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著老闆的心,領著員工的薪水。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網路上討論今年最能代表HR的一句話,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操著老闆的心,領著員工的薪水。】當下我們辦公室的人都發出無奈的苦笑。不知道身為HR的您是否也有如此感受呢?
我想許多人跟過去的我一樣,認為人資工作者最大的職場終極目標便是成為一家公司的人資長(或人資最高主管),與公司高層一同在策略桌上規劃及討論公司未來的走向。但實際狀況來看,能夠達到這一步的還是少數的人力資源從業者,畢竟HR高階的位置數目就只有那麼多,且對於中南部的HR來說,那樣的機會更是來的少。 回想過往自己剛進入職場,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家企業的總經理,雖然現在想想有點狂妄,但在職場上不就應該要有目標的設定嗎!為什麼HR只能是夥伴而非策略的主責呢?從事人資工作也將近10年,我很喜歡HR的工作廣度跟挑戰,但我不限制自己只能在這個領域發展,我仍舊期許自己保持剛出社會的心態讓自己有更多可能。
同樣的,我也不斷鼓勵自己的夥伴要有這樣的眼光,如果要長期在中南部發展,就必須走出不一樣的路。很開心公司長官支持,單位夥伴也願意接納我的建議,目前單位裡的成員有的把外勞管理接了起來,有的把總務工作背負起來,更有的把客戶驗廠以及文管擔了起來。如此一來,大家的發展廣度就打開了。我也同步提供公司高層訊息是,只要公司同意夥伴願意,都可以將人資單位人員轉調到其他部門。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有操著老闆的心,但卻沒有擔起更大的責任,待遇終究還會是一般員工的待遇,那就真的白白操那份心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5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uce Y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聽到有個資料很有意思,史丹福研究中心指出你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洛克菲勒也說:“我付高薪給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遠超過日光之下任何其他能力。很顯然我們的專業能力可能沒有想像中來的那麼重要,或許這個說法對不少人會造成衝擊也衝擊大部分人的過往的教育歷程。    
    昨天參加虎科大某系所的IEET評鑑,會中跟評委討論到傳統製造業升級需要更多不同的人才加入公司,就AOI技術來說,在很多電子科技產業,這早已不是新的玩意兒,但對於傳產製造業來說,仍有許多可為之處。但高毛利的傳統產業偏偏很缺乏相對應的人才,致使產業的升級速度緩慢很多,實屬可惜。   評委提到,因為很多傳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我意識到我跟同事的交談中使用了很多的"你們"跟"我們",總認為這樣的溝通太二元對立,對於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我好像不那麼恰當。所以我刻意地去修正自己的用字遣詞,談論事情或溝通時盡量避免用"你們",更多地用"我們"來綁住彼此。         回到台灣工作後,第一次進
    幾周前,在一個向國外合作客戶報告HR概況的會議中,我介紹了我們目前數位行銷招募的布局以及操作,獲得國外客戶很大的認同,我們的執行副總也說,因為Bruce很年輕,他的觀念跟做法很多都打破傳統,幫公司帶來不同的文化。 可以得到這樣的肯定讓我十分高興,雖然在導入新作法的前期阻礙很多,反對的聲音也很多,但很
    昨天剛過完台灣的父親節,我想很多人都在調侃是付清節,不難看出身為父親所背負的重擔是不輕的(母親也是)。也看到不少文章在談"缺席的父親"、"爸爸去哪了",工商社會,工作、加班、應酬彷彿佔據了我們人生最精華的時段,有的人說是為了給家庭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質(其實只有物質上),有的人說等有錢了就可以多陪陪孩
    我是一位基督徒,自從我受洗信主後,無論我的收入高或低,持續不斷地堅持守奉獻,感謝上帝賜給了我夠用的恩典,衣食無缺。   自從有了家庭後,感謝老婆全力支持,願意捨棄職場的成就,在家裡面專心照顧孩子,所以我們用一份收入來支撐整個家庭的花銷,坦白說壓力還真的不小,我們會盡量免去多餘的花銷,讓每個月都能有些
            最近聽到有個資料很有意思,史丹福研究中心指出你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洛克菲勒也說:“我付高薪給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遠超過日光之下任何其他能力。很顯然我們的專業能力可能沒有想像中來的那麼重要,或許這個說法對不少人會造成衝擊也衝擊大部分人的過往的教育歷程。    
    昨天參加虎科大某系所的IEET評鑑,會中跟評委討論到傳統製造業升級需要更多不同的人才加入公司,就AOI技術來說,在很多電子科技產業,這早已不是新的玩意兒,但對於傳產製造業來說,仍有許多可為之處。但高毛利的傳統產業偏偏很缺乏相對應的人才,致使產業的升級速度緩慢很多,實屬可惜。   評委提到,因為很多傳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我意識到我跟同事的交談中使用了很多的"你們"跟"我們",總認為這樣的溝通太二元對立,對於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我好像不那麼恰當。所以我刻意地去修正自己的用字遣詞,談論事情或溝通時盡量避免用"你們",更多地用"我們"來綁住彼此。         回到台灣工作後,第一次進
