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跟妳說...」公司裡,妳最不該跟誰交心?這三種人,比主管還危險!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職場裡,我們都渴望找到「盟友」。

畢竟,工作這麼苦悶,如果沒有人可以一起吐吐苦水、罵罵老闆、分享一下八卦,那辦公室生活也太窒息了。但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經驗:前一天才跟同事掏心掏肺,隔天你的「祕密」就變成全公司都知道的「新聞」?

「同事」這兩個字,本身就充滿了矛盾。你們是戰友,但也可能是潛在的競爭者。這種又愛又恨的關係,讓一個問題變得至關重要:在公司裡,到底該跟誰保持距離?

佩琪在一家電商公司當行銷,她永遠記得那次「被背叛」的傻眼經驗。

佩琪剛進公司時,對一切都還在摸索,壓力超大。當時,同部門一位資深前輩琳達對她特別照顧,會主動教她流程、中午找她吃飯,像個溫暖的大姊姊。

有一次,佩琪因為一個專案跟主管的意見不合,私下被念了幾句,心裡很委屈。那天中午,她跟琳達吃飯時,忍不住抱怨了幾句:「我覺得主管根本不了解第一線的狀況...」、「他上次的決策超瞎的...」

琳達聽了,也是義憤填膺地幫她罵了幾句,還跟她分享了幾個主管的「黑歷史」,佩琪當下覺得自己「找到組織了」。

關鍵轉折點發生在下一次的部門會議。

會議上,主管在檢討專案成效時,琳達突然舉手發言:「報告主管,我覺得我們團隊最近在執行上,可能有一些同仁認為您的決策不夠貼近第一線,導致溝通成本有點高...」

琳達的口氣非常客觀、專業,但佩琪一聽,背脊當場涼了。那些話,不就是她前幾天在飯桌上說的嗎?

會後,主管意味深長地看了佩琪一眼。佩琪瞬間明白,她被賣了。琳達拿她的「真心話」,包裝成自己的「建言」,既向上管理,又撇清了關係。佩琪的「交心」,成了前輩往上爬的墊腳石。

佩琪的經歷,不是特例,而是常態。90% 的人際困擾,都來自於「錯把同事當朋友」,在不對的人面前洩漏了不該說的話。

在職場上,有三種人,你絕對不該跟他們掏心掏肺。他們比你的主管還危險:

第一種:「萬事通」型的八卦中心。 這種人通常人緣極好、消息最靈通。你是不是新來的?誰跟誰不合?誰的案子被搶了?他都知道。你很容易誤以為他「很罩」,跟他交心。

危險點: 他們的「友善」是用「資訊」換來的。你今天的祕密,就是他明天的社交貨幣。 他們沒有惡意,他們只是「管不住嘴巴」,而且樂於分享所有拿到的資訊,來鞏固自己「萬事通」的地位。

第二種:「偽導師」型的資深前輩。 他們看起來充滿善意,會主動「關心」你、「指導」你,聽你抱怨,甚至幫你「分析」局勢。你以為他是你的職場導師。

危險點: 他們的忠誠度是對「公司」或「他們自己的利益」。當你的抱怨與公司的利益(或他的利益)衝突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你,保全大局」。他們會把你的情緒化抱怨,轉化成「理性」的資訊呈報上去。

第三種:「高競爭」關係的同儕戰友。 這是最難防的。你們可能同期進公司、一起加班、革命情感最深厚。你覺得你們是「我們」。

危險點: 只要你們之間存在「潛在競爭」(例如:同一個升遷名額、同一筆獎金、同一個 A 級專案),你們的關係就註定不單純。當利益只有一份時,「我們」就會瞬間瓦解成「你」和「我」。 你的弱點、你對工作的抱怨,都可能成為未來他在競爭中勝過你的籌碼。

那在公司裡,難道都不能有朋友,只能當個「孤僻鬼」嗎?

我的建議是,你必須建立「有界線的溫暖」。

1. 練習「資訊分層」:區分「情緒」與「事實」。 你可以分享「事實」,但絕對不要分享「情緒」(例如:我覺得主管很煩、同事很笨)。前者叫「尋求合作」,後者叫「情緒垃圾」。 辦公室是合作的地方,不是倒垃圾的地方。

2. 建立「外部支持系統」:把真心話留給「圈外人」。 你的家人、你真正的朋友、你的另一半,甚至你的職涯顧問,才是你「交心」的對象。他們跟你的職場沒有利益衝突,才能給你最客觀的建議。

3. 實施「專業的友善」:淺談私事,深談工作。 你可以聊週末去哪玩、看了什麼電影,這叫「建立關係」。但關於你的職涯規劃、你的薪資、你對主管的真實看法...這些核心祕密,請一律「已讀不回」。保持友善,但不要天真。

佩琪後來怎麼了?

