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想和你好好說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語言對人的影響之大,不容小覷。它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讓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在和親密的人的對話中,大多數人會更放縱自己,「既然親密,你就應該要理解我表達出或說出這段話想要的是什麼」,在無形之中反而傷害了對方而不自知。明明很多時刻可以讓雙方的疑惑都得到解答,卻因為覺得煩或其他因素,讓對方想要下意識的想要反抗,這樣不是使狀況更加糟糕嗎?
  丈夫在正在工作中的妻子身旁轉呀轉,如果妻子這時候不耐煩的用責備的語氣對丈夫說:「到底在幹嘛啊!可以不要在我身旁干擾我工作好嗎?」若是丈夫一開始是抱著好意想要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卻得到這樣的回應會怎麼想?如果你是這個丈夫會有什麼反應?摸摸鼻子走開?凶回去?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盧森堡博士所創造的非暴力溝通不失為解決這種問題的好方法。

1.觀察:將事實不夾帶個人偏見與評斷,客觀的陳述出來。

  「今天早上你幹嘛不理我?」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覺得自己很無辜,早上你也有你的事情要忙,並不是故意不理她的,但這句話是帶有責備批評的負面情緒,你可能因此不開心,想要反抗。
「今天早上,我們兩個都沒講到話」這句話就是單純陳述事實,沒有負面情緒要處理,沒有指責任何人,沒有任何價值要判斷。
  有時候另一伴其實只是想參與你的生活,否則他幹嘛要問?因此耐心陳述事實,不臭臉、不多說、不冷戰,是很重要的,尤其在親密關係中。不耐煩的時候臉色往往不會好看到哪,且會思索著要讓對方好看,想要修理對方,卻忽視了對方其實是關心你的。結果不可避免的,吵了一場架。
  在說出話前,先自己聆聽一遍,是否帶有任何情緒,還是只有客觀陳述?畢竟自己說出的話自己也是要負責的。

2.感受:單純對自己內心狀態,也就是當下最純真的感受。

  人們不是抗拒改變,而是抗拒被改變。
  我覺得你在生氣、我覺得你很煩、我覺得妳都不關心我,這些不是感受,而是對別人的評斷。雖然以上文句都有「我覺得」但描述對象卻都是別人,仍沒有說出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才能清楚自己的想法,你怎麼能知道對方是否真的如你所說呢?「我覺得你在生氣」當下最符合自己情緒的應該是害怕、擔心、無助、焦慮吧!
  但也不用因此貶低自己,說出心裡的感受是無罪的,沒有做就是沒有做,和自私、無情等都是沒關係的。

3.需要:釐清不滿足的地方,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當透過批判別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往往容易換來對方的反擊與辯解。
  想想也知道,當你工作一天回到家很累,卻被說把家當旅館,你這時會反省檢討嗎?大多數應該都會下意識的反擊吧!
  所以應該要盡量避免使用批判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這樣做只會招來反擊;相反的,當我們釐清自己內心的需要,並坦承告訴對方,對方也比較可能做出正面回應。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邊所指的「需要」並非是指物質上的,而是心理層面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往不容易具體說出自己心中的需要。而且小心自己的需要要靠自己滿足,而不是過度依賴,成為感情奴隸。
  最後!千萬別強迫任何人做任何事!這樣只會激起對方想要反抗的念頭。

4.提出請求:具體將自己的需要告訴對方。

  請求必須要明確、正向、具體,並且允許對方說「不」這樣才可以進入到交流與溝通。再試著提出請求不但可以看到別人的需要,同時也可以更了解自己。
  一旦提出請求事情就有可能轉變,只不過我們都會認為這是在示弱而不願提出,只習慣進入聲悶氣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一件簡單的小事卻反而讓雙方大吵一架的原因。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菲利帕・佩裡(Philippa Perry)的《真想讓我愛的人讀讀這本書》提供一套方法,協助讀者改寫舊有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解決心理問題,並提升人際關係。本書探討建立健康關係、化解衝突、應對重大變化和獲得滿足感等四大主題,並以真實案例與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提升心理成熟度與韌性。
Thumbnail
在幽暗灰泥門廊裡的臥室裡醒來,在身旁的,有堆成山的催繳單、還沒喝完的罐裝飲料以及排成列的那些前些日子跟朋友出門打混時夾來的娃娃。望向窗外,叫醒的不是太陽,是為那隨時可能離去的平凡生活而起床奮鬥著。這是書中作者採訪最久的人物: 土豆 的故事。而他的故事只是存在於全臺灣多達三萬戶高風險家庭裡的孩子的日常
Thumbnail
我曾為了讓自己讀更多書,買了一些有關速讀法的書來看(沒錯,就是為了看更多書而看的書),其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雪球速讀法》,在我應用速讀法後,確實有提升閱讀速度。不過現在我又回歸逐字逐句地閱讀。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我現在很累,沒辦法聽你說話…」 伴侶深深地看著眼前的這個人,緩緩地說出:「恩,你今天加班到很晚。是公司有什麼狀況,還是是什麼讓你這麼累?」   關係中,當有一方的狀態較為低落或不穩,通常另一半的反應會影響著彼此的關係狀態以及彼此對於心情的發展走向。   再以上面的例子來看,或許更能有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應用語言,包括我正在寫的這一篇。語言還能夠影響政治、社會,一個人的人生就更易受影響。這本書的作者以作為土耳其裔伊斯蘭教徒在德國及歐美其他地區所面對的歧視,探討言語對人的身份認同、權力彰顯、壓迫誤解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菲利帕・佩裡(Philippa Perry)的《真想讓我愛的人讀讀這本書》提供一套方法,協助讀者改寫舊有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解決心理問題,並提升人際關係。本書探討建立健康關係、化解衝突、應對重大變化和獲得滿足感等四大主題,並以真實案例與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提升心理成熟度與韌性。
Thumbnail
在幽暗灰泥門廊裡的臥室裡醒來,在身旁的,有堆成山的催繳單、還沒喝完的罐裝飲料以及排成列的那些前些日子跟朋友出門打混時夾來的娃娃。望向窗外,叫醒的不是太陽,是為那隨時可能離去的平凡生活而起床奮鬥著。這是書中作者採訪最久的人物: 土豆 的故事。而他的故事只是存在於全臺灣多達三萬戶高風險家庭裡的孩子的日常
Thumbnail
我曾為了讓自己讀更多書,買了一些有關速讀法的書來看(沒錯,就是為了看更多書而看的書),其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雪球速讀法》,在我應用速讀法後,確實有提升閱讀速度。不過現在我又回歸逐字逐句地閱讀。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我現在很累,沒辦法聽你說話…」 伴侶深深地看著眼前的這個人,緩緩地說出:「恩,你今天加班到很晚。是公司有什麼狀況,還是是什麼讓你這麼累?」   關係中,當有一方的狀態較為低落或不穩,通常另一半的反應會影響著彼此的關係狀態以及彼此對於心情的發展走向。   再以上面的例子來看,或許更能有
Thumbnail
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精神科醫師與真實世界的人魔面對面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籍,講述了作者在美國最大的司法精神病院的經歷,深入描繪了精神異常犯罪者的生活和醫師們的無助境遇。該書充滿了令人大開眼界的黑暗實錄。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應用語言,包括我正在寫的這一篇。語言還能夠影響政治、社會,一個人的人生就更易受影響。這本書的作者以作為土耳其裔伊斯蘭教徒在德國及歐美其他地區所面對的歧視,探討言語對人的身份認同、權力彰顯、壓迫誤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