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2/0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過得比別人好就快樂嗎?設立「尊嚴圈」:幸福不再被社會平均值綁架!

大家對於「應該過的生活」有一個具體的想像嗎?那「普通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平均之上的生活」又是長什麼樣子呢?
大家會羨慕誰的生活嗎?有具體的理想生活樣本嗎?那感到羨慕的地方又在哪裡呢?

什麼是「平均之上」的生活?

社會上可能存在這樣的統計資料,例如,平均結婚年齡是28歲、平均生子年齡是32歲、平均30歲的時候會存到第一桶金、平均40歲的時候會買第一棟房子。
或是存在這樣的社會價值觀,例如,30歲就應該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40歲就應該要在該領域有所成就或是升遷至某等職位。
攝影師:Tima Miroshnichenko,連結:Pexels
如果自己在這些「平均年齡」之前就達到這些目標,可能就會認為自己在平均之上;如果沒有在這些「平均年齡」之前達到這些目標,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不如他人
這些「平均年齡」之前就達標的人,可能很自然地就覺得自己比一般多數人還優秀,甚至看到其他人還沒達到這樣平均值就認為對方不夠努力或是看輕對方,認為對方「都幾歲了,怎麼還沒有對象!」、「都幾歲了,怎麼還沒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都幾歲了,怎麼還沒買房」等等。
甚至,就連找對象也會很自然地設定這樣的條件,觀察對方的年齡之後設下對方應該要有對應的平均年收或是存款應該要多少的條件,達標的對象才值得結婚,但是很多時候即使對方確實具備這些條件,在真正踏入婚姻之後卻又不開心。
也有一些男性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存款或是沒有房子,根本娶不到老婆,在他們的世界觀中,單純追求精神契合的女性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他們為自己的世界設下了許多的限制。(往往擁有這樣的信念的男性就會一直遇到很看重存款、房子、車子的女性)
攝影師:Andrea Piacquadio,連結:Pexels
也有許多信念是「年輕人/學生就該怎樣怎樣」、「人老了就該怎樣怎樣」、「男性/女性就改怎樣怎樣」等等的想法,但很多時候其實都只是自己在給自己找麻煩、自己把自己框在了特定生活的小圈圈。

為何要追求「平均之上」的生活?

因為「懶惰」的原因,人在做決策的時候,都很習慣做「簡化」!
為什麼要做簡化呢?因為這樣比較輕鬆、省時間,當我們在找對象的時候,與其花一堆時間來認識這個人,還不如先用簡單的標籤過濾掉,例如,這個男生已經35歲了,在公司是一個主管階級,OK,符合標準,這個人已經40歲了還沒買房,先刪除。這個女生35歲還沒結婚,肯定有什麼問題,不OK。
(那為什麼人要省時間?為什麼老是沒時間?這又是一個大議題,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社會大眾的平均值更是更方便的工具,我們只要簡單地一刀把所有人分成優劣兩邊,只要自己是在優秀的這一邊,還有另一半也是在優秀的這一邊,這樣我以後就可以什麼都不用思考了,因為我再怎麼不優秀,還是比一半的人好!
攝影師:Rebrand Cities,連結:Pexels
就算我做了什麼錯誤的決策,至少有一半的人都跟我一樣犯錯,那自然也不會錯到哪裡去,大家都去買某個物品的話,那麼那個物品肯定很棒,不會買錯的,不用特地去思考自己的日常行為和需求,不用這麼麻煩,因為大家都幫我做好功課了!
就是有這樣「貪圖輕鬆」的想法!
而這樣的想法在不斷演進之後,最後甚至變成「不在平均之上就不行、不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不行」,因為「不正常」一定會失敗、一定會有危險,最好連想都不要去想!
但是「不正常」真的有那麼危險,那麼可怕嗎?我們在下一個定論之前,還是能透過一些正反事例來分析討論看看,也許先不用把自己的理想生活樣貌現縮在很小的範圍之中!
以下分享2個分析角度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這個現象,然後再學習如何透過「建立自己的尊嚴圈」來獲得自己獨一無二的理想生活!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