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Podcast, Lover only. 戀人專屬的podcas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女友住得很近,每天早上我都會先到她家喝杯咖啡聊幾句,然後各自出門工作。她因為趕上班要梳妝打扮,所以都還是我說為主,聊的話題不外乎就是早上讀到的新聞或是網路話題、最近讀書的段落之類的。有時候在10分鐘裡跟他講本很不錯的書,有時候稍微評一下某個人某件事,或是跳來跳去,前一個話題是健康、下一個話題就變電影了。
最近她也開始在聽podcast ,早上貼了一個連結傳給我要我看,跟我說
我在聽OO和OO的節目,雖然是說書但更像是閒聊,我聽了半天其實他談話裡書的內容不多啊,很多又會跳到他延伸想到什麼事、他以前的故事之類,然後又回過頭講一段書,一段一段的其實跟你每天早上跟我聊的東西也很像啊,你要不要轉型一下,改改風格?
是啊,這樣的節奏跟資訊量就是適合聽podcast的人當下的情境,很可能是邊聽邊做其他事。
那你也改一下吧,就也這樣錄你的直播、podcast怎麼樣?
「人家是走強烈的個人風格,是在經營粉絲的,我不適合這個路線啦。」我搖頭
「好吧,所以每天早上我可以聽一段我個人專屬,別人都聽不到的podcast 內容也是不錯啦。」女友已經習慣我的這種個性。
不過我稍微想一想,每天跟女(男)友聊一段,好像可以當作是「Podcast養成先修班」,原因如下:
  1. 養成「聽眾很重要」的習慣:每天跟女友聊話題,絕對不會想看他翻白眼皺眉頭的,如此就會把「聽眾」放在心上,不敢或忘。
  2. 訓練找話題的靈感:假如你每天可以跟對你熟得不能再熟的伴侶都還能講一段15~30分鐘他會感興趣、不會覺得沈悶不耐煩,甚至還會微笑、接話的不同話題,應該對於陌生聽眾來說也會是有趣的。
  3. 形塑真實的個人風格:交往一段時間的女友,我有幾斤幾兩她也相當清楚,所以不必故作驚人之語嘩眾取寵,但是如何還是要在言談間稍微「顯擺」一下自己的獨特見解,表現出「其實我也是蠻有想法、蠻厲害的唷!」還是要稍微有點心思的,每天這樣認真聊一段,無形中談話裡的真實感、論點的高度、角度以及組合成的個人風格就很清晰。
  4. 行動與持續力:常常聽有些朋友興沖沖地說也想拍片、錄podcast,但不是只停留在想法上,就是做了一陣子無以為繼。但是如果先從「每天和女友聊一段」開始,也許很自然的就養成習慣了也說不定。
  5. 會有意外的收穫:我雖然沒有把每天的閒談認真轉化成podcast節目,但是反而從每天的談話裡延伸出很多其他的想法或創意,可以用在其他的工作上。
常有人說「真是說得一口好菜」,講了半天,我大概還是先維持每天做「女友專屬的真人現場播音podcast」就好了。我記得很久以前讀過一部日本小說,書名是《Soul music, Lover only》(戀人專屬的靈魂樂),那我這也算是「戀人專屬的podcast」吧 :P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7K會員
186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KR是由Intel的創辦人安迪葛洛夫根據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目標管理」的精神發展出的管理方式,Intel成功地運用了OKR管理搶下市佔率,贏得市場競爭。之後OKR被傳奇創投家約翰杜爾傳入Google,成為Google一直運用的管理工具,也廣泛應用於IT、創投、遊戲、創意等快速擴張或轉型期的企業。
《WOL大聲工作法》不從技巧面出發,而是以「如何重新看待我的工作」開始訴求,看似是幫助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與工作的過程,但其間的「分享」「回饋」「累積信任」「連結」正是逐步建立起個人影響力(換個角度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必要基礎。因此,只要開始實行《WOL大聲工作法》,自然而然地朝「個人品牌極大化」前進。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書名聽起來是一本科普書,書裡也的確有許多跟太空計畫、科學有關的內容,作者歐贊嘗試把他在參與太空計畫時學習跟領悟到的思考方法拆解成一些原則,讓讀者在工作或生活中可以運用,這本書要不是要教我們如何成為科學家,而是教我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0到1》出自於矽谷創業家暨創投資本家彼得提爾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創業課程,彼得提爾並非科技人出身,於史丹佛大學就讀時主修哲學,並且是知名西洋騎手,其非主流且獨到的觀點,讓《從0到1》有別於一般商管好書「個案整理與分析」或「企業、經理人傳記」「原理與執行技巧」等常見類型,更像是引發爆炸性思考的引信。
