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 30 最新 : CMA.7 A6.4草案與 SBM018 分析

更新 發佈閱讀 28 分鐘

2025 年的 COP30,真正決定全球碳市場走向的,不是各國淨零承諾,也不是企業 ESG 的口號,而是一份大多數人沒讀、卻影響全球制度的技術文本──CMA.7 的 Article 6.4 草案。但事實是,整個遊戲早在 COP30 開始前就被改寫。真正讓 PACM 啟動的,不是 CMA.7,而是 2025 年 10 月 10 日 SB(Supervisory Body)通過並生效的 SBM018。

那一天,A6.4 的五大方法學母法、永久性與反轉責任、VVB 標準、SOP/OMGE、LoA、CA、國際 A6.4 Registry……全部正式生效。人類第一次擁有「主權級國際碳帳本」。SBM018 的生效,代表碳市場從一個可以講故事的 VCC 時代,正式切換成「跨國會計」時代。

COP30 上討論的 CMA.7,其實只是把 SBM018 已經生效的制度整理成政治草案,讓各國追認。草案語言全部是 “notes”、“invites”、“requests”,不是正式採納語氣。換句話說,CMA.7 是政治封裝,A6.4 的啟動早就由 SBM018 完成。

更關鍵的是,全球第一次「國際帳本 × 國家帳本」雙層啟動,也發生在同一天。印尼在 2025/10/10 發布 PR110/2025,讓 SPEI 與 SRUK(國家與國際主權帳本)同步上線;印尼的 SPE-GRK 成為第一批真正具主權法律地位的國家碳信用。這是一場跨國會計革命,不是市場事件。

而要讓 PACM 真的運作,靠的不是「市場」,而是「主權會計系統」。

A6.4 的設計要求每個國家都必須具備三個層次:

國際帳本(International Registry)

國家帳本(NR)

專案帳本(A6.4 Registry)

三者必須能同步、互通、紀錄 LoA、CA、Reversal、SOP,並確保唯一性。而要做到這件事,唯一可能的方式是 dMRV(數位化 MRV)。沒有 dMRV,就沒有同步;沒有同步,就沒有 CA;沒有 CA,就不可能產生 ITMO。PACM 不是「填表制度」,而是「數據制度」。泰國與印尼正是最早完成這種主權級技術轉換的國家。

在這種制度背景下,PACM 的下一步也浮現:2026 年 2 月 25 日,第一批移除類方法學正式生效,只有三類──DACCS、BECCS、BiCRS(含生物炭)。全部都是永久封存型。彷彿在宣告:CDR 若不能永久,不配進入主權會計。EW、Ocean CDR 都不在名單中,因為沒有跨國會計能力。

而台灣此時此刻仍然停留在另一個宇宙。世界講 LoA、CA、NR、A6.4ER、ITMO、dMRV;台灣講 offset、碳權買賣、碳中和證書、TCX。這不是落後,是語言錯誤。沒有 NR、沒有 LoA、沒有 CA,台灣在 PACM 裡根本無法「被看見」,也不可能出口或使用任何主權信用。

PACM 已經啟動,世界已經翻頁。下一步不是問台灣願不願意減碳,而是:台灣要不要成為一個「被計入」的國家?

SBM018:
https://unfccc.int/process-and-meetings/bodies/constituted-bodies/article-64-supervisory-body/meetings-of-the-supervisory-body#__25-SBM-015

CMA.7 議程 15(b)《巴黎協定第 6.4 條機制進一步指導草案》

(第 1 部分)


草案決議 -/CMA.7

關於巴黎協定第 6.4 條機制的進一步指導

本決議由《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CMA)通過。

CMA——

回顧《巴黎協定》第 6.4 條所建立之機制及其目標;

亦回顧 CMA 在 3/CMA.3 第 6(c–d) 段所做的決定,以及其要求第 6.4 條機制監督機構(Supervisory Body,下稱 SB)持續推動機制運作化的工作;

〔並進一步回顧:第 6.4 條減量成果可用於達成國家自主貢獻(NDC)或其他氣候目標;此類減量會對全球溫室氣體的長期趨勢發生重大影響,因此必須是可在與氣候變化與《巴黎協定》長期控溫目標相關時序中「被保留」的減量成果。〕

同時回顧《巴黎協定》第 6.1 條;

回顧協定序言第 11 段;

