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靈性焦慮而生的科技產品】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創意這個詞有很多解釋,其中一個定義就是:將A的功能結合B,結合起來成了第三種C,有了第三種用途,而且這第三種用途,必須是效益或實用性大於前面單獨的兩種,而我認為其中一個很聰明的結合案例就是智慧佛珠,標準的科技來自於人性。
當初我一聽到"智慧佛珠"這個穿戴式概念的產品出現時,心中除了暗想:「可惡!這個點子被想走了。」要知道這個產品的發想、出現在據說全球身心靈界公認的"磁場寶地"台灣,可說是一點都不為過且理由正當。
智慧佛珠從2018年問世以來,已經幫做手機不賺錢,10年來做到虧損累累的Acer,賣到中國市場還供不應求。
接下來呢?據說要征服西方,因應龐大天主教世界的需求開發出穿戴裝置「智慧玫瑰念珠」
對於宗教非虔誠的人恐怕難以理解教教徒間對於此產品的狂熱,
然而此產品熱銷現象的背後所對應到的行銷“痛點”,背後到底什麼呢?
心理學家約翰. 威爾伍德(John Welwood) 於西元1984年發明了一個很棒的字「 靈性逃避」(spiritual bypassing)。他把這個字定義為:「用靈性修行和信仰,來逃避自己的痛苦、未消融的傷痛和成長進化的需求。」
修行其實是一條對於自我持續認識的孤獨之路,但雖說是孤獨,有些人踏上修行道路上面對的卻不一定僅有自己,除了依靠傳遞知識的書籍以外,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加入心靈團體,藉由團體鞭策或他人鼓勵,但內力不定、無法藉由自己觀照自我的修行人,難免會在孤獨的修行道路上心生依賴,產生專屬團體的“團體焦慮”、或者該說是對靈性的“自我焦慮”。
此種心理現象也可見於某些過於"走火入魔"的環保達人,看到別人使用塑膠製品就瘋狂譴責,或是自己瘋狂蒐集標榜、強調環保的餐具或用具結果卻過度屯積。日常生活藉由依賴對外物的控制執著來堅穩自己所選擇的理念,實則是將心理的焦慮症狀投射於他人或是外物的使用情形。
將科技結合宗教用品的新產品誕生,對於未來將心靈寄託宗教的使用者而言,是方便的結合。結合宗教概念的穿戴式科技裝置,可連結手機 APP,幫助使用者計算念佛次數,也可設定念佛佛號與音樂,也同時支援計步、計算卡路里等健康功能,監測自己身體的同時,達到兼顧虔誠與健康的雙重功能,還具健康提醒、社群等多元功能,每次使用都能上達天庭傳達心意,下通人間交際禮儀。
科技的革新與創意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是消費者是否能夠覺察在購買、覺察與使用科技之間,
先知道自己在修行途中,內心真正需要的是那不可計量的虔誠,
而或只為了湊數字達標的外物依賴呢?
欲閱讀更多,請點擊上方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可是,可是我老公…」、「他都不做事啊…一直靠我養。」 我:「那妳為什麼要給他錢?」、「那為什麼要做?」 A:「因為他是我老公啊」、「因為…因為」、「我不能放他不管!」 我數不清這已經是第幾次她在對我倒垃圾了。如果這些垃圾倒一次就可以清乾淨,那我願意為朋友痛那麼一次而忍受,然而這些垃圾,說穿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A:「可是,可是我老公…」、「他都不做事啊…一直靠我養。」 我:「那妳為什麼要給他錢?」、「那為什麼要做?」 A:「因為他是我老公啊」、「因為…因為」、「我不能放他不管!」 我數不清這已經是第幾次她在對我倒垃圾了。如果這些垃圾倒一次就可以清乾淨,那我願意為朋友痛那麼一次而忍受,然而這些垃圾,說穿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夢見我們開發了一個設備 ,想安裝在法鼓山的道場。這設備功能是當它對你噴一下,你就會說實話,我們就可以知道你佛學的程度。再噴一下,就會出現一連串的課程跟學習步驟,告訴你可以如何來精進。 然後法師好像有活動要推動,我在幫忙。法師跟我講解活動主要的核心概念。我覺得很棒,原來法師辦活動,可是一點也不馬虎的
Thumbnail
內心世界 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的進步和資訊的爆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我們每天面對著工作、家庭、社交等種種壓力,有時候甚至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學會成為自己內心的主宰,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宗教,或許是尋求內心平靜與力量的最佳途徑。 信仰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夜星辰慢條斯理單手支起臉頰,另一隻手持湯匙,意味不明的說:「你知道念珠意味著什麼嗎?」     「啊?不…不清楚…」     她說:「是〝緣〞,緣分的緣。」     佛珠,又名念珠,以念為珠,因緣和合,所求皆是緣份一詞。     「萬事都有前因後果,你為某些東西駐足,自然會留下軌
