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接觸核心情緒,練習自我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諮商時,我經常帶著個案去覺察與感覺自己的情緒,
卻發現我們常常卡在「想法」,太容易把情緒跟想法搞混。
我們的文化中,「情緒」經常是被壓抑或推開的
你考第一名很開心的時候,媽媽教你要謙虛,你學到興奮與喜悅不可以太張揚,
當你工作受到挫折悲傷的時候,朋友告訴你不要想那麼多,你學到要壓抑脆弱與悲傷。
小時候我們的照顧者(大多數是媽媽)對我們情緒的回應,會形塑出我們長大後面對自己情緒的樣子,我們學到的總是情緒是危險、不好的。
「感受情緒」對我們來說變得好難,而我們總是被情緒控制
但情緒需要被關照,我們可以透過情緒三角的概念來練習接觸自己的情緒,理論提到以下概念:
情緒三角概念
1.核心情緒:被事情所引發的內在真實感受,不容易被覺察到,通常有悲傷、害怕、恐懼、厭惡。
2.抑制情緒:因為核心情緒常常被視為危險的,所以抑制情緒是用來壓抑要冒出來的核心情緒用的,通常是「焦慮」,所以焦慮的時候很多人會「斷線」,感覺不到其他情緒。
3.防衛機制:這個概念或許大家有聽過,可以理解為,用來不用去感受核心情緒跟抑制情緒的方式,可能是你的一些合理化的想法,又或是某些轉移目標的事情。
[舉例來說]
小時候功課沒有寫完(核心情緒:害怕)而大哭(表達核心情緒),結果被媽媽狠揍一頓,
如果這樣類似的經驗常常發生,自然而然,你會連結起來
「核心情緒=被罵、不可以的、有危險」
那麼你就會學著壓抑,長大後當你感受到核心情緒時,你會很快地用一些方式來逃避或是轉移目標。(如果當時媽媽是以「好啦不要害怕,我們一起寫好它!」的態度來回應你的核心情緒,那人生可能就會不一樣喔)
但是好消息是,大腦對於情緒的反應是可以學習的
所以當生命中有幸可以遇到「貴人」,可以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有不一樣的新經驗時,就可以學到因應情緒的新方法。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步驟照顧自己的情緒:
1.發現自己的防衛機制:這是過去用來保護自己,不要太快接觸核心情緒的方式,你可以嘗試去發現自己有哪些防衛機制,比如否定、轉移目標、假裝沒看到、或是想像事情沒有那麼糟。

2.安撫自己:因為大腦會認為核心情緒是緊張的,所以我們身體會很快地有反應,你可能會感到焦慮、心跳加速、雙手發抖等等(抑制情緒出現),這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現在不一定是危險的,我長大了可以保護自己,或是嘗試深呼吸、雙手環抱自己拍拍的動作。

3.覺察核心情緒:等安撫好自己稍微冷靜下來後,你可以感受一下核心情緒是甚麼,是害怕?脆弱?悲傷?恐懼?興奮?並且嘗試去接納自己的情緒。
當核心情緒出現時,我們下意識的會想要快點過去」、「忘記,但如果我們總是假裝沒事,不去感受時,我們是沒有機會讓這些情緒go through的
當你越可以覺察自己的核心情緒,你就越能跟自己靠近,也越有機會去改變過去事件對你的影響。
如果下一次,你因為某些事情感到焦慮到不行時,安撫自己,嘗試覺察核心情緒、用身體去感覺,試著自己關照自己的情緒。
接觸真實情緒時可能不會是好受的,
但是當情緒好好的被看見跟照顧時,它是可以過去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想看,如果可以問心理師一個問題,你會想問什麼? 「心理師,所以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應該有百分之兩百的心理師,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很可惜的是,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想想看,如果可以問心理師一個問題,你會想問什麼? 「心理師,所以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 應該有百分之兩百的心理師,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很可惜的是,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心理師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為什麼要區分情緒和想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情緒和想法經常混淆不清。這種混淆會讓我們無法真正理解和處理自己的內心感受,導致心理壓力增加,影響生活質量。保持內心的健康與平衡至關重要,唯有當我們清楚地區分情緒和想法,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自我覺察,過上更加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 如何區分情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限制的產生,來自於一些情緒信念或感覺。透過觀察、認識和願意釋放某些東西,能夠使限制流動;學會愛自己的情緒,觀察限制產生的原因。內在的信任對於接受情緒及接納自己是相當重要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脫離負面制約,不僅是頭腦的課題,更是能量場的課題。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為什麼要區分情緒和想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情緒和想法經常混淆不清。這種混淆會讓我們無法真正理解和處理自己的內心感受,導致心理壓力增加,影響生活質量。保持內心的健康與平衡至關重要,唯有當我們清楚地區分情緒和想法,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自我覺察,過上更加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 如何區分情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限制的產生,來自於一些情緒信念或感覺。透過觀察、認識和願意釋放某些東西,能夠使限制流動;學會愛自己的情緒,觀察限制產生的原因。內在的信任對於接受情緒及接納自己是相當重要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脫離負面制約,不僅是頭腦的課題,更是能量場的課題。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