回顧決議 3/CMA.3 與 7/CMA.4 及其附件;

回顧決議 2/CMA.3 附件第 1(g) 及第 2 段;


(1)歡迎 SB 年度報告

  1. 歡迎第 6.4 條機制監督機構向 CMA 提交之 2025 年年度報告,並肯定其於 2025 年依據各項授權所完成之工作進展。
  2. 感謝 SB 及其支援架構所做的工作。


(2)歡迎首個官方方法學採用

  1. 歡迎 SB 通過首個 A6.4 機制方法學—— 《垃圾掩埋氣體燃燒與利用方法學》, 此方法學示範了後文第 5 段所述標準如何被應用。


(3)重申要求:確保制度穩定性

  1. 重申對 SB 的請求: 應努力維持監管制度的 穩定性(regulatory stability), 但仍需持續改進各項已採用的規範文件。

(來源:決議 6/CMA.6 第 6 段)


(4)確認 A6.4 全套制度框架建置完成

  1. 注意到 SB 已透過以下標準的採用,正式建立起第 6.4 條機制的監管與運作架構,這些標準將使方法學開發、審核與活動註冊成為可能:
  • 《基準線設定標準(Setting the baseline)》【A6.4-STAN-METH-004】
  • 《額外性證明標準(Demonstration of additionality)》【A6.4-STAN-METH-003】
  • 《洩漏量處理標準(Addressing leakage)》【A6.4-STAN-METH-005】
  • 《抑制需求處理標準(Addressing suppressed demand)》【A6.4-STAN-METH-006】
  • 《永久性與反轉風險處理標準(Addressing non-permanence & reversals)》【A6.4-STAN-METH-007】

這些標準構成完整 A6.4 機制的方法學基礎。


(5)〔可選文本〕機制需求與參與度

6.〔並注意到 SB 將持續努力——

(a)促進市場對 A6.4 減量的需求;

(b)促進締約方與非締約方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

使 A6.4 成為協助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關鍵工具。〕

(第 2 部分:治理章節)


I. 治理(Governance)

7. 關於監督機構(SB)成員任期的三個選項

選項 1:2028 年再行檢視任期限制

CMA 決定於 2028 年重新檢視監督機構(SB)成員與候補成員的任期限制,

以便讓其在完成第二任期後,經過至少兩年的強制間隔期後,仍可再度擔任職務,

而不再是永久失去資格。


選項 2:立即修改任期限制(有/無強制間隔)

CMA 決定立即修改成員與候補成員的任期限制,

使其在完成第二任期後,

可(或不需)經過最短兩年的休息期後再度擔任職務,

並採用本決議附件所列之具體修正內容。


選項 3:不採取任何文本(No text)

亦提供不修改現行規則的可能性。


8.〔選項性文本〕方法學專家組(MEP)任期對齊

8.〔決定方法學專家組(MEP)成員的任期規定,

應與監督機構(SB)的規定一致。〕


9. 性別平衡

  1. 注意到監督機構成員目前存在明顯的性別不平衡, 並回顧確保性別平衡代表性的重要性, 因此強烈鼓勵各區域集團在提名成員與候補成員時考量性別平衡。


10. 補提名

  1. 鼓勵區域集團就監督機構的任何空缺席位提名合適專家。


11. 年度報告的提交時程

  1. 要求監督機構(SB)在提交年度報告時: 應考量下列兩種可能方式:
  • 在 CMA 審議前更提前提交;或
  • 在年度最後一次 SB 會議後立即提交, 以利締約方有足夠時間進行審閱。


12. 年度報告中需新增的特別資訊

  1. 要求秘書處在編寫 SB 年報時, 必須包含關於下列兩種 A6.4ER 流向的資訊:
  • 依規定轉至「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之份額(SOP);
  • 為達成全球排放淨減量(OMGE)而被取消之份額。


13. 專家不得有財務利益衝突

  1. 進一步要求監督機構確保所有為其提供專業意見的專家: 必須提供獨立的科學與技術建議, 不得於任何 A6.4ER 的生成中具有財務利益或衝突。


第 3 部分:DNA、透明度、利害關係人參與)


II. 指定國家機關(Designated National Authorities, DNA)

14. 鼓勵尚未設立 DNA 的國家儘速設立

  1. 邀請尚未設立第 6.4 條機制「指定國家機關(DNA)」的締約方儘速設立。 另邀請已開發國家締約方提名一位代表, 出任第 6.4 條 DNA 論壇的共同主席(co-chair)。


