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閱讀技巧的教科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應該是出版史上第一本(1940年出版第一版)分享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教科書吧(?)
剛好在看這本書前我看了《越讀者》(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看我之前有關這本書的心得),相較於較輕鬆好讀的《越讀者》,這本書比較屬於硬文學,闡述的內容也較有學科性,但是非常實用。
我會想特別將這本書拉出來寫一篇心得,其實是想回饋在我的創作領域這一塊,也是底下的列點四中如何閱讀想像文學內,而其他列點是我覺得很受用的重點分享,希望也能讓各位在閱讀上一同有所收穫。

一、

對我來說,閱讀最重要的目標是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其實關於這個目的,各位看我的書單應該能感覺到,我近幾年在閱讀上幾乎都是《越讀者》內提到的主食閱讀(以解決問題為主的書籍類別),尤其最近開始拓及新的領域,閱讀上也會偏向那些類型的實用性。
我很希望能做到這本書內談到的,除了能從閱讀中獲得一些和我原本熟知的事物相類似的新資訊外,還能在這些已經知道的資訊中,給我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也就是說,我從中獲得的理解超越了我原先的理解。
為了達成我這個明確又功利的目的,我需要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的層次在書內分為四種:
1.基礎閱讀:能在閱讀上理解這本書的字句在說什麼,這屬於我們小學階段就應該完成的基礎。
2.檢視閱讀: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抓住這本書的重點。也可以稱之為系統化略讀。(秘方: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與理解)
3.分析閱讀:追求理解的閱讀方式。
4.主題閱讀: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
本書主要談及的內容與方法是在第三及第四點的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二、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1.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這四個問題構成分析閱讀最主要的宗旨。
再細究分析閱讀的三階段可以得到以下的標題:
1.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規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將主要部份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鋼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2.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3.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的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這本書內詳盡的教導了如何運用上述這些技巧完成分析閱讀這個重要的階段,並達成讓這本書的知識深刻成為自己知識的方法。
因篇幅關係,這邊就不再多做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去找這本書出來研讀幾次,嘗試看看回答這些問題。

三、

主題閱讀的矛盾處在於在閱讀開始之前,這個主題就已經被確認了,但是換個角度來說,這個主題也是跟著閱讀走的。
我在幾年前開始接觸投資理財這個範圍極廣的主題時,也是使用主題閱讀的方式,一口氣找了許多那幾年出版的書以及這個領域的經典大作來閱讀,但是越是閱讀就會發現主題越來越不明確,像是有書提倡存股好、但是也有書是提倡存基金、投資台股或是美股也各有表述,我到底閱讀的主題是什麼,其實已經不是這麼明確了。
而本書針對讀者已經檢視相當多書籍,至少對其中一些書在談些什麼有點概念,也有想研究的主題,接下來可以透過五個步驟來完成主題閱讀。
1.找到相關的章節: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不是你跟著作者走,而是要建立共識
3.釐清問題:建立起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們的問題說得較明白的問題,然後讓那些作者來回答
4.界定議題:因為個人對這個主題有不同的議題,所以要盡可能地確保議題是大家所能共同參與的。
5.分析討論:這點可以參考上述列表三的分析閱讀內容。

四、

本書也針對不同類別(實用性、想像文學、戲劇、詩、歷史、科學與數學、哲學、社會科學等)的著作該如何閱讀有解說。
在此列舉幾個平時我有在閱讀的類別來分享。
如何閱讀實用性的書: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這句話我初看到時特別震撼,因為實用性的書對我而言不就是應該要解決書內所關心的問題嗎?那怎麼又說不能解決呢?
一本理論性的作品可以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但是實際的問題卻只能靠行動來解決。
所以閱讀一本實用性的書並非只是閱讀完就可以解決,而是要真正學到,要能真正學到就是要將這本書的內容運用在自己貼身的生活之中。
在閱讀實用性的書時,要時時問自己,作者的目的是什麼?他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至於你認不認同,是否接受他的結論和他提議的方法。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不要抗拒想像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
我本身也有在創作小說,儘管這幾年已經很少看小說了,一方面如同我上述所談的,我閱讀變得功利、有目的,希望能成長,因此其實某方面也很抗拒閱讀小說,但是自己又在持續創作小說,這真的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而這本書內的這一段落讓我很有感受:
  我們討論過很多主動的閱讀方法。這適用於任何一本書。但在論說性作品與想像文學中,適用的方法卻不大相同。
閱讀論說性作品,讀者應該像個捕食的小鳥,經常保持警覺,隨時準備伸出利爪。在閱讀詩與小說時,相同的活動卻有不同的表現方法。
如果容許的話,我們可以說那是有點被動的活動,或者,更洽當的說法應該是,那是帶著活力的熱情。在閱讀一個故事時,我們一定要用那樣的方式來表現,讓故事在我們身上活動。我們要讓故事貫穿我們,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們一定得打開心靈,接納它。
  我們應該感激論說性的作品——哲學、科學、數學——這些學科塑造出我們活著的真實世界。但我們也不能活在一個完全是這些東西的世界裡,偶爾我們也要擺脫一下這些東西。我們並不是說想像文學永遠或基本上是逃避現實的。如果從一般的觀點來看,逃避的概念是很可鄙的。但事實上就算我們真的意逃避現實,應該也是逃避到一個更深沉的,或更偉大的真實李。這是我們內在的真實世界,我們獨特的世界觀。發現這個真相讓我們快樂,這個經驗會深深滿足部分我們平時未曾接觸的自我。總之,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則應該要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驗為目標。這些規則應該盡可能去除我們體驗這種深刻感受的阻礙。
加粗的那兩句話,對我而言是化解我內心矛盾的點吧。也是我在這本書中,讓我獲得最多的片段之一。
在想像文學中,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
如何閱讀戲劇:大多數的劇本是不值得閱讀的。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劇本並不完整。劇本原來就不適要來閱讀的——而是要演出的。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作品:主要的著眼點在一個特殊的事件或問題上,而非一個特殊的作者或一本書。譬如我們對強制執行法感興趣,我們會同時讀上好幾本相關的書。或許我們關心的是種族、教育、稅收與地方政府的問題,這也是同樣的狀況。基本上,在這些領域中,並沒有什麼權威的著作,因此我們必須讀很多本相關的書。而社會科學家本身也有一個現象,就是為了要能跟得上時代,他們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重新修訂他們的作品,新作品取代舊作品,過時的論述也不斷被淘汰了。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