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廣告公司工作過幾年,大家都知道廣告人的生活是很緊繃的,每天就像戰場有數不完的提案、開會、執行、構想、聯繫,同事們的健康狀況通常不是很好。但有一個同事,他總是能六點準時下班,儘管公司事情再多,加班也不會超過八點,他總是能披著大家的「注目禮」下班。
有一次聊天間就談及此事,他說:「你就是要堅持,給自己一個原則,不管怎樣時間一到就下班,大家也聯絡不到你,同時你也會逼自己在時間內把事情做完,久了大家也就會跟著你的規則走。」
真的有那麼簡單?
▍逃無生天的職場壓力鍋
除非你是老闆重金禮聘的高手,或者對人際關係絲毫不通的神人,才敢在事情滿到不行的時候收包包打卡下班。當時我為了提案看了好幾次日出,開始有駝背、胸悶的狀況,常常把工作帶回家做,隨時手機待命,女朋友更得忍受我的臭臉,那陣子真的過得糟透了。
如果你正過著這樣的生活,那就掉進工作的「惡性循環」了:面對工作龐大的壓力無法消化、回到家後繼續工作、高張的精神壓力與低下的休息品質、糟糕的生理狀態迎接隔天工作、負面情緒影響周遭的人。難道工作只能這樣嗎?
▍屬於自己的節奏
工作到後來,我發現整天下來都是在對著電腦想事情,對著一台機器思考人的事情,這讓我感覺很荒謬,狀態上情緒差、健康差、工作品質與效率都差。直到那年的健檢報告,壓力賀爾蒙顯示接近紅字,才讓我覺得「不可以再這樣下去」。
因緣際會,我的健身教練自己創業,也把我拉了去,轉行後我學到的第一件事情是「一整天可以很不一樣」。工作變得比較彈性(當時老闆讓我們只要有課再去教室就好),我開始試著好好吃一個早餐、好好享受健身、好好思考接下來的事。當我進入這樣的生活模式,逐漸感到身旁的事情順遂起來,即便收入上有壓力,但不至於像先前天天焦頭爛額。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自我空間」,這個空間或大或小不一定,是實質上的距離空間,也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因為自我空間的存在,讓人可以跳出來,用旁觀的眼睛看看自己、看看他人。工作本身就是人與人的交集,我們會面臨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要求,急迫的、無理的,這也容易讓我們暈頭轉向。我們常常忽略了我們也是活體生物這件事,不像機器可以插了電就持續工作下去,我們有體力的高峰低谷,也有戀愛、家庭、朋友或者喪禮。
可惜的是,這個社會常常要你活得像個機器,並且告訴你「只要持續工作下去就可以成功」,然而他們並沒有定義成功是什麼?持續工作的週期是什麼模樣?只是胡亂地把這些包裝起來丟給你罷了。
如果在這個體制下活得疲於奔命,那你可能要開始思考,什麼是讓你開心的生活?
▍你要跟工作交換什麼
然而並不是每個工作都能這樣,但選擇這份工作,我想應該都是出於我們的自由意志吧,天底下很難看到有人拿著刀威脅你「你要是不做這份工,我就殺了你全家」。既然如此,你一定為了什麼,才會選擇這份工作。
錢也好、經驗也好、生活品質也好,你拿你的時間精力去兌換的,有得到嗎?在天秤的兩邊,你放了什麼上去呢?所以說交換,是我們得常常跳出來,看看想要的是否得到了?或者好好思考,自己打算拿什麼跟工作交換,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