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意識形態批判(二):大屠殺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在台灣,有一群外省族群認同的台灣人(他們有些人甚至不是過去法律定義的外省人,只是有這種族群認同),總認定外省人將被系統性的大屠殺。我相信你也曾聽聞這類意見,甚至朋友之中就有堅信這種預言的人。

 

台灣的確流傳著針對外省族群的仇恨言論,像是「台灣海峽沒加蓋,滾回中國去」之類的說法,這些意見也被持大屠殺想像的人解釋為屠殺的「預告」。

 

但這連滑坡論證謬誤都不算,是根本錯解對方的意涵。人家雖然討厭你,也只是要你「滾回國」,這和把對方完全從世界上根除的種族清洗有明顯的差異。

 

不過,這些人為何會這樣想?閩、客、原住民族群裡,認為「自身族群將被大屠殺」的比例,遠比外省族群要少。這是因為外省人的共同歷史記憶造成的嗎?還是因為人數較少呢?

 

要論這一兩百年被屠殺的歷史記憶,閩、客、原住民,都不會少於外省族群。說族群是相對少數,但原住民、新住民的人數更少,甚至客家的數量也不見得比外省多。

 

那為何持外省族群認同的人會抱持著將被屠殺的想像?這是怎麼被建構出來的?

 

我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大屠殺想像」,有三個要素。這三要素和外省族群的歷史脈絡攪在一起,在未釐清責任的狀況下,就會出現「大屠殺想像」的扭曲反應。整體而言,這種集體意識突顯了一種逃避道德責任的自我沉溺。

 

 

屠殺的記憶

 

第一個要素和概念建構的過程有關。「外省人」這概念是透過殺戮壓力,在短時間內被建構出來的族群意識形態。

 

就外在面來看,不論是「觀看」、「被殺」,或「執行」,在外省族群開始意識到自己是外省人時,大屠殺也正四處發生。二次大戰結束後,猶太人被屠殺的事實從盟軍解放區一一傳出,而南京大屠殺的消息也在宣傳下開始流布。緊接而來的是國共內戰的大規模殺戮、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一層殺疊著另一層殺。

 

raw-image

國共兩黨領導人蔣介石、毛澤東於1945年重慶談判時合影。photo source: www.publicdomainpictures.net  CC0

 

就內在面而言,「外省人」原本不是一個族群,是經過國共內戰的擠壓之後,到台灣才形成的族群認同,在這擠壓成形的過程中,「殺戮」與「逃避死亡」是最重要的動力因。

 

正是因為被共產黨追殺,被國民黨以槍逼迫,才成為外省人的。當他們由「無數個體」整合為「一個族群」時,「被殺死的威脅」也成為自我認同的一部份。這種面對死亡的急迫感,是大屠殺想像的第一個推力。

 

 

罪意識

 

第二個要素,則是來自宗教概念的轉換。

 

不論有權無權,多數外省人都是為了逃避殺戮,帶著恐懼湧入台灣。為了維持政權穩定,國民黨政府進行了另一波殺戮。他們清楚這樣的行為會產生反作用力,但為了把持政權,他們不承認這錯誤。

 

但這當然是不對的。那應該由誰來「負責」呢?

 

依近代倫理學來看,就算有人要為大屠殺和白色恐怖負責,甚至因此「被處死」,那也應該只是一小票統治者的事,其他幾百萬的外省人是無關的。

 

即便引用華人的傳統倫理觀點,像是儒家的「過」與來自佛教的「業」的概念,這些概念也都有強烈的「個人」特質。個人犯了錯,不太需要族群共同扛責,頂多家族出面解決,甚至有「罪不及孥」之說。

 

但持有大屠殺想像的人,卻有「把別人的過錯拿來自己擔」的古怪現象。他們認為自己將被大屠殺,是因為少數外省統治者曾發動對台灣人的屠殺,那麼在將來,所有外省人都將被受害者遺族進行報復性的屠殺。

 

這是把某些「個人的罪」,突然擴張為「集體的罪」。我認為這有受到亞伯拉罕一神信仰的暗示。這個暗示有兩個層面。首先,是自比為猶太人,其次,是一種罪的意識。

 

