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比賽的意義

因為鮮少被餵養「讚美」而有的內在小孩,在嘗試肯定孩子時,有了長大的機會。
前陣子,大女兒報名了【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除了要回傳培訓同意書以外,還要繳交一份企劃書。
🧐 大女兒開始大燒腦,因為剩不到十天可以準備。
而且,企劃書是要在五頁以內的篇幅中,闡述❶自己的學習和生命經歷、❷想學習拍攝紀錄片的動機&對科展認識與關聯性、❸科展紀錄片的拍攝手法,真的很不容易!
所以,我們抓緊時間地先將企劃書的架構討論出來,然後大女兒就全心朝著完成企劃書的目標前進;我也一如既往地一邊做著自己的事、一邊陪著她。
偶爾,會在感受到她情緒不太平穩、似乎需要幫忙釐清時,再次開啟對話;或是,在她寫了一個段落時,幫忙確認文字與想表達的意思之間的吻合度。
⏰ 一來一往,大女兒順利寄出了企劃書!
隔天,培育計畫的頁面公告「報名截止日期延後」的消息,整整多出了三週的時間!
求好心切的大女兒,為了讓企劃書更上一層樓,持續擴充自己對紀錄片的認識,並且整合自己曾觀賞過的紀錄片,以及在〈青春發言人〉〈誰來晚餐〉的被拍攝經驗。
過程中,大女兒因為兩次打電話進去詢問企劃書的內容方向,而更瞭解導師群對培訓的想法,也及早準備面試簡報⋯⋯最後,大女兒收到了「通過」的結果。
👏 我們都為她感到開心~~~(o^^o)

與此同時,我也在準備下一本書的出版大綱。
上週,大女兒去培育計畫的第一次課程。我在吃完早午餐後,繼續整合出版大綱,但是卻打嗝打個不停,思緒也跟著被打亂⋯⋯於是,我起身到浴室去沖澡。打開蓮蓬頭,順著肥皂的滑溜按摩著肚子,在接連著用力地打了幾個嗝之後,我有點癱軟地靠坐在浴缸的邊上。
🤔 想著~是什麼事,讓我這麼「緊張」?
腦海裡,跑過今年年初小女兒參加【青少年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計畫】的畫面,還有這幾天大女兒參加【科展60記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的過程;特別是她們倆準備自己和企劃書的認真,以及在面試時的興奮和緊張。
👍 發現~在這些過程中我最常和女兒們提到的是她們的特質
小女兒喜歡動手實作,所以對科教館的展覽形式缺乏「操作」非常有感,在提出的企劃書裡就特別將這個區塊納入;大女兒心思細膩、擅長與人對話,可以在紀錄片裡鍛鍊觀點的銳利度。
我向女兒們分享自己對她們的觀察。
為了讓她們理解,也會將她們在平時生活裡的呈現與其他人做對比,讓她們可以在看見自己的獨特之處後,有並且意識地向他人展現,特別是培育計畫的面試老師,呵
😢 想著⋯⋯想著⋯⋯淚水滑過我的臉龐
原來,我的緊張就像女兒們的緊張,是很正常的;只是,女兒們在緊張時,我和太座會感知到、去詢問和傾聽,並且再次鼓勵她們,引導她們聚焦在自己很棒的地方,對未知、還需要學習的部分坦然以對。
而我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很少被主動地肯定,讚美更是很少聽到;面對到自己要去「甄選」的狀況時,竟突然沒有轉換視角、鼓舞自己的力量。
太座:好點了嗎?(看向走出浴室的我
我:是有比較舒服了啦!有件事⋯⋯想跟妳說⋯⋯(在太座身旁坐下
太座:喔?什麼事?
我:我覺得~我要來練習欣賞自己!(抿嘴
太座:喔⋯⋯ 我有一種「終於等到了」的感覺啊~(把我抱進懷裡&眼淚奪眶而出
我:妳知道嗎?我剛剛很努力地在回想「小時候,被爸媽稱讚的經驗」,但一個畫面也沒有⋯⋯(再次紅了眼眶)相反的,跑出來的不是老爸說了「嘸嫌就是好」的詭異笑臉,就是老媽說出「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的沮喪神情。
太座:嗯嗯~(再次抱緊我
我:而女兒們參加培訓計畫的甄選,我發現~這真的是很好的機會!可以和她們說「我覺得她們很棒的地方」的機會
在支持女兒們展現個人特色的同時,我轉身擁抱了渴望被爸媽肯定的內在小孩,耳邊也響起了從過去就一直存在的、許多人對我的讚美。

💪 我重新設定並接受:我是很棒的!

我是如此地為自己感到驕傲!(抬下巴
我是如此地為自己感到驕傲!(抬下巴
當晚,在台北上了兩天課程的大女兒,背著大包小包、風塵僕僕地回來了。
剛洗好澡、頭髮都還沒吹乾的我,趕忙跑出去,和太座一起歡迎她回來;一邊幫她把包包卸下,一邊聽她講講這兩天的學習⋯⋯說得差不多了,疲累的大女兒回房間準備洗澡、睡覺,我和太座也回到臥室。
我跟在太座後面走進房間,順手把門帶上,而太座竟轉身過來等著我,張開雙臂地大大擁抱了我,直說「你好棒喔!」;過了一會兒,大女兒洗好了澡,又特地跑來抱了抱我們,然後笑嘻嘻地回房休息。
🎁 她們的回饋,讓我知道自己已經不一樣了!
我:妳知道嗎?我剛剛很努力地在回想「小時候,被爸媽稱讚的經驗」,但一個畫面也沒有⋯⋯(再次紅了眼眶)相反的,跑出來的不是老爸說了「嘸嫌就是好」的詭異笑臉,就是老媽說出「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的沮喪神情
但是,今晚的我用不一樣的行動收穫了不同凡響的回饋!
😊 過了幾天,我在陪太座買帽子時,被店員說「你好貼心喔!」
這句話,其實還蠻常有人會拿來形容我的⋯⋯但是,之前總是被我當成耳邊風,不曾在心底扎根;這次,卻似鐘聲如雷貫耳,感覺心都在與之共振。
我想,這是「讚美」在心裡面生出根了吧!:)

二〇一二年年初,我同時且意外地解鎖了「療癒師」和「家長」的身份。
在原本的人生規劃裡,職涯裡只有設計師、沒有療癒師,日常裡只會有伴侶、不會有小孩⋯⋯但因為轉換跑道、成為療癒師,緊接著又加入太座和女兒們的家庭和生活,我展開了這場「讓內在小孩和孩子一起長大」的冒險之旅!
————— 更瞭解我 —————
📚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 突破性別身份與家庭風暴,迎向愛與療癒的自學課|博客來 https://reurl.cc/zDKa0、有聲書 https://ontheroad.today/audiobook/1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