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月記】限制之下的無所限制

    廣闊無垠的大海很需要一座燈塔
    廣闊無垠的大海很需要一座燈塔
    幾天前的劍道課,記得老師一再強調,要追求能夠在比賽中「隨心所欲」的出劍、應對對手的攻勢。當下聽到其實並未多想什麼,但當我想爬梳一下自己開學以來這一個月的狀態時,我不禁開始思索這「隨心所欲」真正的涵義。
    在劍道上,我離這個狀態應該是很遠的,且不說運動能力不足,常常老師教某個招式,等到我能真正熟悉並運用在比賽中大概也差不多過好幾個月了。因為對於自己身體感知的愚鈍,以及心態上面對比賽總會過於緊張、無法施展,勝負之中我常是失敗的那一個,國中三年中吞了不少挫折。
    但是自從升上高中,也許是卸下了身為學校代表隊的壓力,即使練習沒有以前密集,但比賽時卻感覺越來越放得開,表現好了不少。某幾場比賽中,即使面對很強的對手,極為緊張的狀態中,竟然還是有辦法將之擊敗,或是拖到延長賽只輸一小支。
    在那些時刻,我似乎觸到了一點「隨心所欲」的邊。於是我開始分析國中和高中的自己差別在哪裡,我想高中的自己比起國中,除了經驗多了一些,心態主要的變化是:
    依舊在意勝負,但不怕輸。
    國中時的緊張是心理造成的障礙,對自己表現的在乎;高中在打那幾場表現較佳的比賽時,感受到的緊張是來自於面對強敵自然產生的緊繃感,但沒那麼在意究竟結果如何。更精確地說,能夠更投入於那個過程,同時也就忽略了自己的所有限制,包括年資不夠、運動能力不足、賽前只利用補假練了一次等等。
    回想這篇文章的標題是「限制之下的無所限制」,依照這個經驗來看,我覺得無論在何處都會有不同的限制,如何達到無所限制,也可以說是隨心所欲,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忽略掉所有限制。專注於使用自己僅有的,發揮甚至超越極致。
    ◇◇◇
    開學這一個月以來,檢視自己的狀態,我發現我一直在掙扎著該不該按照進度去讀學校的科目(因為目前尚未找到想投入的事物,這也是我焦慮的一個點),也按照科目寫了一些規劃,卻遲遲沒辦法執行。原因很簡單,除了準備大考,我找不到翻開那些編排得難以閱讀的講義和課本的理由。
    我驀然發現,升學這個重擔還是籠罩在我的頭上。我又開始感到如去年般的焦慮和無所適從,我似乎又太急著把自己套入某個框架(大學要念什麼系、要走什麼之類),但那個未經思考演化而成的框架只不過又是一塊牢籠般的浮木,只是又把自己困在一個漩渦。
    我開始認知到,被規劃、被限制、被決定時,人類反而會渴求著自主的空間與沉思的空白,嘗試去忽略那些限制。但一旦真的拿掉所謂的限制,茫然之中人又太需要這世界給予一個保證,一個基調,做為繼續生活的支持或重心,這時禁錮人們的,大概就是過往養成的習性。
    而我覺得我最重要的功課,大概就是在這茫茫大海中,突破內在的不安全及不安定感,靠自己去建立一個屬於我的基調,讓我能有個依憑去生存、有份穩定的支撐去支持我往外或往深處探索。穩固而又能夠流動。而這個基調,或者說我對於自身學習的原則,其實便是我在〈交會時,互放的光亮〉中所寫下的,任何細節的執行應該都要在這些原則之下。
    我必須說,當我開始焦慮於一些枝微末節或不必要的事情,當我感到痛苦惘然不知所措,其實很大原因是因為我忘記了自己訂下的原則,有點像是遺忘了初心,所以同樣的狀況會不斷發生,讓我筋疲力竭。
    這些原則看似是另一種限制,但不同於前面所寫,它反而是讓人走向無所限制必要的前提,於我而言。
    因此我決定刪除那些對目前的我而言無意義的規劃與時程表,利用這幾天沉澱一下,從那幾點原則去思考我接下來學習的一些細部想法,同時也調整一下已經有些混亂的心態。
    結束前,想說一下,我覺得寫作真的是一個整理自己的好方法,有某些文章還沒寫成篇我就覺得自己已經達成想梳理自己想法的目的,所以就直接停筆沒發表了(似乎有些任性),或者有些文章在旁人看起來不太連貫或有些莫名其妙的,在這裡要和大家說聲抱歉,因為我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記錄自己,但是我會持續練習如何寫作能讓讀者有最好的閱讀體驗。
    這邊推薦一下我最近在看的文章,是一位Minerva的學生詹雨安所寫的,他的休學系列對於我思考怎麼把自己安排好有滿多的啟發,至於有哪些啟發,也許之後會成篇發表出來也說不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