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魯蛇怎麼有特權?因為特權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什麼特權?不要給我們亂扣帽子!

   「這是身為異性戀的特權」、「這是身為男性的特權」,類似的話語在許多性別議題的討論中出現,被指認的一方往往會極力否認。防衛是自然反應,但常常防衛的方式是這樣的:「我又沒有特別做些什麼,哪有特權?你們根本就是仇視我們!」這樣的防衛反映出大多數人並不了解對方說的「特權」是什麼意思。畢竟,社會學中特權的意涵和日常用語並不相同。這也使得相關的討論往往是雞同鴨講,雙方都身心俱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想像的特權應該是:能讓所到之處的紅燈變綠燈,或是到排隊名店時老闆直接招呼你點餐,不用理會長長人龍。當我們說一個人耍特權時,應該是很明顯做出他人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他不使用這些權力,就不會說他在耍特權。
  但是真的要明確做出什麼,才表示他有特權嗎?有時特權是很隱微的。舉個多年前很有名的例子:「兩個便當事件」。這裡沒有要討論馬英九前總統政績如何,但2012年他在屏科大與學生的對話很適合解釋隱微的特權。
  學生:原本便當都滿出來,可是現在菜就少少的。
  前總統:吃不飽?(對)那你需要再多吃一個便當,呵呵,還是就忍著餓了?
  儘管總統府後來澄清並不是說「何不吃兩個便當」,但網路上依舊罵聲連連。為什麼呢?因為學生真正想要討論的是物價上漲,甚至可能還伴隨低薪的問題。然而前總統貌似不能理解學生遇到的困境,想引導他吃兩個便當,輕描淡寫地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這可能是一種逃避,但相信多數人聽到的當下內心是很不悅的。因為那意味著前總統生活富裕,不必煩惱物價問題。一個便當吃不飽,那就吃兩個,對前總統而言是理所當然的解決方式。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並不是,因為那意味著每頓飯都要花雙倍價格才能溫飽。
  就社會學的視角來看,馬前總統就是在經濟上擁有特權。他不一定要運用權力去賺更多的錢,他的經濟地位使其不用煩惱物價,本身就是一種特權的展現。而這種隱微的特權不易覺察,因為他已經習慣了,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殊不知社會上的其他群體未必擁有相同的權利。
  所以討論社會議題時若有人提到特權,通常不是指涉呼風喚雨的那種「權力」,而是上述較為隱微的,某個社會群體才享有的「權利」。

我又不是總統什麼的,也有特權?

  剛剛舉了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所以大家恐怕會想,我不過就是吃滷肉飯配礦泉水的庶民,哪會像總統一樣有特權?但是特權並不一定是指經濟上的,也可能是文化上的。而文化上的特權,又比經濟層面更難覺察。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前陣子的艾莉莎莎事件。網紅艾莉莎莎在文案中徵求原住民一起約會,並開出條件:很有原住民味道的,就是不要已經漢化的。該文一出有些人認為用字遣詞不妥,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樣的措辭很普通。對後者來說,那些譴責或是長篇大論的討論(像是我這篇文章)根本是反應過度。
  為什麼有一部分人會如此「反應過度」呢?這裡不談原住民族的歷史,但我想把問題拋回去:曾經有台灣人問過漢人,是漢人怎麼不會包粽子嗎?頭髮染成金色,你不太像漢人耶!阿你長得不像漢人,還不會包粽子,憑什麼加分或是有外加名額呀?
聽起來很荒謬嗎?但這些可能就是原住民族的日常。不會有人質疑漢人不夠漢人,甚至不必特地思考身為漢人的認同,以及在這個國家的定位。這些權利看似稀鬆平常,但是對於原住民族來說卻必須努力爭取。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出國時外國人質疑你的台灣認同,要你證明台灣不是中共的,大概就能理解原住民族的感受了。在艾莉莎莎事件的例子中,漢人擁有文化上的特權。漢人身處主流文化免於遭受質疑,並視之為理所當然,無法理解原住民族為何如此在意。

特權這個詞是用來指責我們的嗎?

