與表達方式,漸進式的持續觀察、練習與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