15. 提交《東道國參與要求表格》

15.〔鼓勵/邀請〕締約方向秘書處提交

「第 6.4 條機制東道國參與要求表格(Host Parties Participation Requirements)」

列明東道國希望適用於其境內 A6.4 活動的參與與授權要求。

(表格編號:A6.4-FORM-GOV-001)


16. SB 必須回報改善 DNA 參與度的工作

  1. 要求監督機構(SB)在其年度報告中, 說明為改善各國 DNA 的參與度、可及性而所採取的措施與成效。


17. 能力建構(Capacity-Building)

  1. 邀請締約方(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 加強對東道國進行目標性能力建構, 使其能進行必要分析, 以決定是否以及如何參與第 6.4 條機制。


III. 透明度與利害關係人參與(Transparency & Stakeholder Engagement)

18. 加強透明度

18.〔注意到 SB 承諾:在其制定第 6.4 條機制的標準、程序、方法學與工具時,

將提升(或確保高度)透明度,

並在過程中進行利害關係人諮詢。〕


19. 利害關係人諮詢的重要性

  1. 認知到利害關係人諮詢與意見提交的重要性, 並指出在 SB 與其專家小組(如 MEP)發展方法學或制度時, 其實已有多種參與機會。

因此要求秘書處提升宣導,

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知道何時、如何提交意見,

並能有效參與。


20. 要求 SB 強化利害關係人諮詢流程

  1. 要求 SB 在強化利害關係人參與的同時, 也要兼顧文件審議的效率, 特別包括:

(a) 諮詢流程必須包容且開放

尤其是讓往常參與度較低者、原住民族、地方社區、DNA 等

都能提供意見。

(b) 提供充足的意見審閱時間

讓利害關係人在文件公開後有充分時間提交意見。


21. 促進廣泛參與

  1. 鼓勵 SB 積極協助更多類型的利害關係人參與, 包含不易參與者、原住民族與地方社區, 並要求 SB 在下一次年報中說明其採取的相關措施。


22. 提升決策透明度

  1. 要求 SB 提升其自身及 MEP 的決策透明度, 具體包括:
  • 要求 MEP 儘量減少閉門會議,以及
  • 在會議報告或方法學/工具文件的「封面說明(cover note)」中 詳細說明其決策理由

同時仍須兼顧工作效率。


23. 要求秘書處提升能力建構計畫的透明度

  1. 要求秘書處改進其對第 6.4 條「能力建構方案」的執行情況之報告方式。

(第 4 部分:方法學與標準)


IV. 方法學(Methodologies)

24.〔注意/承認〕 SB 已經採用五大核心方法學標準

24.〔注意到/承認〕監督機構(SB)已完成並採用

下列五項 A6.4 方法學核心標準

  • 《基準線設定標準》(baseline setting)
  • 《額外性標準》(additionality)
  • 《洩漏處理標準》(addressing leakage)
  • 《抑制需求標準》(suppressed demand)
  • 《非永久性與反轉標準》(non-permanence & reversals)

這些標準構成了第 6.4 條機制可開始運作的方法學骨幹。


25. 要求秘書處進行同步編號改善

  1. 要求秘書處改善各標準、程序、工具與表格之編號系統, 使之相互一致、便於使用。


26. 歡迎採用新的「CDM 方法學更新」流程

  1. 歡迎 SB 採用明確的流程: 三種情況下可對 CDM 方法學進行審查與更新,使其能適用於 A6.4:

(a) SB 主動要求更新;

(b) 申請人提交轉換請求;

(c) CDM Executive Board(EB)本身已採取審查或更新。


27. MEP 可自行再修訂 CDM 方法學(即使其不是最終版本)

  1. 歡迎 SB 釐清並重申: MEP 具有權力可獨立擬定全部修訂版本, 即便該版本並非後續會被採用之最終版本, 但只要 CDM EB 已啟動審查,MEP 皆可介入修訂。

此舉讓 CDM → A6.4 的轉換不再受 CDM 慢速程序拖延。


28. 歡迎制定新的 A6.4 方法學草案流程

  1. 歡迎 SB 制定「全新 A6.4 方法學與工具」的開發流程, 該流程是依據所採用的五大標準所建立。


29. 歡迎 SB 更新方法學管理程序

  1. 歡迎 SB 採用更新過的「方法學管理程序」, 包含方法學的啟動、審查、修訂、評估與批准。


永久性、反轉、緩衝池(Buffer Pool)

