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專題|從「視窗」看電影:《人肉搜索》與《Profile》的機器視域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人肉搜索》劇照/索尼影業
如今是攝影機幾乎無處不在、人人皆能輕易地製造影像的時代。因為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電機演算的功能大幅提升、電子器件的尺寸越來越小。當攝影功能被整合到手機時,「留影」這個特殊的權力便從上層階級的手中滲漏而出,再加上網路與社群媒體的作用,圖像的傳播更為便利,人們可說是被大量且持續增量的影像所包圍。這一幅又幅的影像如同鏡子:極度貼近、相似於生活,但又維持著不可穿透的隔閡。
若以法國社會學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語境來說,這便是「逼真的假象」。他曾於 1979 年出版的《逼真的假象或施魅的擬真》中寫道:「重點不在於它們讓人相信一個並不存在的世界,而在於它們破壞了一個眼光的優越位置。眼睛不再是一個展開空間的發生器,而只是一個物體相聚的內部沒影點。」
在此,或許我們可以用「眼睛易位」的方式去看今年的兩部新作:《人肉搜索》、《Profile》。
《人肉搜索》拍攝現場工作照/索尼影業
《人肉搜索》與《Profile》頗有淵源。前者的導演是印度裔、1990 後的新生代影人,安尼什.查根蒂(Aneesh Chaganty),監製則正是《Profile》的導演,來自哈薩克的提默.貝克曼比托夫(Timur Nuruakhitovich Bekmambetov)。貝克曼比托夫在家鄉的代表作為《決戰夜》系列,2012 年還到好萊塢拍了《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他早年專走視覺特效出身,也許正是這樣的背景,本文這兩部作品皆關注著人與科技、網路之間的關係。
《人肉搜索》的故事是關於一位鰥夫在女兒失蹤後,透過搜查女兒的筆記型電腦、檢視她在網路媒體上的足跡,追尋孩子的下落。《Profile》則是英國女記者 Amy 為了調查歐洲女子加入 ISIS 組織、成為聖戰士新娘的事件,而上臉書創立假帳號,與聖戰士「談感情」。巧妙的是,兩部片雖然都以偏社會通俗劇的方式來處理題材──高潮迭起的劇情、外放的演員表演──但在電影語言上卻是「冷處理」:「單拍」電腦螢幕,將電腦轉化為舞台,使觀眾有坐在電腦桌前的錯覺,注意力隨著滑鼠的點擊、視窗的開闔而游移。
《人肉搜索》拍攝現場工作照/索尼影業
這樣「翻拍電腦螢幕」的作品其駭異之處,正是對電子產品和網路社群媒體的使用經驗的再現。它沒有以往劇情電影中的精緻感,反而是用熟悉的界面、慣常可製或可見的數位影像,去模仿現代人的眼睛。這份親切和粗糙混淆了真實生活和電影院的界線,以至於觀眾在看這樣的作品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到底是人看影像,還是影像看人?」的疑問。
影像有可能看人嗎?在《人肉搜索》中父親為得知女兒的人身情況而撥打視訊電話、臥房中的電腦因為未關機而持續開著視訊鏡頭,無時不刻地記錄著一切;《Profile》中敘利亞聖戰士為了確認自己未來的妻子所在的旅館房間內沒有男人,逼得 Amy 拿起電腦讓他環顧四周……。這些都在在顯示出,現今生活中攝影與電腦、手機結合後,已不單只是拍攝,監控的層面也更加廣泛。
《人肉搜索》劇照/索尼影業
我們在電影大銀幕上,看著像是電腦操作介面的畫面時,那並不單單只是日常生活的切片。電影為我們呈顯出一個特殊的情境:當網路與生活密不可分時,人的存在變得像是需以「直擊」與「連線」來確認。於是,《Profile》裡假冒聖戰士新娘的英國記者,須不停地與 ISIS 組織的殺人犯視訊、發送自己的生活照來增加「真實感」;《人肉搜索》中喪母的少女,透過直播網和 Instagram 使自己被看見。正因為這如同「見證」的觀影情境,當觀眾隨著劇中人物一步步檢視相片、影片,發現其中不經意洩漏的隱私或是蛛絲馬跡時,才更顯毛骨悚然。
電腦螢幕躍上大銀幕一事,不僅是對電影和電腦之間的差異提出問句,亦使得作品內部的時空結構更為複雜。電腦螢幕上一格格、或大或小的視訊視窗,為觀眾展示了多地點同時並置的平面空間,也創造了時間差。在此,時間具有物理和心理兩個面向。物理時間上,《Profile》中雙方連線時,敘利亞與倫敦兩地的時差,以及因為網路速度和訊號品質不佳造成直播畫面的停頓與延遲,是很好的例證。而從另一角度來剖析,《人肉搜索》的父親夜不能寐,用視訊與警探對談、想加入調查的焦灼,與對方冷漠、拖延的態度,則形成心理時間的強烈對比。
