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歪路總是比較簡單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文章提到人總是渴望受人喜愛的,亞當・斯密說「人類不僅天生渴望受人喜愛,也渴望自己是可愛的。」但是現在很多人會表現出不在乎其他人想法的樣子,就像一股潮流一樣,不過那通常只是惺惺作態,有點類似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因為怕自己受傷,所以在身體周遭築了一道牆,假裝自己什麼都聽不到、看不見。
通常會表現出不在乎其他人想法的人,其實就是最希望獲得別人認同的人,所以現在很多心靈雞湯文常常訴諸不要理會別人想法、不要理會他人怎麼說,只要做自己就好,其實是違反人性的。不論如何,人,天生就是渴望受人喜愛,斯密還說:「人類的快樂主要來自察覺自己「被熱愛」。
受人喜愛可以說是成為一名「可愛」之人的必然結果,那何謂可愛?它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正直、誠實的,而且擁有良好的節操;我們希望以誠實的方式贏得他人敬重、讚美、關注及獲得美名;我們希望自己真心的受人喜愛,斯密表示我們在乎自己的聲望,也就是別人怎麼看我們。—而且我們更在乎自己能以誠實的方式贏得那樣的聲望,換言之,我們不希望自己浪得虛名。
亞當・斯密的原文是這樣的
一個人不僅天生渴望被人喜愛,也渴望變成可愛的人;換言之,他希望變成理所當人被喜愛的對象。它不僅天生害怕受人憎恨,而且害怕成為可恨的人;換言之,他害怕成為理所當然被憎恨的對象。它不僅渴望被讚賞,而且渴望自己真正值得讚賞;換言之,他希望自己就算實際上沒有獲得旁人讚賞,但卻是一個理應受到讚賞的對象。他不僅害怕被責備,更怕成為應該被責備的對象;換言之,他害怕成為那種雖然無人責備,但實際卻又是理應被責備的對象。
總之,如果我們行事端正、高尚、無可責難、慷慨和和善,並且以誠實的方式得到其他人的讚賞,那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快樂的泉源,就是當一個可愛的人。

受人喜愛有兩種管道,一種是財富與名氣,另外一種是透過智慧與美德,而斯密勸戒我們選擇第二種,成為一名可愛的人。大家都喜歡有錢的人、有名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如果一位政商名媛跟你去同一家餐廳吃飯你會很開心,如果有一位偶像明星穿跟你一樣的衣服,你也會樂不可支,他們有做了什麼嗎?沒有,但是這是財富與名氣帶來的效應,我們的心永遠會看著那些名與利。
那什麼是可愛?什麼是美德呢?斯密有兩個答案,其中一個最低限度標準就是「(行為的)合宜性」(propriety)。所謂的行為合宜性,就是要把自己的反應調整到和周遭的人一致。
舉例來說,你的一位好朋友最近失戀了,他非常難過的想找你哭訴,如果你表現的非常不以為然,那他會很生氣,認為你怎麼表現的漠不關心的樣子,自己一定是找錯了人。人與人之間的感想落差越大,就越不認可對方的反應,認為對方的反應不適當,但每個人都還是偏好有共同的感想,偏好能和諧相處,不喜歡彼此不和諧。斯密所謂的「和諧」就是我將我的狀態調整到與你一致,或是你將你的反應調整到和我一致。
就像合唱一樣,有人音調太高就降低一些,有人聲音太小就大聲一些,直到彼此之間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人之間的相處就是一直在尋找這種和諧的狀態。如果對方能把痛苦頻率調到跟我越相近,越能減輕我的悲傷,我會感覺你真的幫我消除了一部分的悲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傾向跟熟識的朋友、家人訴苦,而不會跟陌生人訴苦,因為陌生人較難揣摩你悲傷地程度。雖然旁人不可能把感受調整成一致,但是,旁觀者不盡然非得產生完全一致的感受,才能讓受苦的人感到安慰,彼此調和就已經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及要求了。