這是 A6.4 與 CDM、VCC 最大差異之一,也是 PACM 真正「合規化」的核心。


30. 歡迎採用《永久性與反轉標準》

  1. 歡迎 SB 依據 CMA.6 決定 6(a), 完成《永久性與反轉標準》(non-permanence & reversals)。


31. 多方利害關係人要求後續繼續強化

  1. 注意到利害關係人與 MEP 建議對上述標準進行進一步修改與強化, 尤其是:

·       永久性證據要求

·       反轉情境

·       活動的長期監測義務

·       風險評估模型

·       Jurisdiction 認定

·       法定/自然災害反轉處理

·       緩衝池模型(buffer pool)


32. 要求 SB 再進行一次全面審查

  1. 要求 SB 再次對《永久性與反轉標準》進行深入審查, 特別針對:

(a) 保持標準前後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尤其是與基準線、額外性、監測與方法學其他部分的交互。

(b) 反轉管理要求

例如:反轉後是否需要計入新排放、是否需要額外抵換等。

(c) 緩衝池的管理與治理模型

包含:

·       buffer pool 資金/信用的管理、

·       規模與比例、

·       反轉事件後的動用規範、

·       國家層級(jurisdictional)與專案層級之互動。


33. 要求 SB 檢討「緩衝池」是否需要其他治理機制

  1. 要求 SB 評估是否需要額外治理安排, 例如:

·       多國混合 buffer pool

·       區域型 pool

·       調整貢獻比例(contribution rate)

·       動態調整模型(如依風險分級)

目標為提升永久性可信度,

並減少「非永久性風險」對 PACM 的傷害。



大型計畫(PoA、jurisdictional)

34. 歡迎採用大規模活動指導

  1. 歡迎 SB 採用: 《計畫型活動和計畫組合活動(PoA)相關指導》, 並注意到其中已明確列入:

·       PoA 的定義

·       CPAs / components

·       區域與部門等大規模活動的處理方式


特定部門與領域的額外指引

35. 市場需求: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抑制需求

  1. 注意到市場對以下方法學的需求日益增加:

(a) 再生能源(renewables)

(b) 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

(c) 抑制需求(suppressed demand)"爐灶"

並歡迎 SB 重新啟動相關方法學的修訂/開發。

第 5 部分:註冊、審查、驗證、發行)


V. 活動週期(Activity Cycle)

36. 歡迎 SB 採用完整的「活動週期規範」

  1. 歡迎監督機構(SB)依據先前的授權, 採用一整套第 6.4 條 活動週期承辦文件,包括:

·       註冊程序(registration procedure)

·       監測、報告與驗證(MRV)

·       VVB(DOE)的驗證/核查職責

·       發行(issuance)流程

·       審查(review)程序

·       申訴、修改與糾正機制

·       自願取消(voluntary cancellation)流程

此舉使 A6.4 機制能夠正式運作。


37. A6.4 活動可依據先前決定作業

  1. 注意到 A6.4 的活動週期文件是依據先前相關決議制定,特別是:

·       3/CMA.3(2021):建立 A6.4 基本架構

·       7/CMA.4(2022):補充規則

·       6/CMA.6(2024):明確化操作細節


38. 要求 SB 在次年度報告說明活動週期運作狀況

  1. 要求 SB 在年報中提供下列資訊:

(a) 註冊情況:已提交、已註冊、退件等;

(b) 審查結果:是否需要審查、審查理由;

(c) 驗證與核查問題瓶頸

(d) 發行量(A6.4ERs)

(e) 是否需對程序進行更新


審查(Review)

39. 要求改善跨部門協同審查效率

  1. 要求 SB 與秘書處改善跨部門協作審查流程, 使活動週期(registration、issuance、review)能更有效率且避免不必要延遲。


40. 由秘書處 每半年回報審查量與審查負荷

  1. 要求秘書處提供半年報:

·       審查案件數

·       審查時間

·       人力使用率

·       執行瓶頸

·       與 VVB/申請方常見爭議項目


驗證/核查(Validation & Verification)

41. 歡迎採用驗證/核查標準(VVS)

