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主義正在偷走你孩子的未來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9歲女童跳樓,遺言只問媽媽一句話…孩子自卑或自信,全是父母給的

我從來不鼓勵孩子考高分,但女兒在北京讀了一個學期,居然自發拼分數。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告訴她期中考只要 60 分以上就有獎勵,再高沒有更多獎勵,而她拿著高分考卷回來要求簽名時,我不露出高興神情,目的是要讓她知道我真的對她考高分沒有要求,別把力氣花在拼成績上。
但為什麼她會自發性地想比拼分數呢?
原來班上同學的家長普遍很在意分數,甚至有扣 2 分就哭了的孩子,老師摸到家長的喜好,也動輒要求「XX要看啊!可以拿分!」。這樣的英文老師雖然連基本發音都有很大問題,仍然受到家長歡迎。
在這種氛圍下,就算我極力壓抑她拿高分的動機,還是不能讓她不跟人比拼。

分數的用途是知道哪裡沒學好

不只在大陸,回到台灣後,在悠閒小班制的學校,還是看到老師拿分數來當獎勵,因為她寫字漂亮,老師會給她的作業「102分」鼓勵她好好寫字。
分數從考試而來,而考試的目的是「知道還有哪裡沒學好」,所以它的重要程度應該是:
學習 > 考試 > 分數
其實從數據分析的角度來說,一科的總分意義還沒有扣分分佈重要,看到英文考 75 分,只知道這個學生的英文「中上」,但看到閱讀扣 10 分、單字扣 10 分、造句扣 5 分,你才知道這個學生:
  1. 閱讀能力不好
  2. 單字量不足
  3. 句型結構搞不清楚
所以他沒有足夠的字彙也不懂如何組成句子,別人寫給他看也讀不懂,這表示他雖然考試及格,但英語無法用來溝通。這英文是紙上談兵等級,實際只能單字溝通吧!
所以:
  • 考得好,很好,表示這個單元學會了;
  • 考不好,很好,知道哪裡沒懂,就能進步。
考試分數的用途,就像我們去健康檢查時的 X 光或抽血,如果找到病徵,太好了,可以治療了!要不然不理它會越來越嚴重!
但為什麼考低分卻被看作罪大惡極呢?

分數很好破解就不用好好學習了嗎?

我曾經在玩一個產品開發的策略性桌遊時跟一個聰明伶俐的年輕人不同隊對抗,我不玩遊戲,他常常玩,很擅長掌握遊戲之道,所以他連續 2 次獲勝。他說了他的獲勝策略:「這個遊戲主要靠產品推出市場來計分,所以我使勁讓產品盡快推出市場」。
反之,我在玩的時候在細細體會這個遊戲的設計,你的團隊、產品分布、市場投入、情報蒐集… 它要讓玩家在玩的過程理解這一切是互相相連的系統,這才是它的目的,而年輕人雖然拿到高分,卻沒機會體會這些。
因為要拿到高分,所以去破解規則,簡化學習,他的路徑是這樣的:
分數 > 考試 > 學習
這是那種考試總能考高分,而且不用花太多時間讀書的孩子,因為他很擅長破解規則。
這樣的孩子有兩種可能:
  1. 他只花了一點時間就完成考試所需,就可以把多出來的時間鑽研更深;
  2. 簡單完成,就不會再去細品知識,結果他永遠只能學到最淺層的知識。
你覺得會是 1 嗎?人都有惰性,大部分人會選擇 2 的!
只吸收淺層知識無法產生創見,無法往下挖掘就得不到學習樂趣,結果是
  • 全國會考試,缺乏深思者 ⇒
  • 缺乏深思者,國家沒洞見 ⇒
  • 國家沒洞見,政策看眼前 ⇒
  • 政策看眼前,經濟沒遠景 ⇒
  • 經濟沒遠景,孩子沒工作。
繞了一大圈,為了賺錢努力得高分,最後賺不到錢的還是我們的孩子。

