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1/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錢買不到的東西》—市場不是價值中立的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 https://paratext.hk/?p=1924
本書的作者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不同於前作對正義的思索,本書主要探問的問題是「有沒有東西是錢買不到的?」換言之,市場到底有沒有極限?若有的話,極限何在?這本書之所以引起我的興趣,在於我碰到市場至上或市場放任主義時所產生的疑惑──即是否任何議題只要丟給市場就能解決?
市場的侵略
事實上,市場信念、放縱的投資(投機?)或是貪婪都不是真正的問題,雖說這或導致了零八年的金融海嘯,但所造成的損害不過是經濟上的(當然再接下去就會影響到人的生活)。真正的問題在於市場及其所帶有的「價值」擴張至本應由其他基準判斷的領域,例如捐血這議題,若把血液商品化,會否會使原先所帶有利他主義精神的道德感被市場價值所侵蝕?市場的侵略之危機在於,市場從原先為有效率之經濟工具,悄悄地潛入本應由非市場基準掌管的其他生活層面。換言之,人的道德生活被無聲地進佔了。
市場的侵略是本書的核心關懷,此書利用大量舉例來予以闡明:市場擴張至生活各個層面可能產生的公平或/及腐化問題。
舉例來說,代客排隊、付費插隊或黃牛使具備社會優勢(簡言之,充足的財貨)的人能享受特定的事物,產生了公平性問題。至於腐化問題,書中舉了一個趣例:中央公園本有公立劇場免費演出莎士比亞劇,後來演出大排長龍,竟出現代客排隊和黃牛,於是就產生腐化問題。劇場主辦者批評代客排隊和黃牛,他們指出活動本意是讓所有人都有機會享受到莎士比亞劇作,而代客排隊或黃牛使活動變成某些人特享的事物。
又或是碳補償。各國就全球暖化問題已在不少國際會議或協約達成共識,減少温室氣體排放,以保護環境。這是現代公民應盡之義務,以延續人類生存環境。然而,英國航空公司提出計算以16.73美元,補償紐約與倫敦飛航往返所產生的温室氣體,並稱補償將會用在內蒙古的風車農場來彌補對天空的損害。
書中的例子遠不止如此,其餘的尚有代理孕母、商業廣告進駐學校和公營機關(警車標示出贊助)、出售身體器官、將身體某部位(暫時或永久)刺青作為廣告等等,琳瑯滿目,不過為襯托出本書之核心議題,即:市場正在擴張其範圍至人類生活各層面,我們該反思這帶來了甚麼影響?
不公平與腐化
書中提出兩個理由來反思市場之侵略:不公平與腐化。
就前者而言,市場擴大使越來越多事物被標價,擁有越多貨幣的人就越能享有好的生活。這生活範圍若只包括奢侈品影響倒也不大,但當被標價的事物涵括學校、住宅、政治、醫療服務等,則不平等所帶來的影響將更顯著──亦即,使不平等更形擴大。市場交易並非永遠是自願且自由的,貧窮者會為了生計出售器官、賣淫或是賣血。固然,公平性是問題,然而本書直指,腐化才是造成本質性破壞的關鍵因素。
書中說明,「若要腐化某種財貨或社會事務,就是去降低其層次,也就是以較低,而非適當的衡量模式來看待它。」市場除了資源分配外,也對財貨表達特定的態度/價值觀,「當我們決定某些特定物品可以進行買賣,這代表我們至少在心裡做出了如下的判斷:將這些物品視為商品,或是可藉以獲利及使用的工具,是適切正當的」。這將使該事物具備的價值被侵蝕,甚至被簍空,因為「某項財貨如何被分配,或許就是該財貨之所以為該類財貨的部分原因」。腐化的問題即便在公平的交易市場中也可能出現,故不論公平與否,腐化的問題都必須要獨立地思考。
前述的莎士比亞公益劇場之免費表演出現商品化的跡象,使原先所欲表彰之價值──不因貧富影響享受藝術的機會──被貶低,甚至被市場取代。雖然以金錢資助環境保護很重要,但碳補償是在對環境損害定價,支付者會認為自己免責於未來的氣候變遷,付費變成代價(或說成本),付費者則可逃避改變生活的態度,遺忘對於環境的道德責任。就像齊澤克對星巴克咖啡的思考:星巴克標榜使用公平貿易咖啡,把收益回饋咖啡種植區。這種文化消費主義融合了消費跟抵償,也就是在消費中產生盡了公民責任的感覺,使人們認為這樣的行為已盡道德責任。
本書所批判的就是事物商品化所可能帶來的道德敗壞,也就是上述各例所顯現的腐化現象。正因功利主義是與經濟學最契合的倫理學思想,我認為本書同樣批判功利主義。經濟學通常假設,增加某事的誘因,會使選擇該事的概率提高。然而,事實未必如此。書中提到,瑞士在核廢料的貯存問題上,選定某小村莊作貯存地點。公投前,民調詢問居民是否贊成這措施,得到51%支持率,但若加上給予補償金這措施,支持率卻反而降至25%。這弔詭且反直覺的結論顛覆了先前的假設,表現出市場價值「排擠」其他價值的情形,掏空了人類各種道德生活中的應有價值。
結語──美好生活
自由主義的政治社會樣態尊重每個人的自由與發展,因而自由主義式國家都提倡中立性。但是,市場並非價值中立。「市場並不只是機制,還包含着特定的基準,它預先假定並主張如何衡量那些被交換的財貨。」作者甚至認為:「經濟學家常認為,市場不會影響或玷污其所管理的財貨。這並不正確。市場會在社會基準上留下痕跡。通常市場動機會侵蝕或排擠非市場動機。」
在市場價值侵略的批判,本書着重腐化。腐化影響及於所有人,不論貧富。市場擴張至生活的各方面,市場倫理貶低甚至取代其他領域原先的倫理,思考這些問題就會涉及對美好生活的想法。我們若懸置這問題不論,市場就會替我們作出決定。這是作者給我們的警示:「市場至上的時代,正好和公眾論述大多缺少道德與精神內容的時代同時。要讓市場留在屬於市場的地方,我們唯一的希望是由公眾來公開探究各種財貨的意義,以及我們所看重的社會事務的意義。」
市場,應該留在屬於市場的地方,有些價值與精神我們應該堅持守護,不應容市場倫理侵門踏戶。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