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的時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被工作上的瑣事壓得喘不過氣來時,心裡就會想著:現在如果能一個人在家,我就能休息了吧?從小,我就蠻宅的,可以整天不出門都不覺得煩悶,因為只有週末可以不用上學,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什麼都不做,隨心所欲讓我感到徹底的自由與放鬆。
今年九月,為了治療癌症,暫停所有的工作計畫,人生突然多了五個月的假,不用趕著上班,不用急著開會,不用跟同事討論這件事怎麼辦,不必煩惱女兒便當的菜色,也不必衝回家買菜做飯。手機裡的訊息幾乎都跟自己無關,信件匣也不會有人寄什麼資料跟你交換意見,每天送走上班上學的家人,如果不用去醫院,整天,就只剩下我一個人而已。
這樣大把大把的時光,我渴求的休息,一開始卻無法享受,罹癌帶來的衝擊太巨大,每天都在跟自己的負面情緒周旋,慌亂、震驚、沮喪—為什麼我會得乳癌?為什麼我不想讓別人知道?回不去的左胸,手術後的傷口周邊觸摸起來為何沒感覺?我的飲食需要做什麼改變才不會復發......
為了探詢答案,只好不斷閱讀;心情太過苦悶,只好每天寫字,抄書;想吃飯的時候才吃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放射線治療回來感到很疲憊的時候,就算是亮晃晃的早上十點,我還是跑回臥房睡覺;左胸腫脹疼痛,皮膚又乾又癢,好幾個晚上無法安眠,整個白天就耍廢,賴在沙發上追劇、看電影,什麼都不管。
每天聽音樂,想聽什麼就大聲放出來聽,沒有人會抗議;以前沒機會上的瑜珈課,我高興什麼時候去就去,發現幾個教得很好的老師;一直很想好好整理的衣櫃、抽屜,總算可以一個抽屜一個抽屜分幾天收拾,不會因為時間壓力覺得煩躁;晚上想做什麼菜,三點半就在廚房裡洗洗切切,不必算計著為了六點半開飯,煩惱要先煮飯還是先熬湯?
然後嘗試靜坐,從五分鐘專心呼吸開始,漸漸可以十分鐘,十五分鐘。那一天,按照科恩博士在《不罹癌的生活》一書給的指示:先「專注禪修」、再「正念禪修」,最後以「慈愛禪修」結束,用對親人的愛來觀想,再把這種感覺轉移到自己身上,並默唸:「願我幸福與快樂。願我健康。願我以平靜與專注的態度參與生活。願我安居樂業。」一唸,竟然淚如雨下。
從什麼時候我便丟失了自己呢?每天操持著這具身體,卻從未停下來關照,我只是不斷外求,科恩博士提及,之所以無法明確說出每個人罹癌的原因,是因為要長成能被偵測出來的癌細胞,需要五年到幾十年這麼漫長的時間,每一天所做的選擇:包括怎麼面對壓力,怎麼吃,怎麼動,怎麼生活,都攸關未來罹癌機率的高低。
母親猝逝後,我從錯愕到悲傷,經過大約五年才釋懷;父親在母親走後選擇獨居,我便常常焦慮他的健康、交友與安危;想要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八年前決定借調,從此以後,常常睡不好;不管工作內容為何,我總是要做到盡善盡美,就是害怕輸給別人。這麼多年來,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壓力,也不知道跟自己距離這樣遙遠。
這五個月來的空白,反而讓我停下來,跟自己好好相處,身體上,醫生幫我清除了癌細胞;心理上,我透過獨處,與自己的內在對話,透過瑜珈與重訓,與自己的身體連結,我也在修復自己,做自己的醫生,五個月換來一個全新的自己,不啻是罹癌帶來的禮物。
avatar-img
12會員
24內容數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癌症,這口味的巧克力是怎樣的滋味呢? 一邊流淚一邊嚐著的我, 希望能說說這一顆巧克力帶來的天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行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半夜爬起來上廁所,我常常會突然閃過幾個念頭:「有沒有一個更高層的什麼在監督我?」「如果沒有,是我的意識在控制我的身體嗎?」「如果有一天死掉了,腦中的意識也消失嗎?」一想到連意識都不存在,恐懼便立刻淹沒了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從輪椅到推床,從推床上手術台,每一個步驟都要被詢問自己叫什麼,我一邊感到忐忑,一邊覺得滑稽,是害怕搞錯病人?還是確認我沒有失智?明明我的手腕上就戴著識別的手環;前天晚上,醫生到病房巡視時,還很慎重地在我的左胸用簽字筆畫了一個箭頭,應該是怕開錯邊,務必確認再確認。
藉由對物品進行「減法」來為自己的生活加分,經由整理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山下英子《斷捨離》
確診為乳癌後,我打電話給幾年前也罹患乳癌的朋友,聽到我的狀況遠比她輕微時,說了:「妳不要擔心啦,原位癌的五年存活率是百分之一百!」這句話沒有安慰到我,反而是「五年存活率」這個專有名詞使我頭皮發麻,當時我以為朋友的意思是:我一定可以保證再活五年嗎?那,第六年呢?我還有幾年可以活?