  1. 歡迎 SB 採用 《A6.4 驗證與核查標準(VVS)》, 此標準規範 VVB(或稱 DOE)應如何:

·       審閱 PDD

·       驗證額外性、基準線

·       檢查 MRV

·       核查排放量或移除量

·       出具驗證報告


42. 強調 VVB 之專業能力與獨立性

  1. 注意到確保 VVB 的獨立性、公正性、專業能力的必要性, 並要求 SB 進一步探索是否還需額外保障措施。


43. 要求改善 VVB 的能力建構與配套

  1. 要求 SB 與秘書處:

·       為新興法域的 VVB 提供培訓

·       提供一致性工具(如常見審查列表)

·       提供跨案件一致性的審查指引

·       減少不同 VVB 判斷差異造成的不確定性


發行(Issuance)

44. 歡迎採用 A6.4ER 發行流程

  1. 歡迎 SB 採用完整的 發行程序,其中包括:

·       審查驗證報告

·       根據對應調整(CA)

·       SOP(調適基金)扣除

·       OMGE 扣除

·       註冊紀錄更新

·       於國家帳本記錄(若授權)


45. 要求探索「自動化減少行政負擔」方案

  1. 要求 SB 與秘書處探索是否可:

·       部分自動化審查

·       建立標準化發行模型

·       進行預審查(pre-check)

·       避免低價值的延遲

目標:加快 A6.4ERs 進入市場之速度。


對應調整(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CA)

46. 重申:SB 不負責確定 CA

  1. 重申並澄清:

·       對應調整(CA)是東道國的責任,不是 SB 的責任。

·       SB 只需確認東道國是否提供文件說明其 CA 已依據 6/CMA.3 要求完成。

SB 不負責:

·       計算 CA

·       審查國家帳本

·       驗證 CA 是否正確

這些屬於各國主權範圍。


47. SB 必須建立清楚的 CA 文件要求

  1. 要求 SB 檢討是否需建立 CA 文件標準格式, 以便各國提交:

·       授權(LoA)

·       CA 說明(statement)

·       國家帳本紀錄佐證

避免不同國家文件格式過於分散。


自願取消(Voluntary Cancellation)

48. 歡迎 SB 採用自願取消程序

  1. 歡迎 SB 採用 自願取消流程(VCF), 使申請方可自行取消 A6.4ERs,用於:

·       貢獻(contribution claims)

·       CSR

·       Non-offsetting claims

·       ESG 目的


49. 自願取消不需 CA,不產生抵換

  1. 重申:

·       自願取消 ≠ 抵換(offset)

·       自願取消信用仍留在東道國帳本,不需對應調整 CA

·       用途屬「氣候貢獻」,不能用於:

o   CORSIA

o   ETS

o   國家 NDC

o   企業淨零抵換

(第 6 部分:登錄系統、財務、結論)


VI. 登錄系統(Registry)

50. 歡迎 A6.4 登錄系統正式上線

  1. 歡迎秘書處依據 3/CMA.3 與 7/CMA.4 決定, 成功啟動 第 6.4 條機制登錄系統(A6.4 Mechanism Registry), 使以下功能得以運作:

·       註冊活動

·       發行 A6.4ERs

·       轉移至國家帳本

·       調適基金扣除

·       OMGE 扣除

·       自願取消

·       用於 A6.2 ITMO 的轉移(若獲授權)

這是 A6.4 機制得以真正啟動的關鍵里程碑。


51. 確保與國家帳本、國際登錄系統互通

  1. 要求秘書處持續改良登錄系統,使其:

·       與國家帳本互通(interoperability)

·       與 A6.2 國際轉移框架對接

·       與 UNFCCC 全系統保持一致

·       提供確保唯一性(single-use)的完整追蹤能力


52. 跨平台互通的技術要求

  1. 要求秘書處制定:

·       與國家登錄系統(national registries)互通的最低技術規格

·       資安、防止雙重計算的最低要求

·       對國家帳本的同步(synchronization)標準

以便各國能順利建置自己的系統並連接 A6.4R。


VII. 財務安排(Finance)

53. 注意到 SB 的財務需求

  1. 注意 SB 的營運需要穩定財務, 包含:

·       方法學開發(特別是 removals)

·       專家費用

·       系統維護

·       能力建構

·       多輪審查與註冊工作

·       翻譯、法律、行政支援


54. 呼籲持續提供資金

  1. 呼籲:

·       締約方

·       國際組織

·       開發銀行

·       其他相關機構

提供資金,以支持第 6.4 條機制的運作,

特別是「高需求領域」:

·       永久性(non-permanence)

·       土地部門(AFOLU)

·       移除(CDR)方法學

·       登錄系統跨境互通

·       國家層級能力建構


55. 要求秘書處在年度財報中揭露所有財務需求

  1. 要求秘書處於 SB 年度報告中披露:

·       所有支出項目

·       已獲資金與缺口

·       與登錄系統相關的持續成本

·       未來 3 年財務規劃


VIII. 其他未竟事項(Other Matters)

56. 要求 SB 對先前 CMA 的未竟事項設計後續流程

  1. 要求 SB 在年度報告中針對下列主題提供進度更新與後續工作計畫:

(a) Sector-based crediting(部門性減量)

(b) Jurisdictional crediting(法域級減量)

(c) High-integrity removals(高完整性碳移除)

(d) PoA 與多層級治理

(e) 國家授權與 CA 系統改進

(f) 緩衝池的長期治理模式


57. 要求 SB 發展更多的能力建構工具(特別給東道國)

  1. 呼籲:

·       提供 LoA/CA 文件標準

·       PDD 示範模板

·       風險管理指引

·       反轉(reversal)管理工具

·       資料品質(data quality)指引

·       溝通管道與技術支援窗口

以協助各國真正具備參與 A6.4 的能力。


IX. 結語

58. SB 應於 CMA.8 提交進度報告與建議

  1. 要求 SB 在下一次會議(CMA.8)提交一份完整報告,內容包括:

