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釀影評|《記憶拼圖》: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永劫回歸

《記憶拼圖》側拍/IMDb
《記憶拼圖》側拍/IMDb
自西元兩千年至今,被譽為燒腦神片的《記憶拼圖》終於將以數位修復的原版倒敘姿態重回台灣院線,雖然當年無緣體驗片商神來一筆發行的順序版,但這樣不可思議、節外生枝的真實故事終於有第二次機會在大銀幕上扳回一城。《記憶拼圖》是少數讓人感到譯名特別到位的作品之一,在稍微熟悉他的創作思維後,重新回顧早已穩坐神壇的當代名導克里斯多福.諾蘭生涯第二部長片,發覺早期作品更能反應其投身電影領域的初衷──不像《全面啟動》層層迷宮,也並非《頂尖對決》故佈疑陣,「拼圖」二字貼著他極為顛覆的敘事手法,化身時間的魔法師,帶領矇著眼摸索劇情的觀眾一塊一塊拼湊出清晰、完整的故事輪廓。
主修英國文學的諾蘭曾表示,論及文學真正影響他往後電影創作的一點,莫過於此中無數作家行之有年、千變萬化的敘事自由(Narrative Freedom),他想將文學敘事的自由性運用在電影藝術上,設法突破影像語言的既有框架。
而諾蘭的野心也不僅僅停留於單純倒敘或交錯敘事,《記憶拼圖》大膽透過自成一格又亂中有序的非線性手法,有些炫技地完美運用蒙太奇剪接,佐以道德規範下的人性複雜面,跳躍式一步一步深入忖度善惡的界線、探測記憶的虛實。
現在我們才知道,當克里斯多福.諾蘭與弟弟強納森.諾蘭合體時,往往不會輕易放過觀眾。《記憶拼圖》正是以弟弟親筆寫下的未出版短篇小說《Memento Mori》為原型,拉丁片語「Memento Mori」意謂「勿忘人終有一死」的死亡藝術象徵,靈感來自大學時的心理學通識課程,兄弟倆在一趟芝加哥到洛杉磯的公路之旅上,信手拈來敲定了改編電影的計畫。隨後諾蘭憑著香港電影節放映《追隨》(Following)向觀眾募得的資金,於 1999 年 10 月展開《記憶拼圖》的拍攝事宜,僅僅耗費 25 天的時間便順利殺青。
《記憶拼圖》劇照/采昌國際提供
與今敏《藍色恐懼》虛實難辨的呈現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故事有如突然進入一個失去時間感的閉鎖循環,日復一日從同一場夢中墜落,再從同一場夢中驚醒。蓋.皮爾斯所飾演患有順向失憶症的主角藍納,在目睹妻子慘遭強暴殺害的同時頭部也受到外力重創,大腦從此失去了短期記憶的功能,內在時間永遠滯留在痛失伴侶的這一刻,分分秒秒閉上眼睛都歸零在記憶碎裂的這一刻。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