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新年新計畫,真的有用嗎?

在全新的一年裡,許多人會有全新的自我期許,並訂定提昇自己的計畫,譬如定期減重幾公斤、上幾次健身房、閱讀幾本小說、寫作多少字數等等。
然而,這麼做真的有用嗎?
有人說,只要你意志力不足或拖延症老是發作,什麼時候訂定新計畫都一樣。誠然,大多數人的新年計畫最終都沒能達成,但我們還是可以問:在新年許願,是否能夠帶來某些優勢?
某些學者如華頓商學院的米克曼(Katherine Milkman)教授,就提出了一個支持新年優勢的概念,叫做新起點效應:如果有個明確的時間節點,可以讓你有強烈的階段轉折感,就更能擺脫過往的不堪、痛苦與失敗,更無心理負擔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而我們對於新年的認知與印象,使它本就帶有新起點的屬性。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只是找不到正式開始邁進的起跑線,在大家會一同回憶過去並展望未來的新年裡,很適合做出承諾並蒐集各種祝福。
有趣的是,這些祝福真的能夠提供動力,因為它可以帶來一種「別人正在期待著我成功」的認知,若你時時意識到這些祝福,就更會感到自己不可以輸。
事實上,這種效應也能以年齡為單位而觸發:或者是18歲,感到自己成年了,不再需要受限於「給小孩子的規矩」;或者是29歲,想在邁入3字頭之前,完成某些早就想過卻遲遲沒有去做的事;又或者是某人功成名就的歲數,譬如「他2X歲就拿世界冠軍而我都已經3X了」。
這就代表,觸發新起點效應的條件,會在某些節日或某些年齡自然齊備,尤其是進入某一特殊年齡的新年或生日,會更有階段轉折感,也更容易接收到正向訊息。
觸發與延續新起點效應的要素,某程度上可以自行創造,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想辦法重現立下新年新計畫時的心情與氛圍,並時時提醒自己。最簡易直截的方式是,把照片、圖畫、勵志標語、計畫時程表等物,放在視線常常掃過的地方,可以是手機背景、電腦桌面、冰箱表面或是大門上面。
譬如我見過比較有趣的自勵標語是,「XXX(自己的名字)只會趴下而不會倒下!」。句型上這很像是第三方給自己的評價,有股「我不能辜負別人期望」的力量。
當然,由於內容、目標與執行方式的不同,計畫並不見得能夠達成,所以「新年新計畫」有時更像是口號。也可以說,新年的確能夠帶來新起點的契機,只是人們未必已準備好跑馬拉松。或許這本就需要練習,得從小目標開始而每年擴大一些。
無論如何,祝大家新年計畫順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