在張德芬《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書中,讀到她引用的一份資料:女性若壓抑自己的「女性特質」,就是下意識攻擊自己的女性能量,這會使自己的細胞開始攻擊自己的女性器官。 這個觀點引起我的注意,道家太極陰陽相容的概念不也是如此?一個完整的人應該兼容「男性化特質」與「女性化特質」,如果太過偏重哪一部份,人生就會失衡
為了探究自己為什麼會得癌症,讀了不少書、搜尋不少資料,我開始看見自己的問題所在,尤其是羞於向別人說明自己為何生病這點,我才意識到:我會罹癌可能肇因於追求完美的偏執。
小時候,半夜爬起來上廁所,我常常會突然閃過幾個念頭:「有沒有一個更高層的什麼在監督我?」「如果沒有,是我的意識在控制我的身體嗎?」「如果有一天死掉了,腦中的意識也消失嗎?」一想到連意識都不存在,恐懼便立刻淹沒了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從輪椅到推床,從推床上手術台,每一個步驟都要被詢問自己叫什麼,我一邊感到忐忑,一邊覺得滑稽,是害怕搞錯病人?還是確認我沒有失智?明明我的手腕上就戴著識別的手環;前天晚上,醫生到病房巡視時,還很慎重地在我的左胸用簽字筆畫了一個箭頭,應該是怕開錯邊,務必確認再確認。
藉由對物品進行「減法」來為自己的生活加分,經由整理從「看得見的世界」走向「看不見的世界」。山下英子《斷捨離》
確診為乳癌後,我打電話給幾年前也罹患乳癌的朋友,聽到我的狀況遠比她輕微時,說了:「妳不要擔心啦,原位癌的五年存活率是百分之一百!」這句話沒有安慰到我,反而是「五年存活率」這個專有名詞使我頭皮發麻,當時我以為朋友的意思是:我一定可以保證再活五年嗎?那,第六年呢?我還有幾年可以活?
