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鼓勵只培養正向思考?】 反思應該培養是沉著面對人生高低浪潮的心態。

更新於 2018/12/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市面上的許多"正向心理學"導師,教導所謂的"如何培養正向心理學"。
甚至有許多人因此開課賺錢。彷彿學習到之後,人生可以從此快樂,永不陷入低潮。
在刻意以笑臉示意的背後,是否是不願承認低潮的自我呢?

過往的我在日式服務業的經驗裡,無論是處理客訴或是顧客服務,都會自以為專業的把當下的情緒積壓下來,關在自己的身體裡當作沒看到,殊不知這就像便祕一樣發酵至今,影響也扭曲了我很多的處事態度。

直到今日的自己,隨著離職隔了一段時間的距離,察覺過往對服務業接受到的教育訓練,是前人錯誤的詮釋以及與之面對的心態不對等,參考了西方服務業的待客之道,才知道原來服務業跟談戀愛的道理其實是很像的:

情緒是一種”活”的感受,
當負面情緒來臨時,把它當成像大便一樣定期的排泄出去!!!
(雖然這樣講很粗俗,但是這樣才是健康的循環)

而不是一昧地以所謂的假正向心態來催眠自己。

對所謂的”正向思考”上癮,
很像對所謂的”財務自由”等名詞追隨風潮類似的心態

因為你越不承認的部分,(不承認自己有陷入低潮的可能、不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的可能),可能某種程度也是完美主義的自己在作祟。

這種不允許自己不完美的心態,可能都是日後導致自己走向更大的死胡同的背後主因。

例如遇上什麼事都先自以為樂觀的仿效正向心理學,雖然這很符合人性"趨吉避凶"的離苦趨樂的心態,但其實這只是逃避面對現實的一種心態,你我都知道一天中的生活不可能都只是快樂的時光,更何況是漫長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呢?