  我們越來越清楚特權是什麼了,但聽起來好像在說我是壞人,欺壓其他人?剛開始思考特權多少會有這樣的感受,但特權的概念並非要指責某個人,而是在討論不同群體間的不對等,並讓擁有特權者意識到不平等。
若用SWOT分析來理解,特權就像是你在環境中擁有的機會。推行某項計畫或是推廣產品時通常會進行SWOT分析,也就是盤點組織內外的正負向因子。組織內部的因素是可控制的,正向因素稱為優勢(Strength),如:擁有專業人才;內部的負向因素為劣勢(Weakness),如:資金較缺乏。組織外部的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正向因素稱為機會(Opportunity),如:政策支持;負向因素則為威脅(Threat),如:民眾尚未有使用該類產品的習慣。
  所以特權指的是在特定環境中,你所屬的群體比其他群體有更多機會。而這個機會屬於外部因素,是你無法控制的。那是社會文化帶給你的機會,並不代表你特別眷戀權力或是特別邪惡。擁有特權也不保證你會成為世俗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你可能覺得自己過得很魯,但那可能是因為你有其他劣勢與威脅拖累你,不代表你沒有享有特權帶來的機會。特權這個名詞的誕生,就是要我們看見這個習以為常的機會,並進一步理解他人遭遇的威脅。

我想發大財,意識到特權干我什麼事?

  或許你心裡想,但我的夢想是發大財,應該不用意識到特權吧?確實,社會學概念和發大財好像沒什麼關係。但如果我說,可能有關呢?
  請再回想一下馬前總統那句「那你需要再多吃一個便當」,在腦海中重複播放。很不爽嗎? 當我們沒有意識到特權的時候,其實也很容易講出這種話,無意間刺到別人。如果我們能意識到特權的話,就可以跟不同群體建立更和諧的關係,他也才更有可能讓你了解不同群體的生命處境。
  假設艾莉莎莎能意識到自己的特權,寫出較適合的文案,或許現在已經成功和原住民族合作,而不是被許多人責備。意識到特權不代表從此你要成為不慕名利,為社會奮鬥的偉人,你依然可以追求財富。但現今的商業講求回應消費者的需求,當我們意識到特權,比其他人更理解多元群體的困境與需求,其實就是一種優勢(Strength)。並不是只有專職社會改革的人才需要看見特權,就算你想發大財,意識到特權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願意再多做一些,可能會再獲得其他的回報。像是協助其他擁有特權者看見特權,理解他人的困境。說起來有點哀傷,當擁有特權的人指出特權時,不僅受到的攻擊較小,甚至會獲得更多掌聲。像是黃益中站在異性戀的立場倡議婚姻平權,他所獲得的社會聲望,比其他具備同志身分的倡議者還要高。
  有機會發大財並且建立好形象,還覺得特權很可怕,跟你無關嗎?

所以我們可以做什麼?