Thumbnail
當現代生活的喧囂與壓力不斷攀升,尋找心靈的寧靜之所成為了許多人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頌缽與冥想逐漸成為人們追求內在平和的重要工具。這篇部落格將帶領您探索頌缽和冥想的奧秘,並解釋如何結合這兩種實踐來提升您的心靈健康。
Thumbnail
在臺灣,完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的人就算沒有定期上教堂或初一十五拜拜的習慣,偶爾遇到生命中的瓶頸,對於算命、求神問卜也不會太排斥。其實卜卦、擲茭杯就是一種跟靈界交流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讓「靈」和人類溝通。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些我看的通靈人FB粉專,以及相關的書籍。
從效率的觀點,花錢消災似乎是一種科學的方式,畢竟一個法會的辦理,還要去採買各種祭祀的供品,布置場地等等的成本耗費,完全不是個人在家居士搞得起來的~  
Thumbnail
曾看一位格友提到,接觸宗教是心靈脆弱才需要,也看到另一位格友認為,學習身心靈療癒是無法解決當下現實問題。 實際上我接觸佛法及身心靈後 最大受益在現實成面上,我的身體是健康的(健保卡長年點數空白),記得只有貪吃蛀牙,及愛美接睫毛長針眼問題,點數記了2筆😂 心與靈層面上,我比以往的自己更
Thumbnail
對信仰的沉迷,足以影響,甚至限制人的自主意識。原始人類因為對未知的恐懼,進而對能量產生崇拜,接著漸漸演變成信仰,最終條理成宗教。後來總會冒出有足夠聰明的人,能夠反過來利用宗教去控制人的自主意識,那怕是現今的高級知識分子沉迷於邪教的是仍時有所聞。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夢見我們開發了一個設備 ,想安裝在法鼓山的道場。這設備功能是當它對你噴一下,你就會說實話,我們就可以知道你佛學的程度。再噴一下,就會出現一連串的課程跟學習步驟,告訴你可以如何來精進。 然後法師好像有活動要推動,我在幫忙。法師跟我講解活動主要的核心概念。我覺得很棒,原來法師辦活動,可是一點也不馬虎的
Thumbnail
內心世界 在現代社會中,科技的進步和資訊的爆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我們每天面對著工作、家庭、社交等種種壓力,有時候甚至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學會成為自己內心的主宰,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宗教,或許是尋求內心平靜與力量的最佳途徑。 信仰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夜星辰慢條斯理單手支起臉頰,另一隻手持湯匙,意味不明的說:「你知道念珠意味著什麼嗎?」     「啊?不…不清楚…」     她說:「是〝緣〞,緣分的緣。」     佛珠,又名念珠,以念為珠,因緣和合,所求皆是緣份一詞。     「萬事都有前因後果,你為某些東西駐足,自然會留下軌
Thumbnail
當現代生活的喧囂與壓力不斷攀升,尋找心靈的寧靜之所成為了許多人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頌缽與冥想逐漸成為人們追求內在平和的重要工具。這篇部落格將帶領您探索頌缽和冥想的奧秘,並解釋如何結合這兩種實踐來提升您的心靈健康。
Thumbnail
在臺灣,完全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的人就算沒有定期上教堂或初一十五拜拜的習慣,偶爾遇到生命中的瓶頸,對於算命、求神問卜也不會太排斥。其實卜卦、擲茭杯就是一種跟靈界交流的方式,透過這種方式讓「靈」和人類溝通。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些我看的通靈人FB粉專,以及相關的書籍。
從效率的觀點,花錢消災似乎是一種科學的方式,畢竟一個法會的辦理,還要去採買各種祭祀的供品,布置場地等等的成本耗費,完全不是個人在家居士搞得起來的~  
Thumbnail
曾看一位格友提到,接觸宗教是心靈脆弱才需要,也看到另一位格友認為,學習身心靈療癒是無法解決當下現實問題。 實際上我接觸佛法及身心靈後 最大受益在現實成面上,我的身體是健康的(健保卡長年點數空白),記得只有貪吃蛀牙,及愛美接睫毛長針眼問題,點數記了2筆😂 心與靈層面上,我比以往的自己更
Thumbnail
對信仰的沉迷,足以影響,甚至限制人的自主意識。原始人類因為對未知的恐懼,進而對能量產生崇拜,接著漸漸演變成信仰,最終條理成宗教。後來總會冒出有足夠聰明的人,能夠反過來利用宗教去控制人的自主意識,那怕是現今的高級知識分子沉迷於邪教的是仍時有所聞。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