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現場〉-與內在小孩的對話

2019/07/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好像一個小孩,我不能接受自己這個樣子。」
「我平常是會大聲罵員工的主管欸,但談到這些創傷讓我覺得很渺小,很想哭。」
「我都會找可以照顧我的男友,每次在他們身邊好像可以無憂無慮,像是過去還沒長大一樣。......但這也是每次分手的原因,他們覺得我太黏太像吵著要糖吃的小孩,......可是我就是無法克制自己鬧脾氣......」
小時候的我們遇到創傷後,若沒有妥善處理,就會停留在那個年紀,停止長大。雖然表面的部分逐漸成熟,但受傷的部分掉進了時空的黑洞,被社會化給隱藏起來。
但我們再次遇見類似的創傷時,受傷的部分又會出現,主動靠近而再次受傷。即便許多人說你「重蹈覆轍」、「自己要的,怪誰?」但那並不是你能控制的,更不是為了自虐,我們都不是真心的想傷害自己,而是卡在無解的輪迴中找不到答案,才會在創傷出現時,再度上前,瞧一瞧。因為我們都欲求一次良善的鬆綁,迫切的想把心中那塊沉重的巨石,放下。
心理諮商中,我們會引導你讓「現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對話、呵護地叮嚀、與和解。目的是將困在過去的自己──大多是童年的自己,救出。帶他重新長大的過程,是讓心理師發現你的力量,你再將力量傳遞給他。當他願意起身前行,也讓「整體的你」得以用更成熟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自己。
等到下一次,我們再遇見容易誘發創傷的事件時,就不容易掉入過去脆弱的自己而無力,也不容易解決不了問題而失落。而失落與無力,正是造成我們憂鬱沮喪的原因。
但有些人會質疑:「這個方式並不會改變現實,如果現實照舊,那仍然痛苦吧?」
我們的確不能改變現實,但讓我們痛苦的從來都不是現實
是想像,是腦中揮之不去的畫面,是心中難以排除的感受,是身體記憶中佔放了日積月累的舊習。這些不像現實一樣明確,卻也因為不像現實明確,我們才難以化解。
與自己對話,是整理生命起伏的過程,讓我們理解自身如何走到現在,受到過去哪些經驗影響,與想要怎麼樣的未來。從描繪畫面、宣洩感受、察覺舊習等等,改變我們主觀的執念。我們未必在治療疾病,而是祈求一個減少痛苦,舒適自在的生活。甚至,倘若你願意,我們也可以深入內在探索你身而為人的靈性部分,將過去的陰影重新形塑,成為更滿意、完整的個體。
「從來未學會長大,怎知光陰過得太快?」
沒關係,我們牽著彼此的手,重新長大。
更多文章,歡迎至臉書專頁: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莊博安
莊博安
諮商心理師,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諮商、諮詢|探究強迫症、焦慮憂鬱、感情困擾、原生家庭議題等。種種向內尋回自我的可能中,讓我們共同發掘,你心底渴望的生活模式,找回生命的真實與自由,以及腦袋的主控權。最新著作:《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梳理你的原生家庭,走出鬼打牆的愛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