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不夠好的作品, 做什麼行銷都是肉包子打狗

你有沒有看過一些很會賣、很會講、很會畫餅的經理人(老闆)? 葛捷思有,而且不少。 這些人擁有一種很特殊的優點,他們永遠始終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最聰明的、大家都想不到,他們想到了。 奇妙的是,產品初期居然都會有獲利,起初,甚至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他了? 但最後事實證明,通常只有第一波的話術能夠吸引使用者,當產品到手後,就不會再次產生回購,始終逃脫不了虧損的命運。就這樣,一再的故技重施,再推新品、再包裝話術、再銷售、最後淘汰,無限輪迴,公司始終賺不到錢,而你的薪水也始終原地踏步,能有年終就偷笑了,加薪嘛,買買樂透比較實在,這樣的經驗你有沒有?
私人企業發生這樣的狀況其實不少見,通常兩個原因造成,第一、沒有將產品做為公司的命脈去重視;第二、沒有認清企業與團隊的優勢何在;這兩點就足夠讓團隊空轉、無限內耗,始終找不到問題點去修正,說穿了,就是技不如人罷了。
現在的消費者很聰明,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再多花俏的包裝、再厲害的話術,都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就跟你我一樣,這些手法早已看到爛了。回到需求的根本,產品好不好用,有沒有符合期待,有沒有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才是達到產品銷售的最終目的。
回到生活的案例,花點時間注意身邊果粉的朋友,IPHONE是不是已經不再是最新款的機型,拿著一兩年甚至兩三年前的產品,你問問理由,通常得到的是,還沒壞阿、還蠻好用的阿,當然有些不乏是合約還沒到期、預算不足,但這個比例明顯偏低,表示大多數使用者到最後仍會回到「需求認知」,回到產品本質,只要東西好,不論新舊款,都會有人支持。
有些銷售端會將產品特質放大到失去焦點,讓消費者產生產品不符預期的觀感,一旦不信任感產生,未來要在博得信任要花上好幾倍的功夫。我們在生活用品的採購上,往往會選擇使用過的、朋友推薦的、品牌知名度高的品項,原因都是同一個,「信任」。 省下一點點的採購預算,結果買來一個不好用、不耐用的商品,我們都做過類似的蠢事,貪小便宜是你我的正常心態,請不要怪罪自己,因為我也不想承認自己笨,誰也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早知道…、哪知道…。
產品是業者與使用者最重要的連結,將商品做好、做滿、做到優秀,是業主的基本責任,將這個責任做好、做到極致,就是市場最好的切入點,切入使用者的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質。
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哪些產品已成為你不可或缺的東西,一天不使用、一天不在身邊,就顯得少了甚麼、缺了甚麼,這是產品成功的魅力,因為擁有,所以更好。好的商品不需要多說,自然會取得市場回饋;不夠好的作品,做甚麼行銷都是肉包子打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