《零規則》這本書有兩個我覺得很棒的地方: 1. 用有層次、架構的方式把十多年來Netflix的文化如何一步一步經過三階段演進到目前的狀態解釋得很清楚。 2. 邀請艾琳梅爾教授以第三者的視角與觀點,訪談了超過200位員工,以及以更多學術研究做旁證與補充,讓這本書的內容不會是「自說自話歌功頌德」。
你覺得主管容易當嗎?想當個好主管有訣竅嗎? 《解答一萬個主管都煩惱的事》作者淺井浩一為日本知名的管理諮詢專家,協助過的主管超過一萬人,當他在傾聽主管們的煩惱時,發現主管們的問題可被歸納成幾種類型,本書就是這些問題的共通解題要訣。假如你是中階主管或是有志朝管理職發展,一定要看當主管的共通煩惱如何解決
OKR是由Intel的創辦人安迪葛洛夫根據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目標管理」的精神發展出的管理方式,Intel成功地運用了OKR管理搶下市佔率,贏得市場競爭。之後OKR被傳奇創投家約翰杜爾傳入Google,成為Google一直運用的管理工具,也廣泛應用於IT、創投、遊戲、創意等快速擴張或轉型期的企業。
《WOL大聲工作法》不從技巧面出發,而是以「如何重新看待我的工作」開始訴求,看似是幫助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與工作的過程,但其間的「分享」「回饋」「累積信任」「連結」正是逐步建立起個人影響力(換個角度也就是個人品牌)的必要基礎。因此,只要開始實行《WOL大聲工作法》,自然而然地朝「個人品牌極大化」前進。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書名聽起來是一本科普書,書裡也的確有許多跟太空計畫、科學有關的內容,作者歐贊嘗試把他在參與太空計畫時學習跟領悟到的思考方法拆解成一些原則,讓讀者在工作或生活中可以運用,這本書要不是要教我們如何成為科學家,而是教我們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0到1》出自於矽谷創業家暨創投資本家彼得提爾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創業課程,彼得提爾並非科技人出身,於史丹佛大學就讀時主修哲學,並且是知名西洋騎手,其非主流且獨到的觀點,讓《從0到1》有別於一般商管好書「個案整理與分析」或「企業、經理人傳記」「原理與執行技巧」等常見類型,更像是引發爆炸性思考的引信。
《零規則》這本書有兩個我覺得很棒的地方: 1. 用有層次、架構的方式把十多年來Netflix的文化如何一步一步經過三階段演進到目前的狀態解釋得很清楚。 2. 邀請艾琳梅爾教授以第三者的視角與觀點,訪談了超過200位員工,以及以更多學術研究做旁證與補充,讓這本書的內容不會是「自說自話歌功頌德」。
你覺得主管容易當嗎?想當個好主管有訣竅嗎? 《解答一萬個主管都煩惱的事》作者淺井浩一為日本知名的管理諮詢專家,協助過的主管超過一萬人,當他在傾聽主管們的煩惱時,發現主管們的問題可被歸納成幾種類型,本書就是這些問題的共通解題要訣。假如你是中階主管或是有志朝管理職發展,一定要看當主管的共通煩惱如何解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除了娛樂性質的節目,如《馬克信箱》、《青春愛消遣》,和《婊姐必請》外,我也會選擇一些英語學習的Podcast,讓我的通勤時間更加充實。像是Ian主持的英文詞窮特攻隊,一集介紹十個單字強力補充詞彙庫,或是聽賓狗學英文,說點英文,都是很有趣而且可以輕鬆學英文的podcast。
Thumbnail
都是怎麼跟別人在網路上聊天的?一方面是看目的性,有時候只是單純想要找聊天、講講話,那可能我就會在一些文章、影片下面留言;如果是有別的目的,例如想要找伴侶,那可能就會透過交友軟體,後者的話就會比較有目的性的去篩選條件、看看彼此的說話方式等等的。主要就是會快速篩選,不會多聊太多,只會在意有沒有機會。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9尋找 #Day4 Q.試著找一個你不曾聽過的Podcast頻道聽聽看,哪三個部分是你最喜歡的? ✍️截止目前還沒接觸過Podcast。 寫於20240509(週四)
Thumbnail
後來開始喜歡聽Podcast,起源或許要追溯至過往國高中聽廣播的習慣,不管做任何事情,旁邊總有個聲音陪伴,即使陌生素不相識,卻又近在眼前── 這種距離的美感。 《一個路人經過》是兩位音樂人-宇宙人小玉 ╳ 白安聯手打造的Podcast節目,其實不怎麼聊音樂,反而生活居多,個人也較偏好雜談類型的
  你有常常和自己連上線嗎? 有一天下午,我一如往常,一邊改課程投影片,一邊聽著podcast,眼睛看,腦子想,耳朵聽,同一個時間做2-3件事已經是我的日常,其實我還引以為傲自覺效率超高,當天的Podcast主題在講「安靜的力量」,我聽著聽著,聽到分享者提高音量說了兩遍:「安靜是種能力,安靜