正向、負面,其實都是一種一段時間的狀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自2016自國外返台之際,我當時面臨到一段感情的流逝與對方接下來分離的情緒焦慮,也因此我在此機緣之下接觸到了 艾倫‧狄波頓 不是學會解決問題,而是學到如何定義問題。其解決問題的角度自然會因此改變,因應而生。
以前加入不塑環保社團之後,常常看到許多不塑友在哀嘆: 為何自己堅持環保餐具的習慣,但身邊的人卻無動於衷。 ↓ 不環保是罪惡! 罪惡之人何其多~ 其實我覺得這是習慣與個人價值觀的不同。 改變人的習慣
2017年得到最大收穫 那就是我透過”情傷”順便鍛鍊了”情商”, 透過歷經這個經驗的產生,我開始了一連串自我心理剖析的治療過程。 當學會分辨情緒的產生感之後,我開始覺悟到自己的內在恐懼很大部分起因於原
曾經的自己,對於來自台灣的男性特別感冒。 (我心裡雖然知道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以偏概全、太過武斷等等,但仍然無法掩蓋這種感覺的存在) 一想到要跟他們踏上談戀愛的這條路,心裡就莫名的產生負
  今天讀到洪仲清心理師在臉書上的文章:  說實話,這些恐懼性地話語常見於我的日常觀察裡。 那些「你完蛋了」、「你死定了」,是不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焦慮與恐懼?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自2016自國外返台之際,我當時面臨到一段感情的流逝與對方接下來分離的情緒焦慮,也因此我在此機緣之下接觸到了 艾倫‧狄波頓 不是學會解決問題,而是學到如何定義問題。其解決問題的角度自然會因此改變,因應而生。
以前加入不塑環保社團之後,常常看到許多不塑友在哀嘆: 為何自己堅持環保餐具的習慣,但身邊的人卻無動於衷。 ↓ 不環保是罪惡! 罪惡之人何其多~ 其實我覺得這是習慣與個人價值觀的不同。 改變人的習慣
2017年得到最大收穫 那就是我透過”情傷”順便鍛鍊了”情商”, 透過歷經這個經驗的產生,我開始了一連串自我心理剖析的治療過程。 當學會分辨情緒的產生感之後,我開始覺悟到自己的內在恐懼很大部分起因於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嗯,我其實沒有愛唸書... 求學時期學的東西說真的大部分我其實是很困惑,為什麼要把時間花在這些事情上面?為什麼需要知道而且記住這麼多事情?不用再坐在教室裡面聽老師說話真的是太棒了,而且這次是上自己想學的課,可以吧! 學語言應該算是我少數拿手的事情,我覺得溝通最重要的是發音標準,至少別人聽得懂我想幹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Thumbnail
我知道這個標題一定會讓很多人不爽,特別是這裡關注我的絕大多數都是Liberal feminism所以一定會很激烈否定我的想法,或者直接扣我“恐性”的大帽子還是怎樣。也因此關於這個主題我一直在研究到底要怎麼看起來不落入“看起來好像父權”的窠臼並精準的表達
Thumbnail
我寫了一百多項,呼!放心了,我不是什麼都不想做,還是有喜歡做的,只是和人家不一樣,自己心裏開心就好。而且寫的是我喜歡做,愉快的事情,心情也跟著愉快起來,後來用一本簿子寫幾類事情,記錄自己的情況,目前寫的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知道這個標題一定會讓很多人不爽,特別是這裡關注我的絕大多數都是Liberal feminism所以一定會很激烈否定我的想法,或者直接扣我“恐性”的大帽子還是怎樣。也因此關於這個主題我一直在研究到底要怎麼看起來不落入“看起來好像父權”的窠臼並精準的表達我的想法,因為其實很多人不接受我們
Thumbnail
        相信5、6年級生對於這句話有一種熟悉感,因為在那正處叛逆的年齡時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民國79年的飲料廣告。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要做到真的太難了,因為大多數的人都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你去感受一下,如果在路上忽然覺得有人在看你時;你的第一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嗯,我其實沒有愛唸書... 求學時期學的東西說真的大部分我其實是很困惑,為什麼要把時間花在這些事情上面?為什麼需要知道而且記住這麼多事情?不用再坐在教室裡面聽老師說話真的是太棒了,而且這次是上自己想學的課,可以吧! 學語言應該算是我少數拿手的事情,我覺得溝通最重要的是發音標準,至少別人聽得懂我想幹
Thumbnail
孩子常常做出一些讓你感到崩潰,你以為那些是不當行為或是訊息密碼? 重點是你必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想要透過行為實現的目的。 重點(一)先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  舉例: 我的小孩精力旺盛,假日中午常常不睡午覺?搞的我精疲力盡,有一天我不小心睡著了,醒了卻發現他手、腳都被奇異筆塗上長長的線
Thumbnail
我知道這個標題一定會讓很多人不爽,特別是這裡關注我的絕大多數都是Liberal feminism所以一定會很激烈否定我的想法,或者直接扣我“恐性”的大帽子還是怎樣。也因此關於這個主題我一直在研究到底要怎麼看起來不落入“看起來好像父權”的窠臼並精準的表達
Thumbnail
我寫了一百多項,呼!放心了,我不是什麼都不想做,還是有喜歡做的,只是和人家不一樣,自己心裏開心就好。而且寫的是我喜歡做,愉快的事情,心情也跟著愉快起來,後來用一本簿子寫幾類事情,記錄自己的情況,目前寫的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知道這個標題一定會讓很多人不爽,特別是這裡關注我的絕大多數都是Liberal feminism所以一定會很激烈否定我的想法,或者直接扣我“恐性”的大帽子還是怎樣。也因此關於這個主題我一直在研究到底要怎麼看起來不落入“看起來好像父權”的窠臼並精準的表達我的想法,因為其實很多人不接受我們
Thumbnail
        相信5、6年級生對於這句話有一種熟悉感,因為在那正處叛逆的年齡時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民國79年的飲料廣告。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要做到真的太難了,因為大多數的人都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你去感受一下,如果在路上忽然覺得有人在看你時;你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