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閱讀心得|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上了大學之後,好像再也回不去高三睡得少、醒來的時間有一大半花在念書的刻苦生活步調,輕易落入頹廢的陷阱。以前信誓旦旦說不會翹課、不會成為頹廢大學生的自己被棄置於心靈的角落,淪為現在的自己輕蔑嘲弄的對象。對於這樣的改變,我極度沮喪,甚至到了厭棄自己的地步。
也不是未曾嘗試改變。然而,那些試圖讓自己重回「正軌」的、美好而詳盡的計畫卻一再失敗。原以為我是敗給了意志力,而這本書卻全盤顛覆我的認知,給了一個全新的觀點:我真正的敵手,是習慣。
本書以三個角度介紹習慣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分別是個人的習慣、成功組織的習慣、社會的習慣,但總的來說,便是以各式各樣實際發生過的例子說服讀者,習慣才是人類行為的主宰,想要改變生活,須從習慣開始。
書中闡述習慣的迴路為提示→慣性行為→獎酬。「提示」如同開關,告訴大腦此時可啟用自動化模式,進行「慣性行為」之後,「獎酬」會讓大腦了解這套迴路是否值得記憶。建立新習慣的方法,即是將提示與獎酬建立以渴望為基礎的連結,例如訂出可以在運動後可以喝一杯冰沙的獎酬,並想像喝下冰沙的清涼,或者腦內啡帶來的舒暢感,讓自己期待獎酬。
然而,無數研究證實,壞習慣其實極難連根拔除,因此較有效的方法是保留提示及獎酬,只改變其中的慣性行為。另外,在面臨危機時,人們更願意接納改變,正如古語所云:「危機就是轉機」在改變習慣的道路也適用。書中更進一步論述,若希望這個習慣長長久久,人必須有「相信習慣能改變」的力量,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藉由團體與社群的互助,即便是個小小的團體也好。
有些習慣幫助我們在面臨壓力時仍堅守價值觀或原則,稱作「核心習慣」。若能專心改變或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帶動廣泛的改變。核心習慣很難確定,但就個人而言,運動是大多數人的核心習慣,可以由小而大,將好習慣如漣漪般擴散至整個生活。
給我最大啟發的論述,是關於意志力的部分。與《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相同,本書同樣將意志力闡述為一種可鍛鍊的技能,類似肌肉,越鍛鍊越強壯,且在人們認為自己運用自制力是一種選擇,或是樂意做的事情之條件下,消耗意志力的行為不再如此累人。在意志力肌肉無力時,也就是那些最容易放棄的時刻(轉折點),事先預想情況、並設定暗示和可以遵循的固定流程,就能把自律變成一種習慣,深入腦中。
除了這些可以運用到個人身上的部分,書中也提到企業如何操縱習慣以及社會運動與習慣的關聯。
作者指出,蒙哥馬利公車拒乘事件之所以發酵,最終成為民權運動之濫觴,是由【親近友人間強連結 引起社會運動→繫起鄰居、親族關係的弱連結 擴大社會運動→運動領袖給予參與者新的身分認同 持久社會運動】三個步驟。這是個饒富趣味的論點,細細思索也不無其道理。尤其最近發生挺香港反送中的事件,身為青少年的我對於弱連結的部分親身感受:人們的確會受同儕壓力而決定參與社會運動,而這也的確是社會運動擴散時不可或缺的推手。
「習慣是可改變的」是作者整本書的重點,也讓我重拾找回理想自我的希望。儘管道長且阻,願意下功夫還是能夠藉由習慣的力量扭轉乾坤的吧!
小筆記【改變習慣的方法架構】
  1. 認出慣性行為
  2. 做實驗找出獎酬
  3. 篩選提示
  4. 訂定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