美德的要求

改變社會聽起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需要我們額外花費心力的事,很多人會去做一些額外的工作,例如當志工、捐款、淨灘等等...,其認為為一個更大的目標或是組織做一些無私的事非常有意義,但付出那些經歷與時間所得到的報酬有時候只是抽象的滿足感而已。斯密認為更簡單的是,藉由社會中每一個人不同的決定,自然而然決定什麼是適當的、不適當的、具有美德的、不具美德的,沒有人決定或是計畫以自己的行動改善世界,我們全是在沒有思考的情況下,達到這個效果。我們希望成為可愛的人,而在追求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漸漸形成這些社會規範。
因此不酒駕成為社會共識,不種族歧視、不職場霸凌成為社會共識,當我們表現良好會受到讚賞,當我們表現不好會受到責難而覺得恥辱與丟臉。以投票而言,如果你覺得你的一票不會影響結果而不去投票,並因此相信不投票是可以接受的,那你就不是很有道德,因為自己的行為雖然渺小,卻會產生外溢效益,我們不僅要了解這個道理還要根據這個道理行動。 只要我們做好份內的事,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可愛的人,這個社會就能因為你而變得更加和諧。

Facebook : 查思慢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2會員
75內容數
因為世界很大、很有趣,更希望用多元思維模型來了解不同的事物。 透過不同的角度,讓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完整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查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看了熱門的《三十而已》,雖然對劇中人物產生諸多共情,但是我發現更重要的是,它不知不覺得在短時間內佔據了我的生活,影集到底怎麼偷走我們的時間?
好人與壞人的界線越來越難判定,私事與公事更是模糊不清,你的意見往往建築在被輿論掏空的地基之上,在這事事公審的年代,我常常覺得自己像一顆旗子,看著新聞媒體給的資訊就要你表態,誰贊成、誰反對,媒體好像拿著摩西的法杖把人們一分為二,有罪或無罪到底誰說了算?
有人對婚姻充滿好奇,有人對婚姻害怕恐懼,也有人對婚姻是又愛又恨。婚姻,其實是一個非常不自然的產物,是人類特別創造出來的一個制度,畢竟你從來沒有看過母花豹跟公花豹說我要離婚,然後還要打官司、分財產的吧?這週剛剛看完果陀劇場的舞台劇《我的大老婆》,因此就來談談對婚姻的想法。
你是那個曾經被說沒大目標、沒狼性、喜歡小確幸的年輕人嗎?為什麼社會總抹煞了年輕人的努力?
只有兩種人會去預言未來,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另一種則是不曉得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人。我們給歷史找原因,給未來找理由,但 真的看得透嗎?
前陣子看了熱門的《三十而已》,雖然對劇中人物產生諸多共情,但是我發現更重要的是,它不知不覺得在短時間內佔據了我的生活,影集到底怎麼偷走我們的時間?
好人與壞人的界線越來越難判定,私事與公事更是模糊不清,你的意見往往建築在被輿論掏空的地基之上,在這事事公審的年代,我常常覺得自己像一顆旗子,看著新聞媒體給的資訊就要你表態,誰贊成、誰反對,媒體好像拿著摩西的法杖把人們一分為二,有罪或無罪到底誰說了算?
有人對婚姻充滿好奇,有人對婚姻害怕恐懼,也有人對婚姻是又愛又恨。婚姻,其實是一個非常不自然的產物,是人類特別創造出來的一個制度,畢竟你從來沒有看過母花豹跟公花豹說我要離婚,然後還要打官司、分財產的吧?這週剛剛看完果陀劇場的舞台劇《我的大老婆》,因此就來談談對婚姻的想法。
你是那個曾經被說沒大目標、沒狼性、喜歡小確幸的年輕人嗎?為什麼社會總抹煞了年輕人的努力?
只有兩種人會去預言未來,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另一種則是不曉得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人。我們給歷史找原因,給未來找理由,但 真的看得透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最大的重點:這本書裏頭有很多好笑的笑話。 其次,《編劇,我想當個好人》介紹了西方頂尖哲學家們對道德的見解,以及如何成為一名真正好人的完整指南。如果你老是聽人說善良是一種選擇,但不確定要怎麼選的話,這本書可以幫上你的忙。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最大的重點:這本書裏頭有很多好笑的笑話。 其次,《編劇,我想當個好人》介紹了西方頂尖哲學家們對道德的見解,以及如何成為一名真正好人的完整指南。如果你老是聽人說善良是一種選擇,但不確定要怎麼選的話,這本書可以幫上你的忙。
Thumbnail
從小就被教育"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造就出我這熱心的個性,確實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並且開啟不同的人脈。這應該是正向發展的好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遇到的事物都趨近講求功利、懷疑對方來意.....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