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經驗機器不小心斷線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家傳說級的大企業,研發出了一台神奇機器,它可連接大腦並提供任何你想要的體驗,無論是超級英雄、人見人愛的歌星或穿越到古代當皇帝,都是小事一樁,而且對生心理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現在你獲得了免費試用的資格,可是一旦進入機器當中的虛擬世界,就得待上一輩子。
你會作何決定?哪些因素會影響你的意願?哪些原因或經歷讓你這麼想?
這個名為「經驗機器」的思想實驗,是由哲學家諾齊克(Robert Nozick, 1938-2002)所提出。他相當程度認為,人們不會選擇進入,或至少不會理所當然地進入,以此便可反駁「獲得快樂經驗=擁有美好人生」的說法。
然而在我的教學經驗裡,高中大學生拒絕或接受進入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一,也就是說,十次當中有五次,諾齊克得不到他預期的答案。雖然我的樣本數不多,數字可能不精準,但已足以說明接受派的勢力不容小覷。若你理所當然地拒絕進入,或許不會認為這是好事;但從促進討論的角度來看,它可真是良好題材。
或許有人會說,雙方沒有真正的衝突,因為他們對經驗機器有不同理解。譬如拒絕派會說,他們想要「克服挑戰、努力奮鬥最終得到成熟果實」的人生,而不只是單純享受嘗到果實的那一瞬間;但接受派會說,我在經驗機器裡也可以塑造這個過程,而且還可以重複很多次。
如果拒絕派宣稱,那樣就缺乏不確定性的刺激感;接受派就會主張,那我就讓自己忘掉這一切是設定好的。在此意義下,雙方的分歧,源於他們對機器功能多強大沒有共識。
但在我明察暗訪之下,有個衝突確實存在:是否要求真實,或說不被欺騙。
假設你是行將就木的老者,你已獲得了輝煌成就、得到了普遍讚賞,身無病痛又家庭和樂,認定自己有著極為成功的一生。但某天你在一大堆電線當中醒來,身穿工程師制服的人跟你說:「真是抱歉,機器出了點技術性問題,可能需要一兩天的時間來修理。那個(抓抓頭)...你需要咖啡嗎?」
你一開始感到極其荒謬,猜測自己是不是被外星人綁架,但隨著意識漸漸清醒,你好像開始回憶起一些東西,譬如經驗機器的網路大論戰,而自己曾堅定地站在接受那一邊...
請問,你覺得自己應該為了虛擬人生在99%時被中斷,而感到憤怒嗎?
理論上,拒絕派非常有理由憤怒,因為他們就是討厭一切被設定好的人生,或說討厭被欺騙的人生,無論可以過得多爽。(好啦我知道拒絕派一開始就拒絕進入,這裡姑且假設一下。)
但接受派好像沒什麼資格憤怒,他們想要某組快樂經驗,而且也確實得到了,雖然遇到意外是不太好,但憤怒也無法改變事實啊。事實就是,你已經得到了99%的預期體驗,不是嗎?要不然你生1%的氣就好。
我認為,原有實驗若稍作修改,可以協助我們檢驗,接受派所願意忽略的,除了真實世界以外還有什麼:倘若經驗機器在虛擬人生過了99%的那個點,有50%的機率會中斷,讓你在現實世界當中甦醒並回想起所有情況,但一兩天後可以繼續進度(並忘掉自己曾經醒來),你當初還會選擇進入嗎?
