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學習何種語言,把他丟到那個環境就對了」
看似荒謬,但確實環境養成是個重要的環節,千萬別小看人類的本能,有著強大的適應與模仿能力,能在最短時間融入當下環境,隨著國際邊界愈來愈模糊、交流也愈來愈頻繁,有時不禁想想,為什麼年輕世代願意花錢到歐美日韓遊學學習他國語言,卻不願意留鄉在地學習母語,就連參與及推廣本土文化的比例也不高?
以下我有幾個想法:
首先,外語普及性與觸及率較高
想想自己一天的開始到結束,會接觸到多少外國語言?不論是生活家電用品、歐美影視、流行雜誌書籍、日韓戲劇影集或連載漫畫,在到普遍人手一機的手機,這些外國語言不經意地出現環繞在你的生活中,所以當你看到陌生的詞句會主動認識,它不僅是國際性通用語言,也是陪伴你一起生活的好夥伴。
第二,因應全球化,外語必要性及實用性高
從教育部「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修正內容得知,政策鼓勵幼兒有提早接觸外語教育的機會,國小、國中、高中再到大學的英語必修,另含其他外語選修課程,時常走在街上抬頭環顧街坊,你會發現到處是外語補習班機構林立,更別說現在還發展出遠距線上課程商機,搭配著帥氣或氣質的外語老師,都不難看出全民對於外語學習的熱潮。
第三,傳承本土文化意識不足與學習斷層
「只有快瀕臨的物種,才會讓人產生應當保護的警覺心」,有沒有曾經想過哪一天自己的母語就這樣消失了?對自己會產生什麼影響嗎?
就像是遠距離戀愛,彼此距離拉遠,減少爭執,但也愈來愈沒有交集。
你會發現在生活中頻繁使用母語有60%都是父母那一個輩份,隨著閩南、客家或原住民族群人數多寡與發展會有所差異,無形中,華語及外國語言已經習慣性成為年輕一輩同儕之間的交流橋樑,而我們卻對文化逐漸沒落不自覺。
不管是為了多元文化還是傳承價值,以整體文化產業發展來看,只有一種文化獨自拓展都不是件好事。在近年政策努力之下,讓鄉土文化扎根在孩童教育,有更多的學習教材出版、場域市集與通路接觸鄉土文化,但若要有效長期推廣還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一起捲起袖子,將專業知識與技能延伸運用在「文化傳承」這件事。
提升語言能力與文化素養,情境學習很重要,「你」也很重要!
我們現在所能做的是從自身開始,主動認識你所在村莊的故事、學習母語的發音、聽聽母語的民謠歌曲、參與文化的洗禮、分享你所知道關於本土文化的一切。
開始行動,會讓你發現有趣的不只是學習鄉土文化這件事,還會有種跟這片土地更加緊密連結的感覺,也因為多了一種傳承的使命,你的呼吸,你的心跳,內心都將更為踏實與豐盛。
最後分享學習客語,讓我學到的幾件事:
- 和長輩溝通時,更能拉近距離展現親和力,喜歡看著對方展現的笑容
- 語言能力的差異性,增加自身競爭力
- 可以為文化發展盡一份力量所產生的心靈富足
- 成為現實中的超人,動手拯救瀕臨消失的文化
一篇一客語:最困難的永遠是第一步 tsui khun nan ke iun ien he thi it phu