那次事件後,她當然沒有跟琳達撕破臉,但她變了。她一樣會笑著跟大家打招呼、訂下午茶,但她不再參與任何「抱怨大會」。

當別人問她對新專案的看法時,她只會說:「我還在研究,但目前看起來很有挑戰。」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做出結果」上。

兩年後,她靠著一個漂亮的專案升上了組長。

她說:「我現在懂了。在職場上,『交心』是最昂貴的奢侈品。 我現在更喜歡『交手』——用專業和成果,贏得別人的尊重。」

真正的職涯成熟,不是找到能交心的同事,而是成為一個「不需要」靠交心也能在團隊裡活得很好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涯停看聽
26會員
296內容數
臉書:職涯停看聽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9083430133 IG:https://www.instagram.com/cda_pu_positive_thinking/
職涯停看聽的其他內容
2025/11/08
你是不是也被 AI 搞到「技能焦慮」大爆發? 看到 AI 會畫圖、會寫文案,就開始懷疑自己十年的經驗是不是廢了?你現在是「恐慌追逐型」,還是「傳統守舊型」? 慘了,你可能正卡在「價值迷惘」的陷阱裡!
Thumbnail
2025/11/08
你是不是也被 AI 搞到「技能焦慮」大爆發? 看到 AI 會畫圖、會寫文案,就開始懷疑自己十年的經驗是不是廢了?你現在是「恐慌追逐型」,還是「傳統守舊型」? 慘了,你可能正卡在「價值迷惘」的陷阱裡!
Thumbnail
2025/11/07
真正的專業,不是 24 小時在線,而是能在上班時間,專注地解決問題。 尊重自己的生活,工作才會反過來尊重你。 你必須在行事曆上,為「自己」留一個不可妥協的時段。 關機,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Thumbnail
2025/11/07
真正的專業,不是 24 小時在線,而是能在上班時間,專注地解決問題。 尊重自己的生活,工作才會反過來尊重你。 你必須在行事曆上,為「自己」留一個不可妥協的時段。 關機,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Thumbnail
2025/11/06
穩定是表象,成長才是你職涯對抗風險最好的護城河。 停止用「年資」衡量你的價值。 你沒有在成長,其實就是在貶值。
Thumbnail
2025/11/06
穩定是表象,成長才是你職涯對抗風險最好的護城河。 停止用「年資」衡量你的價值。 你沒有在成長,其實就是在貶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你以為是累,其實是麻木 凌晨兩點,你躺在床上刷著手機,明明累到眼皮打架,卻怎麼也睡不著。腦海裡不斷迴響著明天要開的會議、沒完成的報告、主管的訊息通知聲。你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好,這只是暫時的忙碌。」 但真的只是累嗎? 當你發現自己週一就開始倒數週五、打開電腦就感到莫名煩躁、面對工作任務
Thumbnail
💥 你以為是累,其實是麻木 凌晨兩點,你躺在床上刷著手機,明明累到眼皮打架,卻怎麼也睡不著。腦海裡不斷迴響著明天要開的會議、沒完成的報告、主管的訊息通知聲。你告訴自己:「再撐一下就好,這只是暫時的忙碌。」 但真的只是累嗎? 當你發現自己週一就開始倒數週五、打開電腦就感到莫名煩躁、面對工作任務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時候。別急著逼自己努力,先讓內在重新連上線。穩定的根、勇氣的火、覺察的光、柔韌的水、連結的橋、願景的星——這些都是讓你重新出發的能量地圖。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時候。別急著逼自己努力,先讓內在重新連上線。穩定的根、勇氣的火、覺察的光、柔韌的水、連結的橋、願景的星——這些都是讓你重新出發的能量地圖。
Thumbnail
在職場裡,總會有人說「上班比下班還累」,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而是因為「職場負能量」的存在。這些看不見卻能強烈影響氛圍的情緒,往往會拖垮團隊士氣,也會悄悄消耗個人的動力。如果不懂得察覺與處理,負能量會像慢性毒素,讓人陷入疲憊與焦慮。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職場負能量,並提供實際可行的方法,幫助你在複雜的人際環
Thumbnail
