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答案在你問的問題裡,而不在問題的答案裡

    這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偉大的顯化者。
    也因此,這邊我想要跟大家討論一下「問題」的概念。首先,在《真相是無限的4:如何看待人的神性》是我在覺醒之前用自己的右腦認知寫出來的一篇文章,但是裡面還是有許多值得參考的概念(畢竟我們現在使用文字語言來跟大家溝通也是一種右腦式的資訊吸收結構)這篇文章裡面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沒有任何問題是有問題的」。
    這個意思是說,這世界上一切的發生的本質,都只是一種沒有好壞對錯的單純「現象」。就像是一個領悟真理的大師,他面臨死亡可以安然以對,「死亡」就不構成在他的世界裡的問題,但是「死亡」對於尚未領悟真相的人來說,會是一個超級無敵大的問題。也就是說,「問題」本身是源自於我們如何看待事物而產生的。因此只要「這件事情不會讓我『困擾』,它就不是問題,不論別人怎麼說。」就像是一個人他想要千方百計的說服已領悟真理的大師「死亡是很可怕的」「你要懼怕死亡」,想要將自己看事物的方式加諸在一個了知的人身上,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由此可知,不管是什麼問題都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問題會產生非常單純就只是源自於,你選擇了某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而這個看待事物的方式使得你對人生的體驗產生了「困擾」,你要改變的是「體驗」,而不是「解決外在的問題」。
    在這個基礎理解之上,你會知道你所面臨的「問題」都是由你看世界的框架,由你潛意識的信念所框架出來的。簡單解釋一下「框架」是什麼,框架很簡單,我們用烤餅乾來比喻好了。我們烤餅乾都會有餅乾模型嘛,你的框架就是你的模型的形狀,你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一直烤出星星形狀的餅乾?因為你手上拿的模型就是星星形狀的,只要你能改變你的模型,你就能烤出不同形狀的餅乾。
    而有智慧先人一直在說的靈性旅途是一個「向內看」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我們提出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求的其實並不是問題的答案本身,而是透過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藉由問題的結構來「內觀」自己到底怎麼烤出這個形狀的餅乾的。當我們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包含了「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問題」的所有需要的訊息。
    例如如果有一個人問說「我要怎麼變漂亮?」(大家可以一起思考看看這個問題藏了哪些訊息在內)那我們如何透過這個問題來知道這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跟世界的?他的模型長什麼樣子?跟他這個觀點會造成什麼「現象」,跟這個人會如何看待這些「現象」?跟這樣的觀點選擇會造成哪些「盲點」?
    這邊順便提一下「盲點」的本質,所謂的「盲點」是由「立場」產生的。只要有立場必定會有盲點,而立場就是我們選定了某種看待事物的切入角度,因此我們想要看見自己盲點的方法,就只有增加自己由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經驗、拓展自己的視野。如何拓展自己的視野?如何脫離盲點?往上方移動。
    好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問題:「我要怎麼變漂亮?」
    1 這個人認為「變漂亮」比較好,而且認為自己不漂亮 2 他認為「變漂亮」可以解決他的困擾 3 這個人對自己不太負責 4 這個人認為漂亮只有一種標準
    由這個提問可以知道,這個人人生一定有非常多困擾,並且也過得很痛苦。為什麼可以知道呢?因為這個問題擁有非常強烈的「認為先入為主的觀點是理所當然的」的基礎在。首先他並不認為每個人所認為的漂亮是不一樣的,很顯然他不太跟其他人擁有深度的交流,也不太想要了解別人的想法跟世界跟感受,所以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認為「大家認為的漂亮應該都跟我一樣吧?」