這個版本我沒問過多少人,但如果有不少人覺得「還是進入吧沒什麼差」,代表哲學處理這個問題的傳統思路,會遭到非常嚴重的挑戰。倒不是說傳統哪裡錯,而是不太對應到現實趨勢。
哲學上通常會說,享樂並不代表幸福,或說光是享樂體驗的累積,對於達到幸福人生沒太大幫助,至少不夠充分。「經驗機器」突顯這點的方式是,把真實世界和享樂體驗區分開來,並說人們很大程度上會要求真實,所追求的絕不只享樂體驗。
但對某些人而言,真實與虛構之別有時算不上清晰,甚至他們不見得在乎這種界線。對於被欺騙,人們通常會有強烈的直覺式反感,而欺騙必須立基於真實與虛構的截然對立之上,倘若真實與虛構的衝突逐漸減弱,對於被騙的反感也將跟著消亡。於是我發現,當真實與虛構的描述對象是一整個世界,有人不覺得虛構是一種欺騙,儘管某些時候還是會令人不爽。
這使得幸福議題的主要關切,將從享樂體驗該有的地位,逐漸轉移到虛構體驗該有的地位。至少這更能切中下個世代的問題點,畢竟隨著科技發展,虛構體驗將越來越真實,甚至越來越能勝過現實。
尤其是,2020年全球電玩遊戲的銷售總額,較去年成長約20%,約是1797億美元,勝過電影業和運動業的總和。這代表未來會有更多資本投入遊戲產業鏈,建構出更為精緻、更為友善、更為吸引人的商品,讓玩家有琳瑯滿目的更多選擇。
而事實上,與其說電玩遊戲是種純粹享樂,業者花更多心力在設計世界觀、任務挑戰與技能發展,而玩家們一再嘗試失敗並磨練操作技能,也一再努力營造出自己的獨特成就感。據此脈絡,你可以說世界觀是假的,卻不太容易說這樣的自我實現是假的,因為玩家確實得到了角色成長甚至自我成長。
也就是說,遊戲業盡全力在讓玩家體驗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成功人生,他們做得越來越好,不單跳過日常瑣碎細節而放大情節情緒張力,而且玩家想重複幾次就重複幾次。
所以對我而言,人類正在打造經驗機器的不完美版本,許多人已經選擇整天待在裡面,尋求自我實現感。未來這必然會引發各種重要議題,甚至撼動所謂的生命意義,但我不知道哲學是否會主動參與其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自身的學習思考與活動經歷,改編成一套最佳人生劇本
學生也想探索或建構更好的生活,但他們不想用「幸福」來代表這件事。
老師把「因為A所以C」掛在嘴邊,但全班沒人知道B是什麼。
他們就得被迫「發明」熱情,來滿足師長的或評量上的要求。
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初階版本的問題,告訴他哲學家會怎樣思考其進階或困難版本。
怎麼會是遷就學生喜好,講這些「不那麼哲學」的東西?
把自身的學習思考與活動經歷,改編成一套最佳人生劇本
學生也想探索或建構更好的生活,但他們不想用「幸福」來代表這件事。
老師把「因為A所以C」掛在嘴邊,但全班沒人知道B是什麼。
他們就得被迫「發明」熱情,來滿足師長的或評量上的要求。
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初階版本的問題,告訴他哲學家會怎樣思考其進階或困難版本。
怎麼會是遷就學生喜好,講這些「不那麼哲學」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直覺和生活常識非常有用,但缺乏知識的直覺會欺騙你。」 「Google對產品經理的要求是,在沒有數據之前不要輕易給出結論。」 「有些事情讓你放棄掉生活中獲得的直覺,是千難萬難。」 「有一點經驗的工程師都知道,任何產品的性能都有一個物理上無法突破的極限, 這個極限並不需要等到工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對生活的要求愈來愈高,比較之下常常感到不滿足。然而,真實的生活是否如外界所想像的美滿呢?本文分享瞭如何對生活有滿足感的看法,並提醒人們學習未雨綢繆,以迎接命運的洗牌。
人們總是習慣為過去懊悔,卻鮮少想要為改變未來作些認真的努力,那是因為過去已經是事實不會再變,未來卻有無限的可能,而人們傾向思考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對未知的事往卻兩手一攤,任由它去。 活在過去不管現在的人是痴人,活在現在不管未來的是蠢人,只有活在當下並計畫未來的人可以稱得上是智人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直覺和生活常識非常有用,但缺乏知識的直覺會欺騙你。」 「Google對產品經理的要求是,在沒有數據之前不要輕易給出結論。」 「有些事情讓你放棄掉生活中獲得的直覺,是千難萬難。」 「有一點經驗的工程師都知道,任何產品的性能都有一個物理上無法突破的極限, 這個極限並不需要等到工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對生活的要求愈來愈高,比較之下常常感到不滿足。然而,真實的生活是否如外界所想像的美滿呢?本文分享瞭如何對生活有滿足感的看法,並提醒人們學習未雨綢繆,以迎接命運的洗牌。
人們總是習慣為過去懊悔,卻鮮少想要為改變未來作些認真的努力,那是因為過去已經是事實不會再變,未來卻有無限的可能,而人們傾向思考自己能掌控的事物,對未知的事往卻兩手一攤,任由它去。 活在過去不管現在的人是痴人,活在現在不管未來的是蠢人,只有活在當下並計畫未來的人可以稱得上是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