·       A6.4 機制的執行情況

·       登錄系統運作

·       方法學進度

·       國家參與狀況

·       緩衝池管理進展

·       國家帳本互通

·       所有需 CMA 再決定的議題建議案


59. 結束草案決議

  1. 本決議經 CMA 通過後正式生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CM 陋室說書
8會員
136內容數
合規碳信用 : 國際規則 → 各國制度 → 市場轉型! 合規碳信用的發展路徑,是從《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國際規則出發,由各國立法制度化,最終推動市場從自願性信用轉向合規信用。未來能真正「抵稅、履約、計入國家帳本」的碳信用,只會是合規體系下的產品。
PACM 陋室說書的其他內容
2025/11/19
台灣又開始歡呼,但這次依然是「誤會」。 Gold Standard(GS)宣布: 它已經被 ICAO 的 CORSIA TAB 認可,可以在 CORSIA 第二階段提供信用。 消息一出,台灣碳圈又出現熟悉的反應: 好像金光從天而降, 好像所有 GS 的碳權通通變合規, 好像航空公司從今天
2025/11/19
台灣又開始歡呼,但這次依然是「誤會」。 Gold Standard(GS)宣布: 它已經被 ICAO 的 CORSIA TAB 認可,可以在 CORSIA 第二階段提供信用。 消息一出,台灣碳圈又出現熟悉的反應: 好像金光從天而降, 好像所有 GS 的碳權通通變合規, 好像航空公司從今天
2025/11/19
台灣那場興奮,是建立在沒有讀內容的幻覺! Verra 最近公布一則新聞,說 VCS Program 通過了 ICAO CORSIA TAB 的審查。 這句話一出,台灣碳圈立刻有人開始慶祝,好像航空公司明天就可以把台灣手上那堆 VCU 全部拿去抵銷排放。 研討會開始講、簡報開始轉貼、新聞開始引用
2025/11/19
台灣那場興奮,是建立在沒有讀內容的幻覺! Verra 最近公布一則新聞,說 VCS Program 通過了 ICAO CORSIA TAB 的審查。 這句話一出,台灣碳圈立刻有人開始慶祝,好像航空公司明天就可以把台灣手上那堆 VCU 全部拿去抵銷排放。 研討會開始講、簡報開始轉貼、新聞開始引用
2025/11/19
台灣的碳市場這兩年常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只要國外哪個標準、哪個平台、哪份報告提到 Verra 或 Gold Standard,立刻有人開始在台灣大力宣傳,彷彿這代表「自願碳信用又能拿來抵換了」、「又能當合規碳權了」、「CORSIA 要全面採用 VCC 了」。 這種氛圍就像在機場看到免稅店貼著「
2025/11/19
台灣的碳市場這兩年常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只要國外哪個標準、哪個平台、哪份報告提到 Verra 或 Gold Standard,立刻有人開始在台灣大力宣傳,彷彿這代表「自願碳信用又能拿來抵換了」、「又能當合規碳權了」、「CORSIA 要全面採用 VCC 了」。 這種氛圍就像在機場看到免稅店貼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當綠色工業化被寫進全球制度設計的下一章 2025 年 11 月 14 日,COP30 的貝倫依舊濕熱、擁擠、充滿混雜的熱帶氣息。 但在藍區的一個部長級會議室裡,一場看似平靜、卻可能改寫十年後全球產業地圖的發佈,正悄悄發生。
Thumbnail
當綠色工業化被寫進全球制度設計的下一章 2025 年 11 月 14 日,COP30 的貝倫依舊濕熱、擁擠、充滿混雜的熱帶氣息。 但在藍區的一個部長級會議室裡,一場看似平靜、卻可能改寫十年後全球產業地圖的發佈,正悄悄發生。
Thumbnail
在濕熱的貝倫,我看到 COP30 的核心正在改寫: 公正轉型從理念變成制度(BAM)、適應與韌性被推上 C 位、資訊誠信成為新的治理基礎,而「人」重新回到氣候治理的中心。 這裡正在把「承諾」變成「行動」;也把「行動」變成「連結」。
Thumbnail
在濕熱的貝倫,我看到 COP30 的核心正在改寫: 公正轉型從理念變成制度(BAM)、適應與韌性被推上 C 位、資訊誠信成為新的治理基礎,而「人」重新回到氣候治理的中心。 這裡正在把「承諾」變成「行動」;也把「行動」變成「連結」。
Thumbnail
巴西貝倫 COP30 會議以「Nature COP」為主題,強調將自然、生態與人重新納入氣候治理核心。開幕式風格務實,UNFCCC執行祕書強調落實承諾而非新增承諾。美國雖缺席開幕,本文記錄現場觀察,指出「Nature COP」的目標是讓人類重歸自然一部分,制度設計需加速、增強信任與連結。
Thumbnail
巴西貝倫 COP30 會議以「Nature COP」為主題,強調將自然、生態與人重新納入氣候治理核心。開幕式風格務實,UNFCCC執行祕書強調落實承諾而非新增承諾。美國雖缺席開幕,本文記錄現場觀察,指出「Nature COP」的目標是讓人類重歸自然一部分,制度設計需加速、增強信任與連結。
Thumbnail
下週,全球目光將聚焦於巴西北部亞馬遜流域的貝倫(Belém)。這裡即將舉行第 30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 30。 三十年來,這個被稱為「人類氣候治理最高殿堂」的會議,已從學術性的外交對話,發展為決定全球能源轉型與永續命運的舞台。
Thumbnail
下週,全球目光將聚焦於巴西北部亞馬遜流域的貝倫(Belém)。這裡即將舉行第 30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 30。 三十年來,這個被稱為「人類氣候治理最高殿堂」的會議,已從學術性的外交對話,發展為決定全球能源轉型與永續命運的舞台。
Thumbnail
<<紐約氣候週 Climate Week NYC 2025 現場觀察>> 在 Climate Week NYC 的 Nest Climate Campus,由 C2ES 主辦,探討巴黎協定的現狀及未來。
Thumbnail
<<紐約氣候週 Climate Week NYC 2025 現場觀察>> 在 Climate Week NYC 的 Nest Climate Campus,由 C2ES 主辦,探討巴黎協定的現狀及未來。
Thumbnail
1950年3月 1947 年9月,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公約》(The Convention of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成立「世界氣象組織」;1950年 3月23日,公約正式生效 1972年6月 聯合國環境署(UNEP)成立 主要
Thumbnail
1950年3月 1947 年9月,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公約》(The Convention of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成立「世界氣象組織」;1950年 3月23日,公約正式生效 1972年6月 聯合國環境署(UNEP)成立 主要
Thumbnail
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是指在特定時間內,一個個體、組織、或社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於或少於其吸收、移除或抵銷這些氣體的量。本文簡要介紹淨零碳排的概念、重要氣候變遷議題以及相關沿革發展。
Thumbnail
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是指在特定時間內,一個個體、組織、或社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於或少於其吸收、移除或抵銷這些氣體的量。本文簡要介紹淨零碳排的概念、重要氣候變遷議題以及相關沿革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