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思辨是我們的義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開宗明義這段話讓我深思,首先想到的就是國文課綱去中國化的爭議,傲慢自大的中國政權讓人反感,但悠遠的中華文化不是他們的財產,也不等同那些政客,因為要畫清界線而全盤否認中華文化,令人惋惜。
瑞典高中的國文課分成三個主題:非文學類、文學類、學術類。
高一學習非文學類,著重在媒體識讀與報章投稿,全國聯合期末考分成演說、閱讀、寫作三個部分,歷時兩天約六小時,三小時閱讀兩篇文章寫兩篇作文。考試引導教學,國文科與社會科會緊密配合,讓學生理解事件從發生到挑選,再到新聞的一連串過程,包含時間點原則、第一手原則、可信度原則、傾向原則。
先讓學生閱讀涉及各種領域的新聞、評論和科普文章,然後以摘要文和辯論文兩大體裁來寫作練習。摘要文可以考驗學生閱讀理解、統整、簡化和正確引用原文的能力,辯論文則考驗學生的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辯論文的結構是起頭必須清楚點名立場,接著各段都要提出一個論點支持立場,各段開頭的第一句必須總括整個段落,最後一段要再次總結全文,只要缺了一點,都會被扣分。
高二學習文學類,「閱讀是很個人的經驗,學生從閱讀的階段就開要始思考怎麼和別人傳達他的閱讀經驗。語文是人類傳達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因此語文課也肩負了訓練學生表達和發聲,還有同理、尊重他人想法與情感的公民能力。」
閱讀之後還有寫作,文學創作與分析批評都有很強的主觀性,也沒有標準答案,和非文學類的摘要文與辯論文相比,有極大的自由,學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高三學習以學術文體的閱讀與寫作為主,只有要升大學的高中生需要修習,課程內容有修辭學、語言學與文本分析,作業則有三篇小論文與一篇分析報導文。

歷史科 - 一段人、時間和勞動的簡史

瑞典歷史課會講述 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世界大戰->冷戰 這段時間全球勞工的歷史,瑞典國內勞工運動是放在瑞典的民主化過程章節中教授。勞權和民主化的關係是什麼呢?不同人或不同群體的自由是會產生衝突的,以透明的程序和法治來互相制約、妥協,找到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是永不停止的民主化路程。
這樣的做法對我而言很特別,從沒想到勞權跟民主有這樣的關聯,更不知道可以放在歷史課來講述,有句話更是打破我的腦袋「轉型正義並不是針對族群,而是針對公權力」,我們向來看到的轉型正義是族群間的爭議,即便談到公權力,最後還是被轉化成族群。
瑞典教歷史的方式跟我們很不一樣,第一章在談歷史的本質,第二章談史料的批判,歷史是各代史家根據自己的觀點與需求,來為過去賦予意義,相較於自然科學知識,歷史可說是相對人造且充滿意圖的知識。
我總是稱呼中共為「共匪」,毛澤東鄧小平等人在我心裡就是共匪頭子,蔣中正是全民的救星...,這樣的心態無疑是被歷史教出來的,一直到我看了DISCOVER ASIA與各方說法之後,才發覺自己的認知跟現實有很大的差距的,歷史可以凝聚人心,也能製造仇恨,因此,檢視史料的正確性相對是重要的。
書中舉吉普賽人與納粹德國的歷史來說明種族偏見與民主的缺陷與弱點,閱讀者引申到各個領域判斷思考。