在遷台之時,許多外省權貴信仰基督宗教(台灣最主要的亞伯拉罕一神信仰),他們對於「」、「選民」等神學概念有模糊的印象,也大概知悉「猶太人大離散」的過去歷史,與「猶太人大屠殺」的當代事實。

 

這可能讓他們把自身的國破家亡類比為猶太人:一樣的優秀與有信仰,一樣失去故土,一樣在全球離散,一樣的,也將面臨大屠殺。

 

這種推論可能招來如下的反駁:客家人也常自比為猶太人,也有大離散,也認為自身是精英,卻沒有產生大屠殺想像。即便台灣客家才經歷過與閩南族的百年武裝衝突,但就是沒有大屠殺想像。

 

我認為兩族群的主要差別,在於客家人沒有「罪的意識」。客家人將自比於猶太人,只是想強化自身的優越性。客家人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所以不會受罰,也就不會有相對應的「末世」觀點。而且客家人信仰基督宗教的比例極低,不太會有西式的「罪意識」。

 

raw-image

亞當與夏娃因原罪被逐出伊甸園。米開朗基羅繪於西斯廷禮拜堂

 

相對來說,許多外省人知道那些外省權貴有「罪」,但自己又不敢批判這些人的罪,甚至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為這些人的罪行粉飾。這會在道德判斷力正常的人心中形成一種內在的心理壓力,進而產生宗教式的罪意識:覺得自己有錯,但又不敢解決,因此這種錯,遲早會招來巨大的懲罰。就是大屠殺。

 

「認罪能消除這種錯覺嗎?」

 

認罪是種道德行動,但不該是第一步。正確的第一步,應是找到關於道德的「真實關係」,重建對歷史事件的多方理解。歷史事實或許已流失,但仍應盡可能進行認知。

 

只有展開知識探究,才能產生真正的道德力量,來對抗無知所帶來的迷信與恐慌。探究真相的行動本身就算未達成具體的知識結論,也能帶來某些內在價值,足以填滿內心的空虛與不安。

 

跳過認知階段直接認罪,無法解決問題,還會製造更多問題。有認罪行動,不代表能解決內在壓力,自我還是可能無法心安,認為自己只是為了生存才認罪,而現在接受道歉的受害者,將來也還是可能報復。這等於什麼都沒解決。

 

另一種狀況也是跳過認知階段,只是他們採取「否認有罪」的強勢態度。在罪意識的內在壓力下,他們可能會用誇張言行來強調自己沒錯,自己的先祖沒錯,自己的族群沒錯,就算是與自己無關的威權統治者,也沒錯。一切道德批判,都是基於惡意的扭曲。

 

他們也想透過這種宣揚自我清白的行動,來產生宗教入聖般的內在價值。就算自己最終仍被殺,也是「犧牲」,而始終高於他人一截。這就不只是道德錯誤,而是種病態了。

 

所以,知識行動必須在前。少了知識行動,直接「認罪」或「不認罪」,都無助於解消大屠殺想像。

 

 

以死換死

 

大屠殺想像是人面對道德困境時的出路,是種白日夢,但這是會引起「他者」不快的白日夢,因為這把自身族群以外的「他者」都想像成加害者,而自身宛若純潔的犧牲品。

 

這當然是種道德的自我沉迷,以為做了某些事情,透過特定的手段,就一定能保證道德上的純淨。

 

這裡也存在一種「交償」觀念,是大屠殺想像的第三個要素。「以死換死」,看來簡單又有理,但相對成熟或卓越的道德系統,不會將「以牙還牙」這類簡化原則運用在生死大事之上。任何生命都是複雜的,以簡化的態度面對,只會造成更大的道德危機。

 

這些擁有大屠殺想像的人,卻是堅持只有「死」才能解決重大的道德錯誤。所以這些幻想將被屠殺的人,往往也是死刑的支持者。他們熱愛這個終極解決方案,也恐懼這方案。

 

