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情緒11—太敏感,看到別人碰到,以為自己也會這樣

▓說明
■非常敏感,風吹草動都會神經過敏;容易害羞;畏於講話;
■一直處在警戒的狀態中,其實內心是嚮往安詳的;
■外在是恐懼的樣子,其實內在有巨大的勇氣。
▓再說明,舉例
■像台語說的:「講一个影,生一个囝」,有這情緒的人是,聽一個影,生幾百個兒子。
■看到電視新聞在播報某電影院發生火災,自己的孩子剛好去看電影,認為孩子也會碰到火災,因此而很不安,甚至猛打電話找人;
■看到有人在路上被搶,以為自己出去也會被搶。這情緒很多的人往後會避免走那條路。
▓調整方法
■當覺察到這個情緒出現時,先好好跟這個情緒相處,感覺一下是什麼感覺?可以說出來,或寫下來嗎?可以的話,就說給一個人聽(或說給自己聽),寫下來是很好的方法。
■問:這是怎麼來的?為什麼?
■如果可以的話,站起來,走出去,到現場看一看,辨認一下看新聞和在現場的體會有什麼不同?這時候,「這是我自己的情緒」的感覺會比較清楚,比較確定的是:「那是我自己的『情緒』,不是事實。」
■多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要光坐在家裏想,去做看看,好好準備,好好去做,印證不會發生什麼事情。成功經驗累積多了,那些擔心害怕就會縮小範圍。
■將這種敏感用在自己的身上,敏感覺察到自己的需求,如:餓了,渴了,冷了,哪裏痛了……,快點覺察到,而且要快點採取行動,不要忍耐,不要不管它。這樣對外界的敏感會稍微減少一點。
●後註,特別交待
■覺察到「這是情緒」是第一步,沒有覺察到的話,就被情緒帶著走,讓自己處在困擾中,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如;阻礙自己走出去的腳步,或做某事的機會,也會阻止小孩、家人去探索,如:去爬山,就想到會山難。
■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反而會弄錯焦點,發生意外。

我的發現和體悟
■感受不到快樂,悲傷和憤怒沒有出來,
幾年前,我去找人談,主要的問題是:「我感受不到快樂。」,她說:「因為妳的悲傷沒有出來。」是喔!我沒有刻意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它不是會「自然」發生嗎?結果沒有,持續了很多年。
聽她這麼說,我才知道,原來是這樣喔!我常覺得想哭,但都哭不出來,不知道上次哭是什麼時候了?還有憤怒也沒出來,碰到憤怒的事情時,只會忍耐和壓抑。天啊!我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呢?
後來我退而求其次,先讓自己「愉快」就好,去體會愉快,做讓自己愉快的事情,快樂還是還沒到,沒關係,總有一天會體會到的。
根本的問題還是要處理,讓悲傷出來,有一次終於哭出來了;有憤怒、生氣的話不要壓抑,除了「說」之外,加上情緒,如:講話比較大聲,以不滿的口氣,不高興的表情。我之前都是好好講話,不帶情緒,後來發現,有些人(有些情況)如果光用說的,對方不理會,或是沒感覺,加上情緒,他才會注意,重視我說的。
■我的東西太少,思緒太多
思緒太多的事情已經處理很久了,這幾年用靜坐、靜心、正念等方法,加上沒有在寫小說,比以前少了很多,其實還是很多。
這2天想到,因為我的東西很少,所以思緒很多;如果將東西增加的話,會不會減少思緒呢?
我對於「物質」的東西覺得很麻煩,尤其之前三番兩次離家出走,在外面過一段日子,只有隨身的一、二個包包就可以過日子。還有決定不要和他一起生活後,就有計劃地將家裏的東西減少,只留必要和我在意的,到時候帶不走啊!
我上完成長班時,老師對著我說:「要增加物質的慾望」,我不知道確切的意思是什麼?只知道當時太省,太簡樸,開始用好一點的東西,要增加多少「物質」,其實也是有限。
■覺察到,我的仔細很多,讓我不舒服和困擾
現在事情比較少,比較清楚地感受到我很仔細,甚至到讓我不舒服的地步,如:
—不相信自己記得的,聽到的,得要再看一遍,或用其他的途徑再確認,才會放心;
—擔心弄錯;
—擔心漏掉;
—怕事情沒準備好,預做準備時會有不安,要求要很周全;
—要時間剛剛好,
—又要預留我自己先休息一下的時間,
整個弄到我很焦慮,不舒服。
■想到離譜的結果,臆想很多
凡事往壞的方向想,越想越離譜,越可怕。當我覺察到我這個情緒出現時,告訴自己:「這只是我自己的情緒而已,外面的環境仍然照常,沒有變。」
含羞草是非常敏感的植物,碰到它,或風吹,它的葉子會縮起來,代表含義是,恐懼會延伸到全身,這種恐懼不是由經驗造成的
含羞草是非常敏感的植物,碰到它,或風吹,它的葉子會縮起來,代表含義是,恐懼會延伸到全身,這種恐懼不是由經驗造成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情緒和理智是不相統屬的2國,理智無法「處理」情緒喔!情緒沒有不好,它在提醒我們有事情做/想錯了。當我們有情緒時,不要急著逃避、壓抑或轉移注意力,雖然暫時不見了,但不是真的不見,只是被壓下去了,將來要再挖出來處理,要耗費更多的心力,而且會在某個情境時,爆裂出來。 slowee55@gmail.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