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特別企劃 Vol.4 ─ 有關上課這檔事

前一篇提到學生問題處理原則,這一篇我想講的是上課方式。 透過對自己的叵析,也希望能夠提供一些想法給樂於教學的人們。
在教學上面,通常會有一對一、一對少、一對多等幾種面向,我會根據互動模式來進行教學、教學媒材上的調整。唯一不變的是我在每一種方式中都會盡量利用遊戲、同儕互動的方式來增加教學活動的變化度。

教學對象

一對一
上課方式除了老師講解外,更重視學生在過程中怎麼理解問題,包含步驟、選擇這麼做的理由、觀念的確立等等,在建立概念的時候也可以更清晰地針對每個步驟進行提問,時間也較為充裕,可以進行細緻的教學。不時以簡單播放影片、聊天作為上課的潤滑劑,讓學生感覺上課是有趣的也是重點之一。
一對少
通常我會自己想好大概要上哪些範圍,先是一起上後再讓學生做點題目進行思考,程度好的學生會在解題成功後會讓其繼續做較難的題目或者是發散性的問題,而此時主要的重點是把程度差的學生拉到一般的程度上,讓他能跟上最基本的進度。
多數時候我會在課程中摻雜遊戲教學,利用分組競賽、換人分組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有一展長才的機會,並盡量在遊戲中摻入運氣的成分在裡頭,不致讓學生有過大的挫折感。
一對多
通常一對五以上我就會將其視為一對多。在面對這樣的團體時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分組、座位等手法來幫助學習。我記得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寫著五到六人為一組是最適當的組別大小,可以避免有冗員或者討論熱度不高的情況。
我通常會在分組後,將課程盡量以活用分組的形式來呈現,不管是小組討論、活動執行等,然後再利用合作學習法中的相互指導、面對面互動來提升學習成效。比起個人績效,我更注重每個人都達到基本學力水平,所以會選擇出給每一組的每個組員各一個題目,只要有人沒通過,就會算是全組沒通過。惟再使用這種方式的時候,要盡量小心題目類型的同質性太高,導致某人成為小組內的害群之馬而遭到排擠。 合作學習的要素分別有:積極互賴、面對面助長式互動、個人績效、學習任務、小組合作技巧以及團體歷程(小組自我檢討)。除了個人績效以外基本上我都滿重視的,團體歷程通常會等到比較有空的時候再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其他項目盡量在上課時就可以多引導,當小組在討論時,在一旁聽有誰的意見不錯並加以點出,促進團隊氣氛。

教師在班上可以使用的技巧

在執行課程的過程中,除了嘗試作為指導者外,更打算作為一個引導者,引發學生去思考問題,甚至利用發問技巧來讓學生動腦。以下介紹一些我常用的技巧:
使用媒材
電子化教學有其方便性,可以帶入音樂、影片、線上選項Zuvio等等;在一般板書上面,我偶爾會利用敲黑板、改變聲音抑揚頓挫來達到教學的流線性與突兀感,不時講些新聞時事、笑話也可以讓學生稍稍放鬆一下;當然如果可以有實作教材肯定是最好的,畢竟動手實作學生整個精神都來了。
發問技巧
上課中的臨時發問與留白確實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發問要清楚,雖然教檢教科書上寫不能問第二遍,但有時學生就真的沒聽到,也只好再講一遍。問完後要留白一段時間讓學生思考或討論,而後指名回答要隨機,並允許針對題目、答案質疑。 對於學生的回答,可以利用反問、轉問讓問題進行延伸探討。直到一定程度後,再針對剛剛所提出的答案進行理答並澄清概念。
發問內容
扣除比較定義性、擴散性、收斂性的內容外,可以讓學生去思考現在所學到的知識可以應用在哪裡、怎麼應用,加強學生的後設認知思考。應用除了展現在課程外,也可以在作業、評量中去呈現。另外要注意,開放性的評量中也要同時給出正面、負面的評價,盡量避免讓學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善用教師回饋給予學生鼓勵。
其他一些小技巧像保持微笑、記得學生名字等暫且不提,這篇主要是希望能夠給你在課程規劃時有不一樣的想法…若有不好的地方歡迎指出,有好的地方則希望可以成為你成長的養分!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想嘗試的是有別於閱讀筆記硬知識的風格、茶說的研究觀點,用像平常生活聊天的語氣來寫些我想講的事。 有一些是個人觀點,有一些是感想抒發,有一些是生活經歷等等,希望與讀者的大家分享我個人不同面向的想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