狗搖尾巴不是尾巴搖狗

政治學經濟學有一個非正式用語叫「尾巴搖狗」(The tail wags the dog)。
狗大尾巴小,所以狗可以控制尾巴,通常是「狗搖尾巴」(The dog wags the tail),什麼狀況下變成尾巴搖狗呢?就是失控了。
這個詞起自於冷戰時期,大國美國為了跟蘇聯競爭,需要盟友,所以它就會支持一些小獨裁國家,通常美國老大說什麼他們就照辦,但偶爾他們會跟美國勒索資源「如果不給我,我就支持蘇聯!」結果美國這個大國竟被小國牽制了,這時比較小的尾巴竟然可以搖比較大的狗。
經濟學上說「債多不愁」也是這樣,欠銀行 100 萬,銀行絕對優勢;但如果某公司欠了銀行 100 億,就算公司快掛了,銀行也得支持他,否則他宣告倒閉兩手一攤,銀行手上那些什麼知識產權、電腦設備、機械廠房… 就只是廢物!銀行這個大企業就被這家公司給「搖」了。
補習班百萬名師就靠著教破解分數發財,但大家都能破解分數誰還要學習呢?結果是整個教育體系都在抄捷徑、炒短線。
教不出有思考力的學生,因為老師在意分數;而老師是因為家長壓力才猛擠分數的,為何家長這麼愛分數呢?因為缺乏個性的大學入學方式只看分數,而從哪個大學畢業深深影響就業。
因為:「分數高 = 名大學」→「名大學 = 高起薪」
所以:「分數高 = 高起薪」
看起來公平的考試入學居然造成整體競爭力低落,應該是教育部始料未及,國家的競爭力被分數這個小東西給「搖」了。

那不比分數要比什麼?

受分數長年影響,一沒有分數大家很擔心,「那怎麼會公平呢?」
  • 史丹佛大學很多課程沒有分數,只有「通過」/「不通過」,團隊通過個人就通過,所以小組不競爭,它用這方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 每年企業就業人數很多,也沒有各大公司合辦「聯招」,因為公司想要的是最適合我部門的員工,不可能憑著容易破解的考試就決定用哪個人。
《108課綱》的「學習檔案」就是這樣一個產物,它用選修課、自主學習、社會參與的成果取代一半的入學成績,也就是想在制式的考試成績之外另闢一個入學要點,而且清楚家長分數主義心態的教育部,
讓「學習歷程檔案」的比重拉到佔大學考試成績的 50%!
但是,就算在這麼清楚宣告之下,整個教育體系目前還是受到分數主義的勒索,使得老師不敢輕易用「專案導向學習」(PBL, Project/Problem Based Learning)這種與生活結合的學習法。
我們要擁抱分數到何時呢?

