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是一直重複同樣的負面情緒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老是一直重複同樣的負面情緒呢?
總是感覺自己不夠好,不夠有自信等等,容易受到外在人事物的擾動就馬上勾起同樣的負面信念,明明知道,那只是情緒還是被影響,明明知道自己不是真的不夠好,還是被情緒帶跑。
以上的情緒就是一種迴圈,這個迴圈在你孩童時期就建立起來了,這個迴圈真正的源頭是起源於你孩童成長時期的一些情緒創傷,跟家庭教養給予的錯誤信念,然後就像電腦建檔,深深的刻印在你的腦袋軌跡裡,所以當遇到不同事件但會觸發相同情緒時,你就會進入迴圈軌跡,然後馬上感覺到某種情緒。
情緒的挑起都是靈魂為了提醒你,你有沒看見的孩童創傷跟錯誤信念!
當你在療癒的過程走到這裡時,你會去療癒你的內在小孩,療癒你過往總總的傷痛,然後開始學會覺察你有什麼情緒迴圈跟錯誤信念,當走到這裡時,你已經清理了不少不屬於你的信念,並且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傷痛跟黑暗,此時你要給自己好好鼓掌鼓掌,因為你已經蛻變了。
但你也許會發現,為什麼療癒了傷痛跟內在小孩,還是無法跳出情緒迴圈,那接著要先恭喜你,因為你開始要進入更深的覺醒時刻,這時候你要放下“你是誰的想法”,你要去認知真正的你是誰?
你是某某某嗎?
不是,某某某只是體驗地球上一切事物的角色,只是層層的家庭信念,集體信念堆疊出來的角色,你必須認出你不是某某某!
你的本質是無限的大我
你的本質是穿越一切事物的光體
當你認出自己真正是誰時,再看見迴圈情緒後,你才能快速察覺到你不小心又進入角色劇本中,你要做的不是再次認同,不用再次療癒,只需要憶起你是無限的大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是一位靈魂溝通師,專門與人的靈魂團隊進行溝通,協助人解決問題。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會遇到鬼朋友的請託,同時也會跟神明互動,這個專題就是專門分享,我與鬼朋友跟神明互動的有趣經驗,以及我在靈性覺醒路上的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習慣活在痛苦中?對幸福感到不安?心理學解釋涉及五大核心理論:原生家庭議題使人內化早期情感模式;人生腳本引導個體重複無意識劇本;舒適圈理論顯示人們傾向停留熟悉痛苦的環境中;自我破壞行為源於低自尊或避免失落;認知失調描述內在信念與現實衝突。打破循環需療癒童年創傷、重寫人生劇本並逐步適應幸福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某些行為模式總是重複出現?其實,這一切的背後都源於我們的 潛意識信念。 想像一下,你的潛意識就像是一塊沃土,而你經常重複的想法就像種子,一旦種下去並持續澆灌,就會生根發芽,最終形成穩固的信念。比如說,如果你長期相信「自己不夠好」,那麼即使有再多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也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因報名人數不足而引發的負面情緒,並提供克服自我懷疑的具體策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包括如何意識到內在聲音對信心的影響,以及透過呼吸練習和自我接納來療癒情緒和提升自我價值。文章強調在面對挫折時學會珍惜自己的努力,最終激勵自我實現。這是一個關於情緒轉化和自我增能的實踐之旅。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總是在相同類型的異性中一次又一次的受傷嗎?審視了過去的感情史,到底是下意識地被同種性質吸引,又或是不甘心想證明什麼?
本文探討定型心態導致的負面情緒以及重構應對方式,並提供了一些個人案例來說明。
我們可能不自覺地重蹈覆轍,因為我們內心的某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在驅使著我們,而這些需求或恐懼通常是我們不易察覺的。 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渴望和恐懼常常是我們行為背後的動力,而這些動力是我們不易察覺的。這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可能是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社會化過程、心理防衛機制等,它們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影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人習慣活在痛苦中?對幸福感到不安?心理學解釋涉及五大核心理論:原生家庭議題使人內化早期情感模式;人生腳本引導個體重複無意識劇本;舒適圈理論顯示人們傾向停留熟悉痛苦的環境中;自我破壞行為源於低自尊或避免失落;認知失調描述內在信念與現實衝突。打破循環需療癒童年創傷、重寫人生劇本並逐步適應幸福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某些行為模式總是重複出現?其實,這一切的背後都源於我們的 潛意識信念。 想像一下,你的潛意識就像是一塊沃土,而你經常重複的想法就像種子,一旦種下去並持續澆灌,就會生根發芽,最終形成穩固的信念。比如說,如果你長期相信「自己不夠好」,那麼即使有再多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也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因報名人數不足而引發的負面情緒,並提供克服自我懷疑的具體策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包括如何意識到內在聲音對信心的影響,以及透過呼吸練習和自我接納來療癒情緒和提升自我價值。文章強調在面對挫折時學會珍惜自己的努力,最終激勵自我實現。這是一個關於情緒轉化和自我增能的實踐之旅。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總是在相同類型的異性中一次又一次的受傷嗎?審視了過去的感情史,到底是下意識地被同種性質吸引,又或是不甘心想證明什麼?
本文探討定型心態導致的負面情緒以及重構應對方式,並提供了一些個人案例來說明。
我們可能不自覺地重蹈覆轍,因為我們內心的某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在驅使著我們,而這些需求或恐懼通常是我們不易察覺的。 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渴望和恐懼常常是我們行為背後的動力,而這些動力是我們不易察覺的。這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可能是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社會化過程、心理防衛機制等,它們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影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