《Profile》劇照/金馬影展
與《人肉搜索》相比,《Profile》的時間有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元素:檔案。當英國記者 Amy 與聖戰士在臉書建立聯繫、進而用 skype 見面時,他為了蒐證,所以同步錄製電腦的螢幕活動,並使用日期分類的方式建檔。此舉使得這部電影產生奇妙的節點──其後續的情節推演,導演皆由「滑鼠游標點擊資料夾」展開。這造成了時間的多重錯亂:觀眾無法同電影最一開始那般,將所見到的故事認定為單一時間軸進行。Amy 與 ISIS 組織視訊的影片內容是「即時即刻」的,但關閉該視窗後,Amy 與同事、情人、朋友聯繫的畫面也是「即時即刻」的,那麼觀眾應該將此視為「真實」的時間嗎?抑或這些畫面也是電腦螢幕的同步紀錄?檔案使得電影時間陷入高度的不確定中。甚至連最為可靠的資料夾檔案日期,都有可能因為輸入錯誤,而無法置信。
現代人不只身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同時也是在一個多影像、多機器的情境中。影像與人們的生活已不再是兩條平行線,如今也開始彼此交互作用。最鮮明的例子是:中國政府架設了兩億個監視器,並配合使用 AI、人臉辨識所建立的「天網」監控系統。且自 2014 年起透過監視影像,從生活各個層面對每個公民評分,開始推行「社會信用體系」。或許這正是促使我們思考的好時機──在接觸各式媒體、影像時,自問人與影像之間的關係為何?藉由這面鏡子,人與影像各自的意義是什麼?還可以是什麼?

Profile|美國、英國、賽普勒斯、俄羅斯|2018|DCP|彩色|105 分2018.11.13〈二〉21:40 新光 2 廳
2018.11.22〈四〉16:00 新光 1 廳
◇ 本片為英語發音,無中文字幕

【釀電影】2018年 11月號(訂閱方案請看這裡
【釀影癡】專欄(訂戶限定)
無視玻璃天花板的導演 ── 凱薩琳.畢格羅 by Lizzy
【釀選書+|妖姬.特務.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
《白虹的影海人生》書摘 by 陳亭聿
關於人生的入戲:再演一次我自己 by 黃以曦
那個跪在教室後面默默畫著壁報的安靜女生 ── 談《白虹的影海人生》與作者陳亭聿 by 乃賴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開場,晃動的火光,晃動的鏡頭,已十分狂亂眩暈,強烈挑戰觀眾的前庭功能。而這部電影正是想要推到一種極限的狀態 ——失能的狀態,一是身體的,頭腦發熱、力不從心,二是關係的,無法溝通,無法獲得更多資訊,也無法清楚表達。在這個情況下,你卻必須向人舉起刀;你甚至,變成了一把刀。
當我們是在現存世界中找尋愛與存在的價值,會發現與另一個人面對面時,不存在宗教禱文中那種最好與最高等的愛,因為那是一種沒有身體參與的愛。但我們不應就此對人性採悲觀態度。人的有限性的確來自身體,透過其我們感受痛苦和精神的墮落,但也是透過這無法與靈魂分開看待的肉身,我們以行動、以撫觸去傳達愛。
這份漠然,或者是單純的寫實,畢竟人終得降落回常態,繼續前進,又或者是許多論者出發由時代和階級氛圍所提議的某種社會深處的斷層。然而,我感覺到更多的,是那樁懸案背後的秘密,以一種非常精巧、結實的方式將自己封印起來,藏進時間的縫。這令我感到悚然。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
凱薩琳.畢格羅近四十年的導演生涯,一直都無畏地堅持她的獨特視角,遊走於傳統類型電影及藝術電影之間,盡可能平衡需求,又不失去自我,不被自身性別與外在障礙所限制。她曾說過:「如果女人拍電影會遭遇某些困難,我選擇忽略,理由有兩個:我不能改變我的性別,我拒絕停止拍電影。」
自開場,晃動的火光,晃動的鏡頭,已十分狂亂眩暈,強烈挑戰觀眾的前庭功能。而這部電影正是想要推到一種極限的狀態 ——失能的狀態,一是身體的,頭腦發熱、力不從心,二是關係的,無法溝通,無法獲得更多資訊,也無法清楚表達。在這個情況下,你卻必須向人舉起刀;你甚至,變成了一把刀。