但死刑無法解決個人的倫理錯誤。殺人者可能在被處死前都未悔改,也未補償社會所受到的創傷,他的道德責任依然未完成,就死掉了。重大錯誤的道德責任,是會耗盡一輩子的認知、溝通、理解,與回報,不是一死可以了之。死亡作為一種手段,沒有那麼偉大,也沒有那麼絕對。

 

 

解消虛假意識

 

於此大屠殺想像的要素已大致具足。想像自己與屠殺是宿命的一體,想像自己扛著無法自我解決的罪,想像只有死亡能交償這罪。三者齊備,大屠殺想像就有機會浮出水面。

 

這大屠殺想像,太宗教性,太末世論,太多的類比想像,而嚴重缺乏健全論證。「想像自己是受害者」能讓人暫時逃脫良心不安,甚至振振有詞的指責所有可能的加害者。但自己到底有沒有罪呢?

 

不展開知識的探究,是不會有答案的,也不會有真正的心安。因為無知,才是造成你不安的真正原因。

 

raw-image

海濤法師開示(誤)。註:中二病 / 假的!產生器

 

現在的台灣缺乏進行族群滅絕屠殺的實質條件,因為不存在具足夠效率的極端組織,就算有極端團體,也無法取得足夠的武器,更不存在明確的族群利益矛盾。台灣實質的矛盾是在政經權貴集團與一般百姓之間,而權貴與百姓間沒有明確的語言或族群之別。

 

所以,建構在族群區別之上的大屠殺想像,就是種虛假意識。有這種想像的人,只是「覺得」自己有罪,或是「覺得」將被他人認定有罪,而被大屠殺。若只是「覺得」,而非真的有罪,那麼解消這種「覺得」,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當代倫理學眼中,道德上的錯誤或是「罪」,都是個人的,不會遺傳,也不會在特定族群間「傳染」或「沾染」。歷史上的屠戮,若非你的錯,就不該怪罪你。若別人以此為由來殺你,那會是他的道德錯誤。

 

你的確有可能被人誤殺,被人傷害,但那都不是你的錯。不過,若是熱衷想像這種情境,並自我沉迷,沉迷到自以為聖潔,那就扎扎實實是你自身的錯了。

 

本系列下一期,我們要來批判的台灣人意識形態,就是客家族群的「節儉」。

 

 


 

封面圖片:黃榮燦(力軍)版畫《恐怖的檢查》,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延伸閱讀:

台灣人意識形態批判(一):一等國民測驗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渣文本的沙龍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人渣文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12/08
這是渣誌網路版付費部分的最後一篇文章,而網路方案已於先前一一關閉。但渣誌並未就此停只運作,除了先前已經發售的紙本部分仍將持續銷售之外,第七集的紙本渣誌也將在近期出刊。此外,網路部分也將視狀況發出公開文章,而內參的部分將轉往《渣報》繼續運作。
Thumbnail
2019/12/08
這是渣誌網路版付費部分的最後一篇文章,而網路方案已於先前一一關閉。但渣誌並未就此停只運作,除了先前已經發售的紙本部分仍將持續銷售之外,第七集的紙本渣誌也將在近期出刊。此外,網路部分也將視狀況發出公開文章,而內參的部分將轉往《渣報》繼續運作。
Thumbnail
2019/12/01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Thumbnail
2019/12/01
在一年前本系列開始之時,我已設定了一個與其他醫療倫理不同的論述走向,也就是不概論性的介紹醫療倫理學,而是在醫療倫理的「外圍部分」亂跑。直到最後,我也只淺談了一些好用的規範倫理學方法,然而這也不是醫療倫理的核心。 
Thumbnail
2019/11/24
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一出,整體選情又往下走。兩週前統媒和韓營還試圖做一波「韓國瑜止跌回升」的新聞,沒想到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出來,把韓國瑜和區域立委直接一波帶走!
Thumbnail
2019/11/24
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一出,整體選情又往下走。兩週前統媒和韓營還試圖做一波「韓國瑜止跌回升」的新聞,沒想到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出來,把韓國瑜和區域立委直接一波帶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後...
Thumbnail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後...
Thumbnail
風水輪流轉。台灣在威權轉移完成之後,開始追討昔日舊賬,,於是興起了所謂轉型正義。那些威權時代的得利者,被昔日他們輕視看貶的《土臺客》超越而過,本土力量不斷抛開他們身邊揚塵而去,舊勢力變成了《受害者》?有趣的是,這些當年耀武揚威,今日逐漸失勢的人,似乎在彼岸找到了出口?
Thumbnail
風水輪流轉。台灣在威權轉移完成之後,開始追討昔日舊賬,,於是興起了所謂轉型正義。那些威權時代的得利者,被昔日他們輕視看貶的《土臺客》超越而過,本土力量不斷抛開他們身邊揚塵而去,舊勢力變成了《受害者》?有趣的是,這些當年耀武揚威,今日逐漸失勢的人,似乎在彼岸找到了出口?
Thumbnail
「今天固然在台灣一千九百萬人中,外省人只有兩三百萬,是少數,但是與大陸十億人口相比,台灣人還是絕對少數。假如有一天,外省第二代、第三代覺得活不下去,覺得受到壓迫、排斥,他們有沒有可能和中共裡應外合?」 這是1987年2月國民黨新科立委趙少康接受《遠見雜誌》訪談的內容,但他只說中了一半。
Thumbnail
「今天固然在台灣一千九百萬人中,外省人只有兩三百萬,是少數,但是與大陸十億人口相比,台灣人還是絕對少數。假如有一天,外省第二代、第三代覺得活不下去,覺得受到壓迫、排斥,他們有沒有可能和中共裡應外合?」 這是1987年2月國民黨新科立委趙少康接受《遠見雜誌》訪談的內容,但他只說中了一半。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說我們活在一個變態的社會,就連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這種令人緊張的新聞,竟然都能變成幾家歡樂幾家愁,到底這種「歡樂」從何而來?
Thumbnail
說我們活在一個變態的社會,就連日籍女大生可能在台染疫這種令人緊張的新聞,竟然都能變成幾家歡樂幾家愁,到底這種「歡樂」從何而來?
Thumbnail
文/空心二胡 老實說,這件事情我已經在意很久了,只是因為對我友善的大陸人非常非常多,我們還會互相寄明信片送禮物,所以即使我有時候會氣,但是我會為了對我好的大陸人而假裝沒這些事情。 而看到同樣玩大陸網站的台灣人被大陸人懟了,我還是因為對我友善的大陸人非常非常多,導致我一直很不好意思提這件事情。所以對台
Thumbnail
文/空心二胡 老實說,這件事情我已經在意很久了,只是因為對我友善的大陸人非常非常多,我們還會互相寄明信片送禮物,所以即使我有時候會氣,但是我會為了對我好的大陸人而假裝沒這些事情。 而看到同樣玩大陸網站的台灣人被大陸人懟了,我還是因為對我友善的大陸人非常非常多,導致我一直很不好意思提這件事情。所以對台
Thumbnail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Thumbnail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Thumbnail
關於我們所生活和成長的台灣,我已經醞釀、沉澱很久了,我想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陸續書寫一系列貼近台灣日後真實趨勢的觀察和體悟,當中也會提及個人要如何從一個共同的歷史共業與大環境命運底下脫困的方法。台灣如今嚴峻的發展趨向,並不是你我每天起床工作或退休泡茶而感覺日子還是這樣過、就以為可以從此安穩過完一生…
Thumbnail
關於我們所生活和成長的台灣,我已經醞釀、沉澱很久了,我想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陸續書寫一系列貼近台灣日後真實趨勢的觀察和體悟,當中也會提及個人要如何從一個共同的歷史共業與大環境命運底下脫困的方法。台灣如今嚴峻的發展趨向,並不是你我每天起床工作或退休泡茶而感覺日子還是這樣過、就以為可以從此安穩過完一生…
Thumbnail
在各種人渣之中,叛國者總是最能引起眾人的注視。是否存在某種判準,足以讓我們明確區分「愛國者」與「叛國者」?或是區分「愛國者」、「中立者」與「叛國者」?
Thumbnail
在各種人渣之中,叛國者總是最能引起眾人的注視。是否存在某種判準,足以讓我們明確區分「愛國者」與「叛國者」?或是區分「愛國者」、「中立者」與「叛國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