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一位講者,在對高中生分享自己的心得時,由於中後段有聽眾刻意干擾,隨即宣布演講結束了。我在臉書上看到的說明是:
我依然可以繼續把演講講完,聽完會覺得人生充滿希望,並且找到一件喜愛的事情堅持下去,但如果連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即便你的能力再好、你的夢想再偉大,都是空談。因此我帶著沒把故事說完的遺憾,告訴同學社會有多麼現實,當你認為台上的講者應該把演講說完的時候,不好意思,演講不一定要講完。
有人可能會說,這應該歸咎於講者自己講話太無聊或控場技巧太差,就算真的遇到特別極端的情況,也該顧及台下另有同學想聽,更何況拿了薪酬就該把事情做完。
我自己認為,在預設講者功力夠水準、確實被鬧場的情況下,「立刻宣布結束」是一種打破既有氛圍的可行選項,只要他後續還能提供有水準的內容。也可以說,我可以接受臨時改變演講方向,但不太能接受中途離場。
先談打破氛圍。如果是中學的課程講師或演講常客,多少會遇到學生睡覺、聊天、寫考卷或滑手機等情況,而且這種分心似乎有感染力,有時會隨時間推進而越來越嚴重,無論是人數或是行為程度。
大部分情況下,只要不干擾到他人,講者通常會視而不見,畢竟學生有時也是被強迫來聽。但不得不管的情況還是存在,尤其是「這麼做也沒怎樣反正大家都不在乎」的集體想法成型時。
事實上,一開始就不打算專心的學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會先觀察個五到十分鐘,確認今天的演講自己是否想聽,如果不想才開始找其他事來做。接著學生會測試,看看做這些事會不會改變整個演講氛圍的進行,譬如講者的阻止或他人的提醒等。
當然,學生不見得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測試,但現實是,當他覺得做這事沒有受到任何關注或造成任何改變,講者依舊講而身旁的人依舊聽時,就會認定自己繼續做、做更多是被默許的。
測試沒問題,當然就會持續,在這一階段若人數不多,很可能就會一路到演講結束。但某些行為有集體性,會悄悄擴大到破壞演講的程度,通常是大聲聊天或打打鬧鬧,甚至我有遇過圍著坐看直播的。當講者不願忍受而有所反應時,這種氛圍就會被打破,至於打破之後該怎麼半,那就得看講者功力了。
於是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套順序:1.觀察階段,2.測試階段,3.持續階段,4.擴大階段,5.破壞階段,6.反應階段。在我看來,除非是遇到不觀察、不測試,開場直接進入破壞模式的學生,前四階段其實都有方法可以預防事態惡化。可是一旦踏入破壞階段,就只剩忍受與不忍受兩種選項了。
為了保證演講品質,我滿能接受講者主動打破氛圍,即使這會使他原本設定的內容無法講完。打破既有氛圍有很多方式,常常帶有情緒屬性,譬如「宣布結束」(附帶驚訝效果)是一種,沉默不語直到大部分人發覺不對勁(附帶懸疑效果)是一種,即興唱首自己喜愛的歌(附帶詭異效果)也是一種。
打破氛圍後,聽眾的注意力會重新凝聚一小段時間,這時該如何把演講延續下去,就要看講者的個人風格了。
我自己不太能接受類似「短暫說教後隨即離場」的選項。老實說,在一開始的案例裡,我不認為學生真能學到「尊重」或「社會現實」,只會學到「演講者可以一個不爽就走人」。
由於付出成本的不是學生,甚至學生還不見得想聽,講者走人對他而言並不會有震懾效果,搞不好還覺得你要走快走(高中時的我就會這樣想)。
當然,由於臉書文字並不能還原整個現場,這樣講是基於滿大的猜測成分,但至少在整個敘述當中,負面聚焦(強調學生做錯什麼以及該學到什麼)的性質非常強,依現在學生容易有的防衛或反抗心態,這樣做是收不到什麼效果(但平常受氣的老師看來應該頗覺舒暢)。
而且臨時結束的最大受害者,是想要認真聽完的學生,我個人直覺上很難接受「最無辜的人付出最多成本」這回事。
另外談一下,是否該把原先設定好的內容講完。我個人認為不必,主要原因是,當學生被問起自己能從演講中學到什麼時,很少是理論概念或技術細節,大部分都是「讓我更能做到...」與「讓我更有動力去做...」,或演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點。如果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記憶,我認為不必拘泥於內容,除非你一開始就是要講某種實際應用,譬如急救或防疫。
此外,學生不太會預設演講所必須達成的特定目標,只要你能提供有趣有價值的資訊,他們通常都樂意接受。或者也可以說,學生更會把焦點放在演講的整體氛圍或個人特質上,而非內容深廣上。所以,堅持細節或完整對他們而言不會是加分。
據此,至少對中學生而言,我會覺得打破氛圍、改變內容,都是可以做甚至有時應該做的。但必須注意的是,打破氛圍和改變內容之間的銜接需要高度技巧,尤忌只破氛圍但缺乏後續計畫。
當然,這裡有個責任歸屬的問題:若演講當中聽眾自己亂到講不下去,究竟該是講者的責任,還是聽眾的責任?如果都是聽眾的責任,那講者自然可以選擇中止走人;如果都是講者的責任,似乎聽眾再亂,他也該把演講完成。
或者換個角度問,講者所獲得的金錢報酬,是用來換取特定時間的勞務,還是特定內容的傳遞?如果是買你講的兩小時,那無論多亂你都得講滿兩小時;如果是買你的內容傳遞,那當聽眾自己不想接收時,你似乎就能選擇中止。
對於這類問題,我還沒有很明確的答案,但我認為講者最好能比影片做到更多事,譬如控場、互動和回答問題。否則學生們看類似主題的影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