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用來形容廬山的詩句,想不到還可以拿來形容文章的結構。閱讀文章竟然像在爬山,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回想過去的經驗,是不是有些文章,我們看了就過去,沒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沒有往下看的動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文章缺乏立體結構。讀者進入了文章的世界中後,發現裡面竟然是一片荒蕪的曠野,一眼望過去,除了砂石還是砂石,這樣的內容只會帶給人乏味和想離開的心情。
那我們要怎麼讓文章裡有山谷和峭壁,同時讓讀者捨不得離開呢?
‧ 觀點定出制高點
首先要先決定觀點,觀點是文章裡最高的主峰,同時也是文章的靈魂。利用幾句話告訴讀者,這篇文章究竟要表達什麼?
先讓讀者站在山頂上往下看,把所有的風景都瀏覽過,並告訴他們,這裡特色是什麼?有哪些山頭?以及有哪些峽谷?
當讀者發現有通往其它山頭或峽谷的路時,他就會想去看一看,繼續往下走。
‧ 重點如同群峰圍繞
觀點是作者個人的看法,當讀者接收到之後,心中難免會有疑問?「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要相信你?」於是觀點確立後,需要重點來佐證,來加注力量。
重點就像主峰旁的群峰。站在山頂的讀者一開始先看到它們,但若要看清楚它們,必須順著路走到群峰們的所在地。
這個動作是為了再確認,讓讀者確認邏輯所列重點是否和觀點一致。在山頂上和讀者說要帶他們去看山,就不能帶他們走到海邊望海。
只要重點舉例得夠精準,在觀點的輔助上就會愈有力。
‧ 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情節感受
要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就是產生情緒。有一個有力量的觀點,再配上貼切的重點後,我們要用難忘的情節來吸引讀者,讓他閱讀完之後能回味再三。
各個群峰上的氛圍來自於不同的情節。當讀者來到不同的山峰,他看到的所有事物,歷經的一切事件,都會讓他留下不同的感覺。
這些氛圍是我們製造的,目的是讓讀者擁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山上濃霧密佈,伸手不見五指,讓人不寒而憟,心跳不自覺的加速;有的山頭才剛爬到,空氣中甜甜的花香味就衝入鼻子裡,接著五顏六色的花海就映入眼簾,幸福滋味油然而生。
而情節設計是有技巧的。描述要具體,善用動詞和數字;情節不能失真,不能讓讀者出戲;最後要引發讀者關心,有了關心就會有關係,這段情節就更能打動他的心。
當我們把「觀點」、「重點」和「情節」建立起來後,文章就有結構,整個內容充滿立體感。讀者就可以在文章裡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山,捨不得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