在張德芬《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書中,讀到她引用的一份資料:女性若壓抑自己的「女性特質」,就是下意識攻擊自己的女性能量,這會使自己的細胞開始攻擊自己的女性器官。 這個觀點引起我的注意,道家太極陰陽相容的概念不也是如此?一個完整的人應該兼容「男性化特質」與「女性化特質」,如果太過偏重哪一部份,人生就會失衡
為了探究自己為什麼會得癌症,讀了不少書、搜尋不少資料,我開始看見自己的問題所在,尤其是羞於向別人說明自己為何生病這點,我才意識到:我會罹癌可能肇因於追求完美的偏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心情筆記 2024.8.13 #快樂過每一天 罹癌第三年,我轉變思維,不再為病所憂所苦,不畏所以不懼,把握能活能動的每一天,快樂過生活。遵照醫生的醫療流程,接受該做的治療,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飲食均衡營養,不讓自己過度忙碌。 雖然剛做完化療,還是有後遺症,但只要身體可
2024.07.11 這是我第一次化療的日子,一早就坐車出發到林口庚醫院看診,心情真的是忐忑不安的那種感覺... 先是抽血看血液是否正常,再到診間前插卡等待叫號,這段空檔的時間,我若有所思地想了自己從大學畢業之後依直攻坐到現在的點點滴滴,毫無疑問的給了自己確定的答案,太拼命的上班、忘了好好吃飯、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從疫情那時候開始,我一直很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及癌症篩檢這件事。 陪病的創傷 可能因為陪著我爸度過一段治病的日子吧!那段日子老實說只有我跟我媽一起陪著我爸度過,我媽在家要帶小孩,所以基本上就是由我這個位住在家裡的自由工作者陪著我爸去看醫生。 那時的確辛苦,是因為除了我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沒想到轉眼間,這化療期間,我已經將近兩個月沒有更新了,這大概是近期最長的一段時間裡沒有任何想法,沒有任何想要去做的事。這可能是終於學會了怎麼安分守己的乖乖待在家養病,學會了什麼事都不做,學會了放空。 最近總有人對我說『你現在真好命』、『想去哪去哪』、『你現在時間最多了』,每每聽到這樣的說詞,確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2024年1月22日 轉載『乳癌權威饒坤銘醫師』FB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gcpswWZfmbuDpdg5/?mibextid=vDLjQR 『醫生,我鄰居是肺癌,他的醫生說有標靶治療,而且健保還有給付?為什麼我只能打化療?而且你還不給我用標靶
Thumbnail
2024年1月4日 又到了回診日期!每四週回診一次,是生活日常。 乳癌四期,轉移到肺,為什麼會生病?一個無解的問題。那又何必糾結! 是何等的幸運,不用化療,只要用新的標靶藥『擊癌利』和賀爾蒙藥『復乳納』,不用化療。雖然還是有副作用,掉頭髮、骨頭痛、乾皮膚、長疹子,還有免疫力低下、癌因性疲憊等,
心情筆記 2024.8.13 #快樂過每一天 罹癌第三年,我轉變思維,不再為病所憂所苦,不畏所以不懼,把握能活能動的每一天,快樂過生活。遵照醫生的醫療流程,接受該做的治療,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飲食均衡營養,不讓自己過度忙碌。 雖然剛做完化療,還是有後遺症,但只要身體可
2024.07.11 這是我第一次化療的日子,一早就坐車出發到林口庚醫院看診,心情真的是忐忑不安的那種感覺... 先是抽血看血液是否正常,再到診間前插卡等待叫號,這段空檔的時間,我若有所思地想了自己從大學畢業之後依直攻坐到現在的點點滴滴,毫無疑問的給了自己確定的答案,太拼命的上班、忘了好好吃飯、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從疫情那時候開始,我一直很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及癌症篩檢這件事。 陪病的創傷 可能因為陪著我爸度過一段治病的日子吧!那段日子老實說只有我跟我媽一起陪著我爸度過,我媽在家要帶小孩,所以基本上就是由我這個位住在家裡的自由工作者陪著我爸去看醫生。 那時的確辛苦,是因為除了我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沒想到轉眼間,這化療期間,我已經將近兩個月沒有更新了,這大概是近期最長的一段時間裡沒有任何想法,沒有任何想要去做的事。這可能是終於學會了怎麼安分守己的乖乖待在家養病,學會了什麼事都不做,學會了放空。 最近總有人對我說『你現在真好命』、『想去哪去哪』、『你現在時間最多了』,每每聽到這樣的說詞,確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2024年1月22日 轉載『乳癌權威饒坤銘醫師』FB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gcpswWZfmbuDpdg5/?mibextid=vDLjQR 『醫生,我鄰居是肺癌,他的醫生說有標靶治療,而且健保還有給付?為什麼我只能打化療?而且你還不給我用標靶
Thumbnail
2024年1月4日 又到了回診日期!每四週回診一次,是生活日常。 乳癌四期,轉移到肺,為什麼會生病?一個無解的問題。那又何必糾結! 是何等的幸運,不用化療,只要用新的標靶藥『擊癌利』和賀爾蒙藥『復乳納』,不用化療。雖然還是有副作用,掉頭髮、骨頭痛、乾皮膚、長疹子,還有免疫力低下、癌因性疲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