    一個有認真跟別人相處就交流的人,會自然而然地知道並認同「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這件事。這樣的人在提升自己美麗的時候,會問更具體的問題,例如「我要怎麼讓皮膚更白?」「我要怎麼讓睫毛更長?」「我要怎麼讓山根更挺?」而不會用一個非常模糊的「漂亮」兩個字來提出問題。因此也能知道問出「我要怎麼變漂亮」這個人人際關係一定也有非常多的困擾。
    以及,這個人並不清楚自己到底面臨什麼問題,很顯然地也沒有認真思考跟面對過,就草率的把自己的困擾用「外表不漂亮」來作結。並且對自己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是「不被喜歡」的困擾這點也毫無意識。
    加上,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變漂亮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她的外表看起來是毫無打理或普通,你會發現不管你給他什麼方法她都不會去做,因為變漂亮的方法隨處可查也隨處可見也會到處有人賣你產品,這個人毫無行動的意志,就只是問爽的,或是期待不用實際去執行的奇蹟方法。如果她的外表看起來已經算是漂亮的,那你會知道她一直在選擇「別人認為我不漂亮」的觀點,並且認為覺得她漂亮的人都是在說謊,也就是說不管多少人說她漂亮她都會自己找理由來覺得自己還是不夠漂亮。
    我從小到大問過很多問題,也回答過無數個問題,也看過很多人問過別人問題。而我發現大部分的提問,有八成以上的提問都不是真正想要得到答案。而所有的問題都能夠透過「拓展看待事物的範圍與視野」來解決(也就是所謂的去理解真相)。從我自己提問的經驗裡面,我會知道哪些時候我自己提問的時候是沒有意義的:
    1 當我只是想要獲取認同,而不是真的想聽答案時
    舉例:「男人是不是都用下半身思考?」這個很明顯的是想要獲取認同而非真的想聽答案的問題,我們可以知道她所經歷的或是她主觀選擇體驗跟看見的都是男人只用下半身思考,因此只要你跟他說「不是」,她一定會說「可是我都遇到或是我朋友都遇到....」或是聽見了答案之後又懷疑地問「真的嗎...?」各種反駁她不想要聽的答案的理由。這樣的提問,就只是想要有人認同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真的想要知道答案。
    「你會覺得這樣很不好嗎?」 「我這樣是不是很煩?」 「你不覺得他這樣真的很賤嗎」 「你會覺得這本書太偏激嗎」 「他是不是討厭我」
    等擁有先入為主的觀點以一概全的「是非題」幾乎都不是想知道真正的答案,而是想要獲取認同的提問。事實上不只是是非題,只要是擁有先入為主觀點與立場的提問,幾乎都是對解決困擾沒有太大幫助的問題,因為困擾本身就是因為立場而起的,問題一問出來除非遇到有辦法跳脫框架的答題者,不然對方會照著你原本設定的框架跟立場走,其實根本不會有看見盲點的可能性發生。
    2 當我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自己以外的人事物時
    舉例:「我要怎麼做可以讓他_____」、「我要做什麼才可以得到_____」
    由於提問者的問題產生,在於他選擇的觀點跟立場上面,這個外界的人事物會用這樣的形式呈現跟顯化,也是因為這個提問者的框架,但這個提問者並不認為問題是因為自己的框架產生,而認為自己可以在同樣的框架裡面,去「做」什麼來改變現況。但在他意識到問題並不來自於自己「做」了什麼,而是來自於自己的餅乾模型以前,(提問者所說的「做」就是用同樣的模型去壓不同的地方,或是換個方向壓,但因為模型是相同的,所以不管「做」什麼都會有差不多的結果。也許可以暫時性的改變,可以治標,但是困擾不會真正被解決。)問題是不可能消失的,只會一直不斷重複出現到他意識到問題並不在「做什麼」,重點在於自己的內在世界而非掌控外在世界為止。
    也因此,真正能夠去讓我們跳脫問題的,是我們去內觀自己的問題,「問自己問題」事實上才是真正獲得有效答案的方式。這邊舉幾個我們可以問自己的「問題」的一些問題的範例:
    1 為什麼我要問這個問題? 2 我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3 這個目的真的能夠解決我的困擾嗎? 4 為什麼我明明聽了答案還是不接受(不相信)?我真的想要聽別人的答案嗎? 5 這個問題說明了我用什麼樣的觀點看事情? 6 哪些是觀點?哪些是事實?觀點等於真相嗎?
    問自己問題的延伸閱讀:冥想到底有沒有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我在任何時刻對世界與自我的觀察、領悟與感觸。(主要是關於自我、關係與世界的真相)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魔女的 Murmur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