《SIMPRO》將矽谷流行的管理技術用來指導學習,效果好、符合認知科學理論、符合《108課綱》素養。
歡迎您按讚、分享及訂閱,也歡迎您的建議及意見。
avatar-img
14會員
18內容數
- 各種學習方法,多是讓孩子「讀好指定教材」,而身爲父母,痛點是他「根本沒意願讀書」啊! - 讀書很好!但網路這麼大,書籍只提供小部分知識,怎麼從茫茫網海學習呢? 六叔從不愛讀書變成「會讀書的人」,瞭解您孩子的學習哪裏卡住。 六叔用這個教女兒,她從台灣中等生成了高壓北京的優等生。 學習升級從此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六叔觀察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師不是死板守舊,而是他有太多無法改變的壓力!新課綱時代,家長和學生,讓我們自己「學習斷捨離」吧! 我到小學與校長及教務主任聊 SIMPRO ,也就是專案導向學習法(PBL,Project/ 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工具,因為與生活結合、有動機、自發找答案,這種學習不用重複
在《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 3 面 9 項」提出了未來主人翁具有身爲「人」的期望(比起此前應試教育培養出單一技能的「考試人」,這簡直是「文藝復興人」了) 這是歐洲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如果台灣人人能掌握,會是台灣邁向新世代的契機。可惜台灣長久以來(可能受到日本影響)崇尚「專才」、「職人」,對「通才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台灣教育比較微觀,每個科目分開,特別在補習班,所謂好老師就是會補充很多細節,做很多題目,讓學生面對什麼考試都沒問題。 但是,學校的學科其實是把我們這個世界拆成不同分科方便傳授,最後學生要像拼拼圖一樣地再把所學各科都組合回原來那個世界。問題是,如果你去買了一盒拼圖,一定有一張拼好的圖,但孩子在學習分科
PDCA迭代起自於美國,在日本發揚光大,讓售價不高的豐田汽車造就「神車」傳奇,好多幾十年前的豐田汽車到現在還好好地開,因爲 PDCA讓它改良到很難損壞。
一次次調整水溫的「PDCA 迭代」,就是我們人類正常的學習方式,騎自行車也是這麼學的,但是學校教育卻忘記給我們犯錯的機會。 你下班好累,想泡個熱水澡,習慣的洗澡水溫 40 度,如何調整呢? P 目標 40 度→D 開水龍頭→C 摸一摸太冷→A 要調熱點; P 目標 40 度→D 水龍頭調左
老師不是死板守舊,而是他有太多無法改變的壓力!新課綱時代,家長和學生,讓我們自己「學習斷捨離」吧! 我到小學與校長及教務主任聊 SIMPRO ,也就是專案導向學習法(PBL,Project/ 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工具,因為與生活結合、有動機、自發找答案,這種學習不用重複
在《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 3 面 9 項」提出了未來主人翁具有身爲「人」的期望(比起此前應試教育培養出單一技能的「考試人」,這簡直是「文藝復興人」了) 這是歐洲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式,如果台灣人人能掌握,會是台灣邁向新世代的契機。可惜台灣長久以來(可能受到日本影響)崇尚「專才」、「職人」,對「通才
福爾摩斯學習法分作《計畫》、《成果》、《日誌》3 部分,這一篇說明《計畫》。 《計畫》使用「看板」方法(Kanban 這個詞是日本來的,因為整個敏捷思維都跟日本脫不了關係)的模板。「看板」就是在辦公室放塊隔幾格的白板,每張便利貼是一個任務,隨進度推進把便利貼往右邊移動。(圖片來源:Wikimedi
台灣教育比較微觀,每個科目分開,特別在補習班,所謂好老師就是會補充很多細節,做很多題目,讓學生面對什麼考試都沒問題。 但是,學校的學科其實是把我們這個世界拆成不同分科方便傳授,最後學生要像拼拼圖一樣地再把所學各科都組合回原來那個世界。問題是,如果你去買了一盒拼圖,一定有一張拼好的圖,但孩子在學習分科
PDCA迭代起自於美國,在日本發揚光大,讓售價不高的豐田汽車造就「神車」傳奇,好多幾十年前的豐田汽車到現在還好好地開,因爲 PDCA讓它改良到很難損壞。
一次次調整水溫的「PDCA 迭代」,就是我們人類正常的學習方式,騎自行車也是這麼學的,但是學校教育卻忘記給我們犯錯的機會。 你下班好累,想泡個熱水澡,習慣的洗澡水溫 40 度,如何調整呢? P 目標 40 度→D 開水龍頭→C 摸一摸太冷→A 要調熱點; P 目標 40 度→D 水龍頭調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女孩說她希望去美國交換學生,目前正在申請獎助金。評審委員說她這學期的平均成績要 80分以上才行。 "可是我這科期中考考得很不好。" 女孩看起來很憂慮。​​ "我想問老師,如果我很努力,學期成績超過80分的可能性高不高? 如果不高,我可能必須退選這門課,才能符合委員的要求。" ​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女兒考完期末考後回報了成績,比預期的稍為好一一些,雖然考前一再信誓旦旦數學科目會有很棒的成績,但事實證明她有豐富的想像力,也很會自己搬石頭,嗯,絕不是砸自己腳那種,而是替自己找台階下!雖然說尚有努力進步的空間,但我回頭看看內心深處當年小四的我,不及格的數學成績還有什麼立場指責她呢? 閒來無事把
女兒最近在準備大考,有時會邊讀邊嘆氣,然後告訴我,你知道數學有多難多無聊嗎?我只好開玩笑對她說,哪一題不會?拿來我看看,她笑我說,算了吧,你那點數學能力,小五數學就難倒你了啦!哈哈,真是這樣沒錯。 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需要許多的磨練與認真的付出,其中的歷程絕非輕鬆,有時
Thumbnail
女孩說她希望去美國交換學生,目前正在申請獎助金。評審委員說她這學期的平均成績要 80分以上才行。 "可是我這科期中考考得很不好。" 女孩看起來很憂慮。​​ "我想問老師,如果我很努力,學期成績超過80分的可能性高不高? 如果不高,我可能必須退選這門課,才能符合委員的要求。" ​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女兒考完期末考後回報了成績,比預期的稍為好一一些,雖然考前一再信誓旦旦數學科目會有很棒的成績,但事實證明她有豐富的想像力,也很會自己搬石頭,嗯,絕不是砸自己腳那種,而是替自己找台階下!雖然說尚有努力進步的空間,但我回頭看看內心深處當年小四的我,不及格的數學成績還有什麼立場指責她呢? 閒來無事把
女兒最近在準備大考,有時會邊讀邊嘆氣,然後告訴我,你知道數學有多難多無聊嗎?我只好開玩笑對她說,哪一題不會?拿來我看看,她笑我說,算了吧,你那點數學能力,小五數學就難倒你了啦!哈哈,真是這樣沒錯。 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需要許多的磨練與認真的付出,其中的歷程絕非輕鬆,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