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8/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什麼》
知道 Gasset 是因為想要了解愛,閱讀了《關於愛》覺得太棒了,才延伸找到這本書,讀了這本書讓我對哲學有多了一些的了解,所以或許也可以說愛讓我接近了哲學,奇妙的是,哲學的字源就是愛智(philosophy, philosophia, φιλοσοφία)。
Gasset 認為對待哲學不需要太嚴肅,而能用遊戲的心態來面對,而正因如此,雖然是深奧的內涵,卻是用輕鬆與淺顯的文字敘說。
杯子,我們看到杯子,那杯子就能說是存在嗎?
我們看見某物,即便如此,都不會同於我們心中對於某物的思想,因為心中該物的形象總比看到的多,亦即,我們對於某物的直覺既不完全也不充分。縱然我們隨著時間修改對於某物經驗的資料,然而,我們對該物的直覺是永遠無法完整的,這就是「經驗」,對於物質構成的事物只能透過經驗獲取知識,而這種知識僅為逼近真理的知識,而已。而事物的本體乃是能包納所有我們稱作該事物所具有的所有屬性的東西,而我們所用來形容該事物的所有屬性,都只是表象。那什麼存在?
哲學是關於宇宙的知識,首先要做的是在所有可能存在之事物中找出不可懷疑的存在,而這就是宇宙中的與料(data of the Universe):「我們確信存在的事物。」,亦即,無可懷疑的存在。而什麼東西需要依賴宇宙的基本事實?知識。
人何以特別?動物不具有認知能力,動物不僅無知,更無知己無知,然上帝則是全知。而人則是處於中間狀態,我們能有問題意識,也就是我們無知,但人知己無知。就像德爾斐神廟所說:「認識你自己」,我們身為人類的獨特處就是有這點認知。
哲學告訴我們:我們無法確定外在世界的存在,我們也不能確定外在世界的不存在,所以我們不能以此二者作為論述起點,真理並不能建立在假設上,我們應該從確定的東西開始。當我們對宇宙感到懷疑時,只剩下「我在懷疑」這個事實,亦即,當我懷疑世界的存在,我就無法懷疑「我在懷疑」這個事實,基此,當我們懷疑一切,就無法懷疑「我在懷疑」這個事實,這是一種本身、內在的限制。換言之,我在思考的事物或許未必存在於宇宙,但「我在思考事物」這件事是無疑的。思想之所以存在所依賴的宇宙之基本事實(與料)就是思想本身,因為思想完全呈現出自我,是純粹的現象、純粹的我的感覺,思想是自我證成、自我實現以及自我確認的,思想也是一種自知、自持、自省、自我回歸的「內在性(withinness),這就是笛卡爾的哲學,唯心主義(idealism),這也是哲學的分水嶺。
當我意識到我在思考,那麼思想就存在。
不過唯心主義下的思想,讓每個人的內在自我只跟自己交流,也就切斷了人與外在溝通的管道,每個人的心靈獨立了,代表的不僅是自我循環的意識,也代表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進入其中,就此,每個意識都是孤獨的。唯心主義中的「我」,自我、意識、思想,吞沒了外在世界,也就是古希臘時代認為真正存在的事物。
思想的存在與所有其他一切事物不同之處在於,思想並不依賴於其他事物而存在,思想存在,當我意識到思想時,亦即,我思想思想時,思想存在。思想是活動的過程。故,思想的存在並不是空間意義上的,而是不斷的自我創造的過程。就此,與我們常說的事物存在(靜態意義)而言,思想的存在是動態的。
當我們說思想存在,就是說「我」,或說「自我」存在,思想預設了主體性,也預設了思想的對象。所以,思想存在代表著自我存在以及思想對象存在,這是必然的(這裡我想作者所說的思想對象是指思想自身)。「我的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在思想:我存在於我思索自己存在的時候,我的存在是因為我思索自己的存在。」
那我們怎麼確知「外在」的事物存在?答案是外在事物既不在我的思想之中,也不在我的思想之外,外在事物和我對外在事物的思考活動密合。外在事物僅當我思考外在事物時才存在,但外在事物並非我的思想,我(的思想)也不是外在事物,外在事物是我面對的對象。「世界是與我相連的事物,世界與我密不可分。」
對於唯心主義的超越在於唯心主義僅作為主觀主義,強調外在事物必須依賴主體而存在。然而,主體其實也同時依賴於外在事物的存在。「世界總是與我相連,而且我的存在也總是與世界同在。我就是我內心最深處的存在,因為沒有任何超越性的事物能夠進入我的心,於此同時,我也是一個讓世界可以赤裸展現其本質的地方;它有異於我,它是我之中的外來部分。外在世界,也就是宇宙,與我直接接觸,在這個意義下,我們的關係是親密的,但它並不是我,因此在這另一個意義下,它乃是外來且陌生的。」就此,作者提出的理論是超越了思想存在的,他認為「若思想存在,身為思想者的我以及我所思考的世界也必然同時存在,兩者共存而不可分離」。
就像左右、上下、前後等等相對觀念,我與非我(世界)是共在的,
宇宙的基本與料就從「思想存在」昇華成「我與世界共在」。在這裡,就是「生活」。存在的意義從單純的存在,成為了共在。
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自覺。也就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認知,也就是認知到自己存在於世界上。「整個生活就是自己忙著與非我的事物接觸,整個生活就是和自己周圍的一切生活在一起。」、
「生活是在莫名間發現自己落入無法改變的世界,突然發現自己陷入當下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始於一連串令人驚異的存在。沒有經過自己的事先同意,我們就淹沒在既非自己建造也非自己想過的世界中。我們的生活不是我們自己給予的,就在我們發現自己,我們也發現了生活。」
總結來說,Gasset 不僅繼承了笛卡爾的哲學,更進一步跨越了唯心主義,從思想存在到我與世界的共在,打破了唯心主義中隔絕了人與世界的隔閡,在這兩者之間放上了一條聯絡。因為哲思,所以存在。人不是世界,世界也不是人,但是,世界因為人而存在,人也因為世界而存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