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思維增長日記02|修正式終局思維,以終為始滾動前進

零、前言

《思維增長日記》是自己額外想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導致最近的腦袋有點卡住,吸收了用不上,不吸收又有點焦慮,因此想透過《思維增長日記》記錄自己學到的內容,可能是趨勢詞彙、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
盡可能會先說明自己的親身經歷,再說說我對這個資訊的看法。

一、什麼是「終局思維」?

這個詞是我在《得到》聽到曾鳴教授(阿里巴巴前參謀長)所提出,意思是面對很多選擇時,從「終點」出發考慮問題,來決定「當下」的選擇。
以大學生涯為例,如果是大一新生,先思考大四畢業想成為什麼樣的畢業生,再回推現在應該要修哪些課、參與哪些活動;以職涯為例,先思考 50 60 歲想做到哪個職位,再回推現在要選哪間公司。

二、我們真的需要終局思維嗎?

在分享終局思維的方式前想探討一下題目,有人可能會問:
  1. 在大學初期,我根本還不知道未來有哪些選項,那我所設定的終局思維不是就限制我的出路嗎?
  2. 在職涯初期,我還沒確定我要的是什麼產業,那我不就只是先畫靶嗎?
  3. 我習慣走一步算一步,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還不知道哪些事,會不會其實不需要這個思維?
我認為上述答案會因人而異,「終局思維」也會根據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而有不同應用方式。
我自己的思考脈絡是「修正型終局思維」,那跟原本終局思維的意思差在哪?以下我分析兩種情況:

(一)對未來非常透徹
假設你的職業規劃很明確,如後端工程師、UI 設計師、律師,而且會長期在這個職業上,那麼一般的終局思維應該就適用,因為你可能很明確最終的藍圖是什麼,例如律師有可能是開個人律師事務所,而後端工程師可能是當到工程副總裁等等(因人而異),因此可以根據這個明確的藍圖去規劃現在的職涯。

(二)對未來稍有迷惘
但若跟我一樣對未來藍圖不太確定,有可能會換跑道,我覺得可以參考「修正型終局思維」,意思是你依舊可以設定終局思維,但這個「終局」會隨著時間而修正

三、「修正型終局思維」的具體思考脈絡

有人可能會再問,如果終局一直修正,那不是就不叫「終局」了嗎?頂多叫做里程碑吧?或是轉捩點?
確實這是一種看法,但我現在會訂「可被修正的終局思維」,是因為我是根據當下的成長環境所看到的終局,也是我思考範圍內可想像到的終局,至於一兩年後如果又修改,那也是因為我的思考範圍變廣變深了,因此我認知的終局想當然就會變換路徑,或是往後延伸。(如下圖)
左圖:路徑更改;右圖:路徑延伸。

(一)兩種修正路徑
  1. 路徑更改:例如職涯轉換,原本想當到工程師的高階主管,後來可能工作一兩年,突然發現自己比較適合產品經理,這樣的職涯轉換勢必會有不同終局。
  2. 路徑延伸:例如原本可能自己爬網路資料,認為 X 產業只能做到 Y (也許是經理職),但後來聽學長姐分享還能延伸到更高階層 Z (也許是副總職)。

(二)接受不完美的終局
對我來說這兩種可以是同時存在的選項,我自己的終局就經過不斷的轉換及延伸,這是因為我初期沒想清楚嗎?我認為在之前構想的當下,已經盡全力思考了,但當處在一個資訊匱乏的環境,勢必會得到一個不完美的終局。

四、該如何開始第一個終局?

接著分析我自己如何設定最一開始的終局,老實說市面上應該有好幾種組合,都脫離不了「人生」、「職涯」的交錯。
我自己的方式是畫金字塔(也可以從黃金圈 Why-How-What思考)
第一層是遠一點的終局、願景(Why),內容會偏價值觀層面;第二層會產出策略(How),大致規劃我的方向;第三層則是具體行動(What),我現在要做什麼。(如下圖)
結合Why-How-What 的金字塔。當然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可以不一樣,也不一定要照著金字塔結構去拆解,同心圓、心智圖都是不錯的思考方式。

五、總結

本篇單純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詢問過不少朋友是否真的會思考自己的「終局思維」,答案真的會因成長背景而有差,有些是之前沒接觸過這個概念,因此沒想過;有些則是覺得目前不需要,穩扎穩打過好每一天就好,未來的事未來說。
但就我目前滾動式修正到現在,仍是一個在眾多選項中的一個指示燈,至少可以讓自己更明確,我現在的規劃是 X,因此我初期選擇 Y 會比較容易達到 X。
這篇不斷挖掘內心深處,但日記本來就是個人的紀錄XD 很多情境不一定適用每個人,大家看完也都可以留下回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