  好吧,看起來特權這個概念沒那麼可怕,也對我有些幫助。但實際上可以做什麼?
  我們並不一定要時時反思自己有什麼特權,但是當下次有爭議發生,而我們認為某些人「反應過度」時,請先忍住反擊的衝動。我們可以停下來思考的是: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他們遭遇了什麼威脅,而且是我倖免的嗎?又為什麼我不會有這樣的反應?因為我享有什麼特權或是機會,是他人沒有的嗎?
如果真的想不透,我們可以將原本反擊的話語,改成好奇與請教的語氣。以艾莉莎莎的事件為例,我們可以承認對原住民族的文化與歷史了解不多,想請問會感到不舒服的原因是什麼呢?當我們站在好奇以及尋求幫助的立場發起對話,往往會有更具建設性的交流。
  比起用「我也有很多同志/原住民朋友,他們都很幽默,不會在意呀!」當作起手式,這樣的交流能幫助你走入不同群體的內心,對他們有更深度的瞭解。如果哪天有合作的機會,這就是我們脫穎而出的優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兩方都是受傷的人,但展現出來的往往是攻擊與防衛,試著用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去控制對方。我覺得比起互相指責,更好的思考方向會是:如果女性主義團體真的曾經關注甚至爭取男性權益,為什麼能見度低?是什麼社會文化的脈絡讓這個議題不容易被看見?
收到信件時,比起欣然答應,更令我驚訝的是那些,拒絕但是提供其他學習資源的信件。原來被拒絕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失敗,那可能是指向另外一條道路。
  但停下來想想,這半年即使沒有留下什麼,損失也還在可接受範圍。況且,不可能沒有留下些什麼的。不如將這半年當作一場人生的實驗,看看自己將如何與不確定共處,迸發什麼新的可能。   接下來我將不定期紀錄這半年與不確定共處的生活,和大家分享在這難得的半年我體驗並領會了什麼。
從高二到現在,除了前輩的肯定,寫作的樂趣也是支撐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儘管有時會卡關,但每一次修稿都讓作品內容更直指內心,讓文字表現更精準深刻。我喜愛修稿時那些近乎心流的時刻,也驚艷於文字的多變與美麗。
其實兩方都是受傷的人,但展現出來的往往是攻擊與防衛,試著用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去控制對方。我覺得比起互相指責,更好的思考方向會是:如果女性主義團體真的曾經關注甚至爭取男性權益,為什麼能見度低?是什麼社會文化的脈絡讓這個議題不容易被看見?
收到信件時,比起欣然答應,更令我驚訝的是那些,拒絕但是提供其他學習資源的信件。原來被拒絕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失敗,那可能是指向另外一條道路。
  但停下來想想,這半年即使沒有留下什麼,損失也還在可接受範圍。況且,不可能沒有留下些什麼的。不如將這半年當作一場人生的實驗,看看自己將如何與不確定共處,迸發什麼新的可能。   接下來我將不定期紀錄這半年與不確定共處的生活,和大家分享在這難得的半年我體驗並領會了什麼。
從高二到現在,除了前輩的肯定,寫作的樂趣也是支撐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儘管有時會卡關,但每一次修稿都讓作品內容更直指內心,讓文字表現更精準深刻。我喜愛修稿時那些近乎心流的時刻,也驚艷於文字的多變與美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Thumbnail
到底有哪個國家的官員一直強調自己想被併吞? 台灣的官員不承認自己的國家,為什麼還可以領台灣人民的納稅錢?
Thumbnail
立委不是王,不能被挑戰,連這點雅量都沒有?不能反質詢 立委:你吃飯了嗎? 官員:我吃飽了?你呢? 這就是反質詢,抱歉,這就是反質詢的字面意思。要官員乖乖聽話。 除為避免國防、外交明顯立即之危害或依法應秘密之事項者外 被修沒了 去除這些字眼,國家就無秘密,一個立委就可以知道所有的機密。
“民主是接受挑戰而得到自由,共產是逼著你相信自己是自由。” 無奈之舉🙏,我只能夠在這裡訴說我身邊,因為中共的事,而需要低調行事。以我的生活做一個例子,你可以想像你在台灣,而你加入了國民黨,而你是其中的黨員,可是又要靠黨吃飯。可是後期你發現你要開始反共,卻被身邊的人拖累了。甚至單單人的眼神,就可以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火報名家 / 冷楓 人權,是作為人類與生俱來因該享有的權利,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事實上,世界上很多的衝突,都是圍繞著人權所爆發的,像是種族平等,性別平等,死刑,宗教,LGBTQ,種種都是以一方群體的權利遭受侵害所發展開來的,那麼,人權牽扯到這麼多議題,人權究竟是甚麼?以及如何實施真正的人權? 至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Thumbnail
到底有哪個國家的官員一直強調自己想被併吞? 台灣的官員不承認自己的國家,為什麼還可以領台灣人民的納稅錢?
Thumbnail
立委不是王,不能被挑戰,連這點雅量都沒有?不能反質詢 立委:你吃飯了嗎? 官員:我吃飽了?你呢? 這就是反質詢,抱歉,這就是反質詢的字面意思。要官員乖乖聽話。 除為避免國防、外交明顯立即之危害或依法應秘密之事項者外 被修沒了 去除這些字眼,國家就無秘密,一個立委就可以知道所有的機密。
“民主是接受挑戰而得到自由,共產是逼著你相信自己是自由。” 無奈之舉🙏,我只能夠在這裡訴說我身邊,因為中共的事,而需要低調行事。以我的生活做一個例子,你可以想像你在台灣,而你加入了國民黨,而你是其中的黨員,可是又要靠黨吃飯。可是後期你發現你要開始反共,卻被身邊的人拖累了。甚至單單人的眼神,就可以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火報名家 / 冷楓 人權,是作為人類與生俱來因該享有的權利,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事實上,世界上很多的衝突,都是圍繞著人權所爆發的,像是種族平等,性別平等,死刑,宗教,LGBTQ,種種都是以一方群體的權利遭受侵害所發展開來的,那麼,人權牽扯到這麼多議題,人權究竟是甚麼?以及如何實施真正的人權? 至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臺灣言論自由的基本人權, 以及對於毒舌和濫用言論自由的批評。文章中提到了同性婚姻案例,店家拒絕服務同性戀者的爭議情況。同時也提及了社會對於網紅毒舌言論的矛盾看法和文化素養的探討。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