在職場裡,總會有人說「上班比下班還累」,不是因為工作本身,而是因為「職場負能量」的存在。這些看不見卻能強烈影響氛圍的情緒,往往會拖垮團隊士氣,也會悄悄消耗個人的動力。如果不懂得察覺與處理,負能量會像慢性毒素,讓人陷入疲憊與焦慮。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職場負能量,並提供實際可行的方法,幫助你在複雜的人際環
Thumbnail
在辦公室裡,你看見的是她總帶著笑容的臉龐,卻沒看見她深夜反覆失眠、胸口壓迫的孤單時刻。這篇專欄透過小玲的故事,揭開職場情緒內耗的真相:從電梯裡的沉默、會議上的安全答案,到夜深人靜的焦慮翻身。我們都曾在笑容背後,與自己不為人知的緊繃拉扯。唯有學會為自己留下一方呼吸的空間,才不會在壓力中徹底迷失。
Thumbnail
在辦公室裡,你看見的是她總帶著笑容的臉龐,卻沒看見她深夜反覆失眠、胸口壓迫的孤單時刻。這篇專欄透過小玲的故事,揭開職場情緒內耗的真相:從電梯裡的沉默、會議上的安全答案,到夜深人靜的焦慮翻身。我們都曾在笑容背後,與自己不為人知的緊繃拉扯。唯有學會為自己留下一方呼吸的空間,才不會在壓力中徹底迷失。
Thumbnail
當87%的台灣上班族都有心理健康風險,你還相信情緒是真實的嗎? 當午夜十一點的辦公室只剩下你和鍵盤聲 又是一個深夜加班的夜晚,陳先生盯著螢幕上永遠做不完的報表,內心翻騰著焦慮、憤怒和無助。「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為什麼工作永遠做不完?」這個聲音在他心中不斷迴響。他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全台灣還
Thumbnail
當87%的台灣上班族都有心理健康風險,你還相信情緒是真實的嗎? 當午夜十一點的辦公室只剩下你和鍵盤聲 又是一個深夜加班的夜晚,陳先生盯著螢幕上永遠做不完的報表,內心翻騰著焦慮、憤怒和無助。「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為什麼工作永遠做不完?」這個聲音在他心中不斷迴響。他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全台灣還
Thumbnail
87%台灣上班族心理健康拉警報!千年古智慧教你一招破解職場內耗 當凌晨三點,你還在為明天的會議報告輾轉反側 夜深了,高雄某科技園區的辦公大樓依然燈火通明。陳先生坐在電腦前,明明下班已經好幾個小時,腦海中卻還在不斷重播今天主管的那句話:「這個企劃案還需要再修正,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完美的版本。」
Thumbnail
87%台灣上班族心理健康拉警報!千年古智慧教你一招破解職場內耗 當凌晨三點,你還在為明天的會議報告輾轉反側 夜深了,高雄某科技園區的辦公大樓依然燈火通明。陳先生坐在電腦前,明明下班已經好幾個小時,腦海中卻還在不斷重播今天主管的那句話:「這個企劃案還需要再修正,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完美的版本。」
Thumbnail
你真的累了嗎?還是,其實只是「心理營養」不夠了? 工作上的煩、悶、累,往往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內在的某些需求沒被照顧。 CARE-SC 六種需求:連結、自主、認可、投入、安全、好奇——每一種都會影響你的情緒與動力。 理解它們,才能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不再硬撐,找回平衡與活力。
Thumbnail
你真的累了嗎?還是,其實只是「心理營養」不夠了? 工作上的煩、悶、累,往往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內在的某些需求沒被照顧。 CARE-SC 六種需求:連結、自主、認可、投入、安全、好奇——每一種都會影響你的情緒與動力。 理解它們,才能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不再硬撐,找回平衡與活力。
Thumbnail
現代職場壓力沉重,負面情緒如影隨形。本文探討職場三大情緒地雷:失控感、關係張力、價值斷裂,以及常見錯誤應對模式,並提出三種不勉強自己的正向心態養成法:建立情緒緩衝區、設計專屬能量補給站、打造心理安全邊界,幫助職場人士在壓力下保持平衡,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
Thumbnail
現代職場壓力沉重,負面情緒如影隨形。本文探討職場三大情緒地雷:失控感、關係張力、價值斷裂,以及常見錯誤應對模式,並提出三種不勉強自己的正向心態養成法:建立情緒緩衝區、設計專屬能量補給站、打造心理安全邊界,幫助職場人士在壓力下保持平衡,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