數學科-提高數據的敏感度,增強對政治宣傳的抵抗力

盧梭在《愛彌兒》書中提到「人之所以會迷路,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自以為知。」太多時候我們做出錯誤判斷,是因為懶得思考求證,因為憑感覺輕鬆多了。
數據的搜集、整理、解讀,是數學科裡的重點,光只有數據是無法判讀意義,唯有語文、歷史、數據合併學習,才能全面解讀情況。
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我給它五顆星的評價。
avatar-img
62會員
349內容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箏。女子生活學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非常適合想精進文學寫作能力的人,以及對寫作困擾的學生,同時,也解決了我的疑惑。 開宗明義即説了坊間補習班指導考試作文高分的主要秘訣~
好想找同伴一起讀《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這是一本需要邊讀邊實踐的書,有七位同伴舉手表示願意共同研讀,實際上線五位,連我組成六人共讀小組。 為了怕有負擔,更為了能夠親身實踐,215頁的書分三次六週讀完,今晚第一次,時間一小時,從剛開始彼此不熟悉,到結束時的半熟,個人覺得是個美好的夜晚。
知道倉央嘉措是因為《步步驚心》,覺得詩詞優美,深情至極。 借這本書是因為剛好看到,剛好想一覽一代詩僧的故事。 讀了它反而對西藏活佛轉世的故事有興趣,想當歷史繼續研讀下去。 無論如何,這本書顛覆了我原本的想像。
這不是我會主動想要看的書,剛好時間有限,剛好它出現在我眼前,又剛好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限定閱讀範圍,所以我打開了這本書。 作者是公司業務高階主管,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媽媽,這麼剛好女兒原廠配備就聰穎有主見並帶點過動,這背景在現代社會並不獨特,獨特的是作者看待事物的思維與行動。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
這是一本很溫柔的書,放在架上,有需要時我會翻一翻,似春風的文字,輕輕撫平我焦躁的心。 這本書收藏25篇關於孩子的故事,不要以為只是談親子,形體長大但心中仍有的小精靈,在閱讀間不經意地跳了出來,文字中的理解或包容,讓小精靈掛著淺淺的微笑。
這本書非常適合想精進文學寫作能力的人,以及對寫作困擾的學生,同時,也解決了我的疑惑。 開宗明義即説了坊間補習班指導考試作文高分的主要秘訣~
好想找同伴一起讀《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這是一本需要邊讀邊實踐的書,有七位同伴舉手表示願意共同研讀,實際上線五位,連我組成六人共讀小組。 為了怕有負擔,更為了能夠親身實踐,215頁的書分三次六週讀完,今晚第一次,時間一小時,從剛開始彼此不熟悉,到結束時的半熟,個人覺得是個美好的夜晚。
知道倉央嘉措是因為《步步驚心》,覺得詩詞優美,深情至極。 借這本書是因為剛好看到,剛好想一覽一代詩僧的故事。 讀了它反而對西藏活佛轉世的故事有興趣,想當歷史繼續研讀下去。 無論如何,這本書顛覆了我原本的想像。
這不是我會主動想要看的書,剛好時間有限,剛好它出現在我眼前,又剛好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限定閱讀範圍,所以我打開了這本書。 作者是公司業務高階主管,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媽媽,這麼剛好女兒原廠配備就聰穎有主見並帶點過動,這背景在現代社會並不獨特,獨特的是作者看待事物的思維與行動。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
這是一本很溫柔的書,放在架上,有需要時我會翻一翻,似春風的文字,輕輕撫平我焦躁的心。 這本書收藏25篇關於孩子的故事,不要以為只是談親子,形體長大但心中仍有的小精靈,在閱讀間不經意地跳了出來,文字中的理解或包容,讓小精靈掛著淺淺的微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寫給學生如何完成「學習歷程」的建議,初步建議或許未來有空會再修改,又或許有好的作品可以出現? 學歷歷程重點在於「學生」面對「問題」的「學習過程」與「反思」,如何完整地將一個「問題」(或主題、議題)呈現才是學習歷程的重點。 所以:重點不是「頁數」多寡、而是「內容」有沒有足夠的品質。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這一學期語文課我們主要上的是「世界文學經典選讀」,在課堂上我們探討了許多文學作品,像是我們討論了中世紀文學、騎士文學、《神曲》、文藝復興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等,從中我認識到了不同時代的文學,這讓我發現文學的歷史其實跟藝術非常相似,藝術也會有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浪漫主義等等。 除了認識不同時代的文學之外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