Thumbnail
最一開始錄podcast ,是因為覺得一事無成、原地打轉的自己,隨便找一件事情做都好。於是就開始錄起了podcast來。 但我其實口才很差,要自說自話的錄pocast,真的要克服種種阻礙。所以最一開始,我錄製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
Thumbnail
一開始會接觸到「台通」是經由朋友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聽Podcast的習慣,只知道是一種最新流行的廣播類節目,很少接觸廣播和只愛聽音樂的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去嘗試,直到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我才正式開啟我的Podcast之路。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你是個podcast的愛好者嗎?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需要一個夥伴,在通勤或休息時間讓你放鬆,獲取新知識?引書店是一個非典型的聊書頻道,主持人透過書籍內容引出自己豐富的閱歷與見解,同時示範我們可以如何與書本對話,再如何把這些內容轉化成創新的提案,不論是對於工作或生活面向。
Thumbnail
🌟收聽平台上這麼多檔節目,為什麼聽眾要選你的節目來聽?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除了娛樂性質的節目,如《馬克信箱》、《青春愛消遣》,和《婊姐必請》外,我也會選擇一些英語學習的Podcast,讓我的通勤時間更加充實。像是Ian主持的英文詞窮特攻隊,一集介紹十個單字強力補充詞彙庫,或是聽賓狗學英文,說點英文,都是很有趣而且可以輕鬆學英文的podcast。
Thumbnail
都是怎麼跟別人在網路上聊天的?一方面是看目的性,有時候只是單純想要找聊天、講講話,那可能我就會在一些文章、影片下面留言;如果是有別的目的,例如想要找伴侶,那可能就會透過交友軟體,後者的話就會比較有目的性的去篩選條件、看看彼此的說話方式等等的。主要就是會快速篩選,不會多聊太多,只會在意有沒有機會。
#與自己交換日記 #Week19尋找 #Day4 Q.試著找一個你不曾聽過的Podcast頻道聽聽看,哪三個部分是你最喜歡的? ✍️截止目前還沒接觸過Podcast。 寫於20240509(週四)
Thumbnail
後來開始喜歡聽Podcast,起源或許要追溯至過往國高中聽廣播的習慣,不管做任何事情,旁邊總有個聲音陪伴,即使陌生素不相識,卻又近在眼前── 這種距離的美感。 《一個路人經過》是兩位音樂人-宇宙人小玉 ╳ 白安聯手打造的Podcast節目,其實不怎麼聊音樂,反而生活居多,個人也較偏好雜談類型的
  你有常常和自己連上線嗎? 有一天下午,我一如往常,一邊改課程投影片,一邊聽著podcast,眼睛看,腦子想,耳朵聽,同一個時間做2-3件事已經是我的日常,其實我還引以為傲自覺效率超高,當天的Podcast主題在講「安靜的力量」,我聽著聽著,聽到分享者提高音量說了兩遍:「安靜是種能力,安靜
Thumbnail
最一開始錄podcast ,是因為覺得一事無成、原地打轉的自己,隨便找一件事情做都好。於是就開始錄起了podcast來。 但我其實口才很差,要自說自話的錄pocast,真的要克服種種阻礙。所以最一開始,我錄製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
Thumbnail
一開始會接觸到「台通」是經由朋友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聽Podcast的習慣,只知道是一種最新流行的廣播類節目,很少接觸廣播和只愛聽音樂的我也提不起什麼興趣去嘗試,直到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時,我才正式開啟我的Podcast之路。
Thumbnail
取名為Lounge,是希望我的部落格給了一種休息並且可以與人討論的感覺。或許沒有一杯小酒,但也不需要把事情看得太認真。
Thumbnail
你是個podcast的愛好者嗎?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你是否需要一個夥伴,在通勤或休息時間讓你放鬆,獲取新知識?引書店是一個非典型的聊書頻道,主持人透過書籍內容引出自己豐富的閱歷與見解,同時示範我們可以如何與書本對話,再如何把這些內容轉化成創新的提案,不論是對於工作或生活面向。
Thumbnail
🌟收聽平台上這麼多檔節目,為什麼聽眾要選你的節目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