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台灣國高中的新式課綱,十分強調「素養」的培養。我決定透過這一篇簡單的短文,來說明我對素養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會先提及國家教育研究院對於素養的相關論文,接著會提及我對於素養的看法,以及我個人認為如何培養科學素養的方式。
(一)教育研究院文章中對於「素養」的定義:
在新課綱未實施之前,國家教育研究院實際在這幾年,就已經醞釀許久,自己就有對於「素養」有寫過多篇文章,我引用一文章中的一小段為例:
(二)「素養」究竟為何:
就連官方國家教育研究院對於素養的定義,也是由許多別人的論文研究彙整而成的,這是因為「素養」是日常的語言詞彙,不像是理工科中的某一專有名詞,具有絕對明確的定義,當變成政策內容後,就容易造成眾人各執一詞,在官方政策以下,各個學校老師、學生家長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我個人認為教育部的課綱和相關文章,雖然解釋眾多,但總結來看目前教育部推行的課綱與政策,主要目的都是希望學生把科目學習跟生活經驗結合。我自己認為,「素養」其實就是一種內化該科目知識的能力,字典裡也說素養是要透過平日鍛鍊培養的,換句話說,我們要鼓勵學生不是在考前一天、一週為了考試學習,而是要學習到該科目的思考模式,並能將該科思考模式,內化到自己的思考當中;也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聯想到該科目的知識內容,這就是素養培養的一大方向。
經過以上定義,我認為「素養」雖難以速成,但只要用對方法,並且下定決心,絕對不會培養不成,當用對方法後,學生對於該科的素養就會不斷加深,從而行成良性循環。接下來我將分家長學生與老師教學兩大方面,來探討素養如何培養,並主要以科學素養為主軸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