當我們是在現存世界中找尋愛與存在的價值,會發現與另一個人面對面時,不存在宗教禱文中那種最好與最高等的愛,因為那是一種沒有身體參與的愛。但我們不應就此對人性採悲觀態度。人的有限性的確來自身體,透過其我們感受痛苦和精神的墮落,但也是透過這無法與靈魂分開看待的肉身,我們以行動、以撫觸去傳達愛。
這份漠然,或者是單純的寫實,畢竟人終得降落回常態,繼續前進,又或者是許多論者出發由時代和階級氛圍所提議的某種社會深處的斷層。然而,我感覺到更多的,是那樁懸案背後的秘密,以一種非常精巧、結實的方式將自己封印起來,藏進時間的縫。這令我感到悚然。
住宿學校看似是提供求知學藝貴族氣派的環境,實則兼收了社會最上層與隨時可能陷落底層的兩種少女。跨階級的同性愛是重要的情感支持:某女學生失蹤,也意謂著這類聯結斷裂,讓原本較弱勢較無庇護的女學生,更加孤立落魄、缺乏奧援——死亡具有連鎖性——這個型態的連鎖性
上層階級英國女子的內衣引人遐思,而優雅總是藏在看不見的細節之中。——普瑞查夫人,《雪紡狂熱》(1902)
凱薩琳.畢格羅近四十年的導演生涯,一直都無畏地堅持她的獨特視角,遊走於傳統類型電影及藝術電影之間,盡可能平衡需求,又不失去自我,不被自身性別與外在障礙所限制。她曾說過:「如果女人拍電影會遭遇某些困難,我選擇忽略,理由有兩個:我不能改變我的性別,我拒絕停止拍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Thumbnail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從電視劇《真相捕捉》中,探討科技、道德、暴力、正義、真相、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劇情中涉及了政治和科技力量等議題。文章從個人層面,到社會全局,從倫理道德與社會發展來反思。
Thumbnail
最近上映的兩部電影「再見機器人 」和「火上鍋 」都是令人期待的作品,兩部分別以動畫和料理為主題,以深刻、多重情感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同時,影片中的對白被省略,觀眾需要透過角色和情節的互動來品味當中的價值,兩部片雖然感性,但卻同樣擁有很高的娛樂價值。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白色聖誕節》是《黑鏡》第二季的特別篇,該劇的黑科技是一種植入人體的「智能眼」。而智能眼其中一個功能是能「封鎖」現實中的任何人,一旦按下封鎖鍵,被封鎖者和你都會化為人型糊影,聲音也會被屏蔽為無法辨識的回音,彼此看得見但不得其貌,聽得見但不得其音,連含有你的所有影像對方也都看不見。更狠的是,被封鎖者也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Thumbnail
「實驗電影」到底有多可怕?名稱、分類作為一種指稱、系統化的標記,卻反倒模糊了事物的真面目;因為被某種刻板印象所惑,以致於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與實驗電影產生了距離,而缺乏去觀賞/參與/探究它們的意願。更別提這兩個頗具詩意的片名帶來雪上加霜的效果。
Thumbnail
本文從電視劇《真相捕捉》中,探討科技、道德、暴力、正義、真相、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劇情中涉及了政治和科技力量等議題。文章從個人層面,到社會全局,從倫理道德與社會發展來反思。
Thumbnail
最近上映的兩部電影「再見機器人 」和「火上鍋 」都是令人期待的作品,兩部分別以動畫和料理為主題,以深刻、多重情感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同時,影片中的對白被省略,觀眾需要透過角色和情節的互動來品味當中的價值,兩部片雖然感性,但卻同樣擁有很高的娛樂價值。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白色聖誕節》是《黑鏡》第二季的特別篇,該劇的黑科技是一種植入人體的「智能眼」。而智能眼其中一個功能是能「封鎖」現實中的任何人,一旦按下封鎖鍵,被封鎖者和你都會化為人型糊影,聲音也會被屏蔽為無法辨識的回音,彼此看得見但不得其貌,聽得見但不得其音,連含有你的所有影像對方也都看不見。更狠的是,被封鎖者也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