    幾周前,在一個向國外合作客戶報告HR概況的會議中,我介紹了我們目前數位行銷招募的布局以及操作,獲得國外客戶很大的認同,我們的執行副總也說,因為Bruce很年輕,他的觀念跟做法很多都打破傳統,幫公司帶來不同的文化。 可以得到這樣的肯定讓我十分高興,雖然在導入新作法的前期阻礙很多,反對的聲音也很多,但很
    昨天剛過完台灣的父親節,我想很多人都在調侃是付清節,不難看出身為父親所背負的重擔是不輕的(母親也是)。也看到不少文章在談"缺席的父親"、"爸爸去哪了",工商社會,工作、加班、應酬彷彿佔據了我們人生最精華的時段,有的人說是為了給家庭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品質(其實只有物質上),有的人說等有錢了就可以多陪陪孩
    我是一位基督徒,自從我受洗信主後,無論我的收入高或低,持續不斷地堅持守奉獻,感謝上帝賜給了我夠用的恩典,衣食無缺。   自從有了家庭後,感謝老婆全力支持,願意捨棄職場的成就,在家裡面專心照顧孩子,所以我們用一份收入來支撐整個家庭的花銷,坦白說壓力還真的不小,我們會盡量免去多餘的花銷,讓每個月都能有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究竟要不要接受升遷當主管?表面上看,當了主管似乎意味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薪資待遇。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近日,一位資深HR專家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小美,一位30出頭的行銷專員,在公司工作已有5年。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主管也多次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Thumbnail
    主管的虛榮心阻礙了團隊的生產力 如果工作上的最大的能量要用來滿足領導階層的虛榮,那還有幾分可以用來專注在任務上呢? 引內文:她的回答讓我終生難忘:「我讓他覺得這些好的想法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滿足他的虛榮心。」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之前我在大陸工作時,手下大概有四、五百個員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帶領團隊達成公司要求的業績目標 身為帶大團隊的高階主管,我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死死盯著每一個人的工作細節(人太多其實也盯不過來😂),而是營造愉悅的工作氛圍,最大化地激發團隊的凝聚力跟驅動力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一位用盡全力,卻總是為了滿足身邊人期待生活的求職者,即將30歲,目標沒達成,期待也未滿足,人生的意義又該走向何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現代職場中,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究竟要不要接受升遷當主管?表面上看,當了主管似乎意味著更高的地位、更好的薪資待遇。但實際上,這個決定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近日,一位資深HR專家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小美,一位30出頭的行銷專員,在公司工作已有5年。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主管也多次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Thumbnail
    主管的虛榮心阻礙了團隊的生產力 如果工作上的最大的能量要用來滿足領導階層的虛榮,那還有幾分可以用來專注在任務上呢? 引內文:她的回答讓我終生難忘:「我讓他覺得這些好的想法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滿足他的虛榮心。」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之前我在大陸工作時,手下大概有四、五百個員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帶領團隊達成公司要求的業績目標 身為帶大團隊的高階主管,我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死死盯著每一個人的工作細節(人太多其實也盯不過來😂),而是營造愉悅的工作氛圍,最大化地激發團隊的凝聚力跟驅動力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一位用盡全力,卻總是為了滿足身邊人期待生活的求職者,即將30歲,目標沒達成,期待也未滿足,人生的意義又該走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