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鼓勵只培養正向思考?】 反思應該培養是沉著面對人生高低浪潮的心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raw-image


過往的我在日式服務業的經驗裡,無論是處理客訴或是顧客服務,都會自以為專業的把當下的情緒積壓下來,關在自己的身體裡當作沒看到,殊不知這就像便祕一樣發酵至今,影響也扭曲了我很多的處事態度。


直到今日的自己,隨著離職隔了一段時間的距離,察覺過往對服務業接受到的教育訓練,是前人錯誤的詮釋以及與之面對的心態不對等,參考了西方服務業的待客之道,才知道原來服務業跟談戀愛的道理其實是很像的:

情緒是一種”活”的感受,
當負面情緒來臨時,把它當成像大便一樣定期的排泄出去!!!
(雖然這樣講很粗俗,但是這樣才是健康的循環)


而不是一昧地以所謂的假正向心態來催眠自己。


對所謂的”正向思考”上癮,
很像對所謂的”財務自由”等名詞追隨風潮類似的心態


因為你越不承認的部分,(不承認自己有陷入低潮的可能、不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的可能),可能某種程度也是完美主義的自己在作祟。


這種不允許自己不完美的心態,可能都是日後導致自己走向更大的死胡同的背後主因。


例如遇上什麼事都先自以為樂觀的仿效正向心理學,雖然這很符合人性"趨吉避凶"的離苦趨樂的心態,但其實這只是逃避面對現實的一種心態,你我都知道一天中的生活不可能都只是快樂的時光,更何況是漫長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呢?

正向、負面,其實都是一種一段時間的狀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佳儀 Lin ChiaYi的沙龍
80會員
75內容數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2021/05/21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Thumbnail
2021/05/21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Thumbnail
2021/04/30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裡,我略微寫過關於依附關係的實際觀察,那時候的觀察對象是我在國外寄居家庭帶過的小朋友,那時的我對於依附關係也是懵懵懂懂,僅大概知道理論模型但沒有實際相處經驗。 想了解自己是什麼依附風格人,請點這
Thumbnail
2021/04/30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裡,我略微寫過關於依附關係的實際觀察,那時候的觀察對象是我在國外寄居家庭帶過的小朋友,那時的我對於依附關係也是懵懵懂懂,僅大概知道理論模型但沒有實際相處經驗。 想了解自己是什麼依附風格人,請點這
Thumbnail
2021/04/06
本文主要對象給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行為科學,了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以輕鬆的方式管理員工的初階管理者。 前言 我以前的一份工作是擔任初階管理者,那份管理工作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份實際接觸管理人員的工作,但坦白說,做起來非常的勞心勞力,回想起來是蠻痛苦,但成長頗多的一份回憶。
Thumbnail
2021/04/06
本文主要對象給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行為科學,了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以輕鬆的方式管理員工的初階管理者。 前言 我以前的一份工作是擔任初階管理者,那份管理工作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份實際接觸管理人員的工作,但坦白說,做起來非常的勞心勞力,回想起來是蠻痛苦,但成長頗多的一份回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有別於心靈雞湯,心理學家在接住別人情緒後 正向引導
Thumbnail
有別於心靈雞湯,心理學家在接住別人情緒後 正向引導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頁白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思維模式。」此文章初步探討負面思惟的影響及如何改善以減少過度消極或情緒化的情況。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頁白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思維模式。」此文章初步探討負面思惟的影響及如何改善以減少過度消極或情緒化的情況。
Thumbnail
你覺得正向思考是什麼呢? 有些看似正向的思考,其實是毒性(無效)的正向思考。 在生命經驗當中,有沒有人跟你說過這些話,你聽到的感受是甚麼?
Thumbnail
你覺得正向思考是什麼呢? 有些看似正向的思考,其實是毒性(無效)的正向思考。 在生命經驗當中,有沒有人跟你說過這些話,你聽到的感受是甚麼?
Thumbnail
我努力去面對我做不好的事情,心裡想:「這樣總是對的吧」
Thumbnail
我努力去面對我做不好的事情,心裡想:「這樣總是對的吧」
Thumbnail
前言   前陣子又迎來新一輪的"心理低潮",開啟了自我否定及頹喪的模式。這種輪迴模式持續多久了呢? 似乎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出了社會,直到現在快35歲了,模式仍然持續著。每次只要一但開啟這個模式,迎面而來的就是不可自控的焦慮、惶恐、絕望、失落、無望,連呼吸都覺得費力。 讓感覺變成指引。 結語
Thumbnail
前言   前陣子又迎來新一輪的"心理低潮",開啟了自我否定及頹喪的模式。這種輪迴模式持續多久了呢? 似乎從幼稚園、國小、國中...出了社會,直到現在快35歲了,模式仍然持續著。每次只要一但開啟這個模式,迎面而來的就是不可自控的焦慮、惶恐、絕望、失落、無望,連呼吸都覺得費力。 讓感覺變成指引。 結語
Thumbnail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一直是多數人在探討的議題之一,但負面情緒真有這麼可怕嗎?我可以大聲跟各位說「不」。其實負面情緒有時扮演著我們人生的導師,讓我們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一直是多數人在探討的議題之一,但負面情緒真有這麼可怕嗎?我可以大聲跟各位說「不」。其實負面情緒有時扮演著我們人生的導師,讓我們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面對負面情緒怎麼辦? 反覆的負面想法與情緒構成的循環,用錯誤的方式思考、產生負面情緒又再一次進入問題中掙扎,在心裡的情緒海中載浮載沉、無法掙脫。「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就是要交給你和自己對話的方法,讓你可以轉化心情、重新獲得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面對負面情緒怎麼辦? 反覆的負面想法與情緒構成的循環,用錯誤的方式思考、產生負面情緒又再一次進入問題中掙扎,在心裡的情緒海中載浮載沉、無法掙脫。「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就是要交給你和自己對話的方法,讓你可以轉化心情、重新獲得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看到一篇報導,擷取一本書裡的內容,談到關於內向外向⋯ 探討了內在自我,於是寫了一點感想和觀點,分享給大家! 今天一早,看到了一篇文章,擷取自一本書的內容~ 裡面一段講得很好~ 「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 小時候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對事物的定義二分法
Thumbnail
看到一篇報導,擷取一本書裡的內容,談到關於內向外向⋯ 探討了內在自我,於是寫了一點感想和觀點,分享給大家! 今天一早,看到了一篇文章,擷取自一本書的內容~ 裡面一段講得很好~ 「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 小時候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對事物的定義二分法
Thumbnail
好多人說,我遇到挑戰遇到挫折我一定要抱持正向能量才能夠解決問題。包含很多書上都這麼說,是不是我遇到任何的事情我就一定要抱持打不死的樂觀、不被影響的正面能量才行呢....
Thumbnail
好多人說,我遇到挑戰遇到挫折我一定要抱持正向能量才能夠解決問題。包含很多書上都這麼說,是不是我遇到任何的事情我就一定要抱持打不死的樂觀、不被影響的正面能量才行呢....
Thumbnail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Thumbnail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