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責任不是你的責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責任心的家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你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吧,然而,你會不會太盡責,以至誤將孩子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而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責任當成你的責任?
有多少次孩子找不到用品時大聲問你東西放在哪裏?有多少次孩子忘記做作業卻埋怨你沒有檢查清楚手冊?又有多少次你陪孩子溫習反而被孩子嫌棄你迫得太緊?
就算是小孩也有自己的責任,在孩子未能照顧自己之前,當然需要你從旁協助,但當他們有能力照顧自己後,你不妨嘗試站遠一點,讓他們學習對自己負責。
譬如說,上學是孩子的責任,所以執拾書包、完成作業、溫習等等都是他們的要學到做到的事,但越盡責的父母越是不敢放手。上學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怎麼可以掉以輕心?你對孩子的學業事事關心,事事過問,孩子卻自始至終毫不在意(因為你比他更在意啊)。孩子的成績在你的掌控下尚算過得去,但萬一放手後成績一落千丈怎麼辦?
容我再說一次好了,孩子的責任不是你的責任,你可以提供輔助,但請不要將孩子的學業視為自己的責任。
不是說要你對孩子放任不管,但要明白所有轉變都有過渡期,逐步協助孩子建立信心和責任感,別擔心你放手後孩子的進度未如預期,因為那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請記著,犯錯也是一個過程。容許孩子犯錯,只要他們能從錯誤中學習,成長的步伐會更穩定,一旦孩子培養出責任心,你的生活肯定更輕鬆,親子關係也會大為改善。別一直用你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是孩子在過他的人生,並不是你在過孩子的人生啊。
放輕鬆,試著讓孩子負起應有的責任,就算他犯錯也別抓狂,只要記著當他需要協助時,你隨時伸出援手便足夠了。
avatar-img
104會員
762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Netflix新劇《Emily in Paris》熱播,當初會注意此劇是因為有人將之與《穿Prada的惡魔》相提並論,而且我喜歡女主角 Lily Collins,開播後討論度極高,所以也立即點播。 劇集講述任職公關公司的女主角,突然被派往巴黎工作一個月,從未離開過芝加哥的她在完全不懂
由孩子懂得步行開始,你總是牽著他的小手,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在大街小巷,一路走一路天南地北地聊著快樂的事,看看天空認認花草。雖然在人群中穿梭,但世界彷彿只有你和他。你與孩子牽著手回家,將全世界留在外面,你的世界只要有他便心滿意足。 每次帶孩子上學,他定必緊緊牽著你的手,你感受到他的焦慮與依戀,即使只
日本作家米澤穗信擅寫日常推理,以校園推理小說《冰果》最為人所熟悉,不但推出漫畫和動畫,更有真人版電影,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米澤穗信後期的作品如《算計》則走暗黑路線,開創截然不同的風格。儘管風格不同,他的小說始終有著一個共通點,每篇小說也充滿餘韻,讀完後令人低迴再三。 米澤穗信的短篇小說集《滿願》同樣
 一個人將來會怎樣,大概連自己也不能說了算。 你可以很努力,卻依然一事無成,亦可能無心插柳,最終成就大夢想。 未來可以規劃,只是誰也無法斷言,就算身為父母,對於子女的將來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偏偏有些長輩喜歡恃老賣老,單憑自己的經驗便斷言這個小孩將來怎樣怎樣。如果長輩所斷言的事正面,例如說孩子將來必
因為喜歡文字,所以每天也會閱讀大量文字,而且早已不限於紙本,網上閱讀反而成為日常,也因此有許多閱讀工具協助我閱讀(閱讀不就是打開就閱讀嗎?竟然還需要工具!對,是需要的,而且十分重要) 新聞 我已經完全不看電視新聞了,所以一定會看報紙新聞,而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聞。(對,我都是在網上看新聞
漸漸的,我忘記了我們在一起多少年了。 絕對不是因為健忘,我還是記著這一天,還是堅持著,每年的這一天,寫下一點點心情。 到底多少年了? 明明久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卻又覺得不過是匆匆數年。 時間太虛幻,但情感卻是真實的。 依然像初識那時, 只是帶著更強烈的篤定。 時間流轉, 我們之間依然圍繞著愛。
近期Netflix新劇《Emily in Paris》熱播,當初會注意此劇是因為有人將之與《穿Prada的惡魔》相提並論,而且我喜歡女主角 Lily Collins,開播後討論度極高,所以也立即點播。 劇集講述任職公關公司的女主角,突然被派往巴黎工作一個月,從未離開過芝加哥的她在完全不懂
由孩子懂得步行開始,你總是牽著他的小手,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在大街小巷,一路走一路天南地北地聊著快樂的事,看看天空認認花草。雖然在人群中穿梭,但世界彷彿只有你和他。你與孩子牽著手回家,將全世界留在外面,你的世界只要有他便心滿意足。 每次帶孩子上學,他定必緊緊牽著你的手,你感受到他的焦慮與依戀,即使只
日本作家米澤穗信擅寫日常推理,以校園推理小說《冰果》最為人所熟悉,不但推出漫畫和動畫,更有真人版電影,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米澤穗信後期的作品如《算計》則走暗黑路線,開創截然不同的風格。儘管風格不同,他的小說始終有著一個共通點,每篇小說也充滿餘韻,讀完後令人低迴再三。 米澤穗信的短篇小說集《滿願》同樣
 一個人將來會怎樣,大概連自己也不能說了算。 你可以很努力,卻依然一事無成,亦可能無心插柳,最終成就大夢想。 未來可以規劃,只是誰也無法斷言,就算身為父母,對於子女的將來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偏偏有些長輩喜歡恃老賣老,單憑自己的經驗便斷言這個小孩將來怎樣怎樣。如果長輩所斷言的事正面,例如說孩子將來必
因為喜歡文字,所以每天也會閱讀大量文字,而且早已不限於紙本,網上閱讀反而成為日常,也因此有許多閱讀工具協助我閱讀(閱讀不就是打開就閱讀嗎?竟然還需要工具!對,是需要的,而且十分重要) 新聞 我已經完全不看電視新聞了,所以一定會看報紙新聞,而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新聞。(對,我都是在網上看新聞
漸漸的,我忘記了我們在一起多少年了。 絕對不是因為健忘,我還是記著這一天,還是堅持著,每年的這一天,寫下一點點心情。 到底多少年了? 明明久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卻又覺得不過是匆匆數年。 時間太虛幻,但情感卻是真實的。 依然像初識那時, 只是帶著更強烈的篤定。 時間流轉, 我們之間依然圍繞著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