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譯事雜談第三回中
曾經稍微聊過兼職譯者可能面臨的時間控管問題
也彈到假如需要趕稿時,在平常下班後的時間也不得閒
更別提必須犧牲上班族都在休息的周末假日了
至於什麼時候需要趕稿?
在正常情況下,不外乎兩個問題:
(1)稿期太短
(2)書籍難度太高
先撇開書籍難度太高不談,今天來聊聊稿期吧!
出版社編輯發譯時,會同時附上書籍簡介跟預計稿期
書籍簡介可能只是簡單幾句話,也可能會附上審書單
另外附上亞馬遜的原文書籍介紹頁,提供譯者參考書籍內容
這裡先岔個題,審書單是什麼?
一般而言,出版社在初步選定要出版哪些翻譯書之後
會交由審書者閱讀(原文書籍),並要求審書者填寫審書單
內容大概離不開書籍主題、段落目錄與大綱、書籍特點、吸引讀者的地方
再交由出版社決定是否要出版此書
假如出版計畫定案,才會交由編輯發譯
此時可能就會將審書單交給譯者參考
但並非所有編輯都會提供審書單
回歸正題,稿期呢?
如果跟編輯沒有特殊的默契,或者是剛剛出道的新人
而且書籍類型是一般的實用書,也就是難度不會太高的書籍
大概就是兩個月左右,初次配合的出版社可能還會要求譯者分段交稿
目的是為了掌握新配合譯者的進度與能力,畢竟第一次都會怕怕的
就個人經驗而言,兩個月左右的稿期,書籍篇幅大概是兩百多頁左右
如果頁數更多或者難度較大,稿期當然會更長
但也是有出版社需要譯者「救火」的案例,這些狀況以後有機會再聊
所謂的稿期不是指「譯完」全書,而是指「交稿」的期限
意思就是說,這稿期包括譯者自己譯完後的校稿時間
不過假如你很有把握,當然可以選擇不要回頭校稿
但會不會被編輯挑到大問題,這個風險要自己承擔
短短兩個月,夠用嗎?
每本書的差異很大,有的篇幅緊湊,字體密密麻麻
有的卻是字體鬆散,留白與插圖一大堆
編輯在發譯時提供的稿期,就是讓譯者搭配書籍簡介評估用的
透過亞馬遜的書籍試閱功能,可以先了解每一頁的字數多不多
再根據自己的工作效率初步估算能否在稿期前完成
如果覺得稿期太短,我建議寧願大方地跟編輯討論加長稿期
也不要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咬著牙簽約
每個譯者的工作步調都不一樣
有的人全職翻譯,每天七、八千字在飛
有的人兼職翻譯,只能靠下班時間撐個三千字或者幾頁就休息
有的人分段校稿,每完成幾段或幾頁就回頭校閱
有的人整本校稿,等到全書譯完之後要從頭校閱一次
有的人連貫思考,譯完之後馬上校
有的人跳脫思維,譯完之後放一陣子再校
曾經在網路上看見某位譯者表示
習慣譯完全書之後,擱置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再進行校稿
如此一來比較容易發現問題所在,就如同在品嚐多道美食前先漱口
去除上一道料理的殘餘滋味,才能夠嚐出下一道料理的美味
抱歉,我必須打破閣下的美夢
這種事情只可能發生在大牌譯者,或是已經跟編輯達成合作默契的譯者身上
對新手譯者而言,一般實用書籍的稿期可能就短短兩個月
哪來的美國時間讓你譯完後閒置一個月再回頭校稿
所以新手譯者踏入接案生活前,還是先不要把一切想得太美好
拿個人經驗來說,由於跟固定的出版社已經合作將近十年
編輯也了解我目前的工作安排,所以在發譯時都會預留比較長的稿期
有時候甚至會給出自由決定稿期的禮遇
當然,出版社手上的版權還是有一定的簽約時限
縱使編輯禮遇譯者,也不能當成免死金牌一拖再拖
就如我在前幾回的文章提過,搞砸一次,就沒下次了
譯者還是首重自律,不能拿自己的事業開玩笑
假如跟編輯敲定稿期,務必準時交稿
不過我也遇過第一次合作就提供半年稿期的大出版社
此時只好抱著還好前世有燒香的心情,滿懷感恩地交稿
值得一提的是,編輯原本粗估這本科普書的譯文大概13萬字
交稿時卻高達23萬字,足足比預估值爆增了10萬字啊!
還好前世有燒香,稿期長達半年哪您說是不是!
當然,我還是滿懷感恩地期待編輯提供下一次合作機會…
總地來說,出版社對於稿期的評估標準與寬容度不一
假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遇到任何可能延後交稿的問題
務必第一時間與編輯連絡,並以客氣的姿態請編輯通融稿期
絕對不能一句話都不吭,稿期到了才開天窗
這不僅是對於工作的尊重,更是對於自身人格的重視
譯者與編輯是相輔相成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才能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